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數位時代/沈佑穎製作

網紅小玉製作「換臉片」遭法辦、百人受害!Deepfake 衍生的問題,不光是假訊息?

2021-10-19 數位時代 蔣曜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1/10/19 更新)編按:知名網紅小玉因利用 AI 換臉技術「Deepfake」移植多位名人、網紅的臉孔到色情片演員身上以牟取不法獲利,日前遭警方逮捕,據悉已百人受害,全案依涉嫌散播猥褻物與妨害名譽等罪解送新北地檢署偵辦。究竟「Deepfake」技術是如何做到以假亂真的換臉?《數位時代》2020 年 4 月曾詳解這項技術。

愚人節當天,知名YouTuber小玉上傳了一則影片,畫面中顯示高雄市長韓國瑜身穿藍色襯衫,用誇大的言詞說著無俚頭的話。原來,這是小玉為了向民眾呼籲假新聞的風險,而利用Deepfake技術所製造出來的假影片。該影片很快就上了熱門影片排行,掀起網友熱議。

Deepfake,中文譯作「深假」或「深偽」,是一種透過人工智慧(AI)中的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技術所創造出的fake(偽造)訊息。Deepfake技術可以用於影像及聲音,只需要仿造對象的人物影音素材,就能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

延伸閱讀:讓 12 歲孩童賺進千萬!鯰魚、猴子價值數百萬,NFT 交易特別在哪?有何風險?
Deepfake是怎麼製作的?《數位時代》大解密

即使Deepfake在台灣尚未被廣泛地應用,在西方國家卻已成為國際媒體頻繁討論的焦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等名人的Deepfake影片近年來層出不窮,儼然成了有心人士在網路資訊戰上操弄風向的關鍵武器——可怕的是,不是工程師也可以辦得到。

小玉在影片中就表示:「(影片所使用的技術)是我花了150塊人民幣買下的AI換臉軟體, 只要花30分鐘的時間和一個配音員,我可以讓韓國瑜講出任何我想要他講的話 。」

DEEPFAKE.jpg
Deepfake是一種透過AI中的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技術所創造出的fake(偽造)訊息。Deepfake只需要仿造對象的人物影音素材,就能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
Facebook AI

的確,在Github等程式碼平台上,開源的Deepfake技術大幅降低應用門檻,讓人輕鬆下載就能使用的各式換臉App,要做出一個簡單的Deepfake影片並非難事。也因此,社群媒體如Facebook在今年1月祭出強硬措施,下架Deepfake影片,而Twitter也在2月時跟進。

令人擔心的是,從Deepfake衍生的問題,可不光只是假訊息。

逾9成明星A片都是假的,「深偽色情」一般人更難防

一項新科技所帶來的威脅,有可能會不斷演變、擴及不同領域。Deepfake一詞於2017年首次出現時,人們最擔心的,是它在色情影片上的應用。

根據AI新創Deeptrace於去年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網路上仍有高達96%的Deepfake影片,是未經當事人許可下合成的色情影片。上傳這些色情影片的論壇累計超過1.34億次的瀏覽量,神力女超人蓋兒・加朵(Gal Gadot)及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等上百位國際女星都是受害者。

明星或許還有名氣作為最後一層防護,但對一般人而言就不同了。社會新聞中,情侶分手後用「報復性色情影片」(Revenge Porn)要脅的事件屢見不鮮,但當報復性色情影片遇上Deepfake,恐怕將喚起人們心中最深層的恐懼。

Deepfake阿翰
透過既有的Deepfacelab等Deepfake生成軟體,AI會自動分析影片中的人臉,讓使用者不用深厚的程式撰寫能力,也能製造出Deepfake影片。
數位時代

2018年,一位印度的調查記者拉娜・艾雅伯(Rana Ayyub)在揭露了一則關於克什米爾女孩性侵事件的兩天後,於Whatsapp上看到社群在瘋傳以她為主角的Deepfake色情影片。她的社群平台被不雅影片的截圖給洗版,而她卻不知道如何向別人說明,影片中的人並不是她。

加拿大起家的新媒體Vice就曾派旗下記者實際到網路上找人客製化Deepfake色情影片,結果只花了約900塊新台幣就得到了成品,顯示Deepfake的產製已長出了基礎的商業模式。

這就是Deepfake恐怖之處,只要找到門路,任何人都能用極高說服力,將你沒有說過的話、沒有做過的事給強壓在你身上。不過,既然Deepfake是以AI作為武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AI攻防戰」似乎是最主要的解套方式。

來自AI的黑暗威脅,假訊息攻防戰沒人能倖免

以查破社群平台假帳號起家的以色列新創Cyabra,近來就成功研發偵破Deepfake的AI技術,並以該技術在今年2月的美台科技挑戰賽中獲得亞軍。Cyabra全球業務副總裁阿賽夫・丹比(Assaf Danby)表示,透過他們所開發的AI演算法揪出Deepfake影片,準確率可達97%。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研究影片的解析度及壓縮率等數值,並拿來分析人物臉部表情及肢體動作是否自然。

延伸閱讀:大麥克、薯條打上馬賽克!麥當勞新廣告掀話題,愈看不到的設計愈誘人?

