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井英司

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

最值得一讀的 4 種書!懂得挑書讀,比讀得多的人更能提升自我


篩選出應該閱讀的書籍
【問方】
- 為了提升「效果」,我們應該閱讀哪些書籍?
- 如何選書,才能接觸高價值資訊呢?
〔答方〕
- 考慮到「效果比效率重要」,我們必須篩選出應該閱讀的書籍。
我認為重點有 4 :
1. 選擇歷久彌新的書籍
2. 選擇特定作者的書籍
3. 選擇跨領域的書籍
4. 選擇闡述「原因」而非「結果」的書籍
選擇歷久彌新的書籍
各位閱讀時如何選書?如果答案是「從新書裡找」,「效果」不太好。因為新書與舊書相比,歷久彌新的書比較有價值。
現在走進書店,商管書的架上大多只有新書。不過世上不是只有新書。這也是選擇時的一大原則—如果我們只聚焦於眼前的選項,認為那就是一切,可能會錯失大好的機會。
我認為值得閱讀的書籍很多,包括歷久彌新的經典、千古流傳的古典甚至是艱澀難懂的專業書籍—即使他們沒有擺在新書的架上。
如果各位真的想藉由閱讀提升自己的價值,應該要去尋找這樣的書。
選擇特定作者的書籍
現在我已經離開日本亞馬遜了,所以可以跟大家分享這件事—其實我在日本亞馬遜工作時,曾因為邀請大學時代的恩師撰寫書評而使恩師生氣。
【問方】
- 沒想到 D 先生也會使別人生氣。你做了什麼事?
〔答方〕
- 我邀請大學時代的恩師撰寫書評時,只有告訴恩師書名與出版社。恩師非常生氣地罵我:「我不了解這名作者,怎麼寫書評呢?」
【問方】
- 為什麼一定要了解作者?
- 就算不了解作者,只要書的內容夠好,就可以寫書評了吧?
〔答方〕
- 商管書十分講究含金量。內容如果不是正面的,就沒有閱讀的意義;如果內容會帶來反效果,更是不碰為妙。所以閱讀商管書應該要重質而不重量。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成績斐然的人的思維與原則。因此閱讀商管書時必須慎選作者。如果作者沒有活躍於第一線,他的想法勢必會慢慢變得陳腐—因此商管書的作者以活躍於第一線的人為宜。各位選書時不妨留意這一點。
選擇不同領域的書籍
人們的心理會有所謂的「偏誤」,偏好自己擅長、喜愛與可以理解的事物。因此許多人會為了現在拿到 95 分的科目努力,想要再進步 5 分,拿到 100 分。
然而我認為應該將心力花在其他只拿到 50 分的科目,設法進步 20 分。就經商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比較合理。以我們公司的出版策略講座為例,當講座名稱為「讓你推出的自我成長書暢銷 100 萬冊!」往往一位難求。
反觀當講座主要是談通路等內容,即使對出版行銷非常重要,卻常常只能售出半數門票。儘管兩者的內容都很充實,但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後者更能派上用場。因為對許多作者來說,通路等內容是只拿到 50 分的科目。
【問方】
- D 先生也曾如此提升成績嗎?
〔答方〕
-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學入學考試。其實我讀高中時並不是非常用功,但我還是考取慶應義塾大學,就是因為我努力讓那些只拿到 50 分的科目進步 20 分。我讀高中時總是愛上不上,成績也不是太好。
雖然我很喜歡英語、世界史等科目,但我在大學入學考試前,幾乎沒有做什麼準備。可是只考英語、世界史的學校不多,因此後來我集中精神,來準備我完全沒有接觸過而其他人也很容易忽略的科目。
【問方】
- 是什麼科目呢?
〔答方〕
- 答案是「小論文」。
當年我報考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與文學系,雖然我的記憶有些糢糊了,但我記得這兩個系的小論文平均成績很低。文學系的小論文平均成績是 40 幾,而綜合政策學系的小論文平均成績是 50 幾。因此我以這兩個系為目標,請高中的國文老師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加強訓練我的小論文。
【問方】
- 我覺得再怎麼努力,小論文都無法拿到高分。
〔答方〕
- 就是因為有很多考生認為「再怎麼努力,小論文都無法拿到高分」,我逆向操作才能與眾不同。我透過加強訓練,在全國模擬考的小論文拿到平均八十幾的最高分。
【問方】
- 結果呢?
〔答方〕
- 後來我同時考取了綜合政策學系與文學系。
【問方】
- 真不愧是 D 先生。
〔答方〕
- 「在大家都懷疑這麼做有沒有效果時,集中精神使只有拿到 50 分的科目進步 20 分」,一直到現在,這還是我獲勝的大原則。
【問方】
- 我們常常認為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比較沒有效率,但其實「效果很棒」呢!
〔答方〕
- 沒錯。所以我也建議各位,培養跨領域學習的習慣。
選擇闡述「原因」而非「結果」的書籍
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原因」與「結果」。如果我們將某件事分為原因與結果來思考,我們選書的標準就會改變。一般人會傾向知道結果,因為「結果」簡單明瞭。
然而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不應該只看結果,而是要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只要找出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成功機率較高的,大多都比較順利。
我認為「找出原因的過程才是人類的價值」。比如說有一本書寫到「A 公司連續 20 季營收正成長」—這個結果很棒,但就只是結果。真正重要的還是原因—「為什麼他們能達成連續二十季營收正成長的成績?」
如果有一本書寫出「為什麼」,等於具體闡述這間公司的核心,就非常值得閱讀。
(本文出自《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幸福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