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xFrame

明明能遠距工作,為何主管還要你進辦公室?2 大心理因素作祟

2021-06-16 編譯‧整理 Cecelia Hsu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疫情前的調查,80% 的員工表示公司相當重視出席率。為了留給老闆好印象,許多員工必須待在辦公室、坐在位置上;即便對提高生產力毫無幫助,只要主管沒下班,員工也不敢離開,才能顯得比其他同事還「敬業」。

隨著疫情後,公司開放遠距辦公、在家工作,這個出席率的競賽也未見消減,許多主管轉向以員工回覆的 email 和訊息數量,作為「坐在辦公桌」的指標。為什麼明知道「長工時」和「生產力」並非等號,主管還是這麼在意員工是否露面,員工也只能不停「刷存在」,讓主管感受到自己的付出?

延伸閱讀:在家上班,工作效率怎麼顧?我遠距辦公 1 個月後,總結 5 點提醒

兩個心理學效應,逼得你為了職涯走進辦公室

對此,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管理與組織學教授莉‧湯普森(Leigh Thompson)表示,有 2 個關鍵的心理學效應,助長了人們必須出勤露面。

1. 單純曝光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

當一個人接觸某人或某物的次數愈多,就會單純因為熟悉而產生好感。例如見到同一個人 10 次,你會自然感覺親近。湯普森表示,假設某個特定員工想取得更多職場優勢,可能會自然而然地「事事在場」,在其他人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主管也可能無法描述為何對這名員工充滿好感,但基於「我喜歡他的微笑」「我喜歡他的態度」等主觀感受,已經足以在高層心裡取得更好的機會。2019 年《職業行為雜誌》(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刊登一篇研究也顯示,不常在公司露面的遠距辦公人員,薪水調升幅度較慢。

2. 光環效應(halo effect)

如果你對某人的局部表現有正面印象,就會連帶認為他所有的行為都會做得很棒,即便你並不知道真正的事實為何。

湯普森舉例,當某員工主動幫忙買咖啡、處理小事,在主管心裡可能會推論為「這傢伙是個勤奮的人」,甚至進一步認定對方具有生產力。這個員工即便沒有明確證明自己的能力,還是能憑藉光環效應,贏得晉升或其他福利。

以上兩點,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疫情期間得到了在家工作的彈性,仍有超過 5 成的英國人在某些時候「自主」進辦公室工作,尤其是處於職涯早期和中期的員工,更希望藉此取得好的評價。

疫情下為了遠距「刷存在感」,加重職場過勞

那些沒進辦公室的人,也沒有放棄「表現」自己。疫情衝擊的 2020 年,人們日均工作時間延長了 30 分鐘以上,可能的想法是:如果其他員工都在線,我似乎也不能拒絕,才能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保住工作。而老闆遠距觀察員工的表現,只能從線上的動態來評估誰最積極,尤其是那些較難衡量員工產出的職務,線上參與的時間成為顯而易見的指標。

這個結果,加重了員工的工作壓力,「職場過勞」和「永不斷線」成為重要的討論議題。根據《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一篇論文指出,每周工時達 55 小時或以上,就視為長時間工作。過度工作的人容易產生職業病、危害健康,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如果主管忽視此挑戰,底下的員工會為了「刷存在」愈來愈疲倦乏力,生產力還未見提升。

給主管的提醒:樹立典範、開放選擇,別讓員工無謂的勞動

1. 領導者樹立榜樣,提醒打卡下班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史考特‧索南辛(Scott Sonenshein)指出,對於員工來說,領導者應該是樹立職場健康行為的榜樣,當主管辛勤工作一天後,就要打卡下班,如果持續加班、又希望部屬追隨,恐怕將成惡性循環。

另外,領導者必須有意識地降低單純曝光效應與光環效應的影響,別再觀察「誰最後離開辦公室」或是「誰在凌晨回覆 email」,而是提出更好、更清晰的衡量指標。湯普森舉例,主管可以先捫心自問,對於團隊下個月或下個季度工作的基本期望為何?誰的表現超越你的期望?

2. 開放混合辦公,給員工選擇的彈性

正當大家還在為了不停拉長的工時爭論不休時,隨著西方國家逐步解封,不少老闆已經迫不及待要把員工拉回辦公室工作。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報導,美國逐步取消防疫限制,Google、Apple、花旗等大企業紛紛宣布「混合辦公」,希望員工一周能保有幾天進公司上班,以維持團隊之間的互助和信任。

雖然這個做法滿足部分員工的需求,比如單身族群或是居住在市中心公寓裡的長者,已經厭倦在家工作的型態,但仍有部分員工不願意回到辦公室。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尼可拉斯‧布魯姆(Nicholas Bloom)建議,公司可以由員工自主選擇哪幾天在家工作,提供自由和彈性,有助於提供公司生產力及員工幸福感。同時也表示,公司需要針對「混合辦公」可能產生的管理問題,做好充分準備。

資料來源 / BBC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一張圖學會「思考斷捨離」!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2026 願望不再空談

2025-11-1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商管 LAB 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80% 新年目標撐不過兩月!專家:掌握9招打破年年立志、年年放棄的循環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6!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