好比說,戴上眼鏡後人臉焦距的變化是否正確?嘴唇的動作與下巴及喉結肌肉的連動狀況有無異狀?「我們能夠一幀一幀的檢驗影片的真偽。」丹比說。

Cyabra今年的任務,本是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防堵假資訊。但自從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查核疫情不實資訊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目標。「3月底時我們就發現,有一個以國際藥廠Roche(羅氏)為名的影片,聲稱他們做出了疫苗。」

Cyabra
Assaf Danby表示,Cyabra成員大多來自以色列國防軍隊中的網路資訊戰部隊,在協助公部門抵擋宣傳戰上面有多年的經驗。
蔣曜宇攝影

從色情影片威脅、到各種議題的資訊操作,隨著Deepfake技術日新月異,涉及的犯罪領域也不斷擴大。丹比呼籲,下一波Deepfake攻擊,可能將鎖定網路銀行的用戶。「愈來愈多用戶選擇透過視訊電話來開戶,而Deepfake影片也能偽造某人身分,在視訊電話中通過銀行的人臉辨識系統審查。」

說到底,技術畢竟是中性的。對丹比來說,AI是世界正式踏入「人類世」的證據。「這項技術將繼續改變人類的生活——無論是好是壞,」他說,「或許人類世所代表的,就是我們在好壞之間拉鋸,與AI共舞的時代。」

在這些真假難辨的資訊中,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便是人們對於「真相」的理解將重新被形塑。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Make Taiwan Great Again|顏志光與aeroride的信任實驗

2025-09-10 經理人X敦謙快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全球資本重新洗牌、本土創業生態尋求出路的當此刻,台灣正逐漸醞釀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不靠矽谷、不等外資,而是由在地資本、在地品牌與在地創業者共同編織的成長網絡。當大型創投收緊佈局,國際資金回流母國,對早期創業者來說,找到一位願意理解、願意陪伴的投資人,變得比以往更為關鍵。

陪跑式創業投資,為團隊敲開正確的資源大門

「我不缺機會去追求成功,但我更在意,能不能打造一個讓更多人成功的環境。」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這樣說。

他談的不只是投資,而是一份責任的傳承,希望為下一代創業者鋪路,讓成果能被更多人分享。過去,他曾是雀客國際酒店集團與敦謙國際智能的早期投資人,如今這兩個品牌皆已在各自領域成長茁壯、創造聲量。這些成功案例,更讓他篤定,真正的伯樂之所以可貴,不在於收割成果,而在於陪伴創業者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在顏志光看來,陪伴型投資不是對報表的斤斤計較,而是在關鍵時刻送上最需要的資源,為團隊敲開正確的大門,也在無數次的嘗試與磨練中,陪他們走向成功。 「像 aeroride想切入銀行通路,我就幫他敲門,但敲完之後是團隊自己去談、去拿下機會。」

他口中的 aeroride,正是台灣首家整合機場接送、海外接送、機場貴賓室、環宇禮遇通關、旅平險與 eSIM 服務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如同他早年投資雀客與敦謙時所展現的眼光一樣,他在 aeroride 身上,看見了產業數位轉型的契機。

台灣過去的機場接送市場長期存在服務分散、流程繁瑣、體驗斷裂等問題,aeroride試圖從「最後一哩」重新定義出行的體驗,讓搭乘成為一種被照顧、可預期的完整體驗。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以自身的駕駛經驗為基礎,搶進第一線傾聽顧客聲音,目前已帶領團隊將服務拓展至全球18個市場。營收、毛利、訂單數與會員數都呈現穩定成長。

在顏志光眼中,商業模式可以被複製,但創辦人的領導特質卻無法仿造。他強調,正直、堅持與使命必達,是他願意投入資源的關鍵。「像 Charlie(楊翊軒)就很有行動力、使命必達,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打造信任共創的台灣模式

楊翊軒自述,自己沒有說服投資人的技巧,也不習慣「演戲」。從方向盤出發的他,靠著四萬趟服務經驗,無論是政要名流還是留學生,都從一次次接送裡學會了如何制定一個尊重細節、以人為本的出行系統。

「我們的 APP 讓旅客能決定每個細節:駕駛如何稱呼乘客、車上準備什麼飲品,甚至一些臨時的小代購需求,都能被滿足。」楊翊軒說。這份對細節的敏感,讓 aeroride建立起難以取代的品牌黏著度,也讓顏志光格外欣賞。他也談到,在與顏志光的合作過程中,最珍惜的是對方的信任與尊重。「顏董幫我們敲了很多重要的門,我也都很戰戰兢兢去完成,不能丟他的臉。」這份信任成為持續擴張的後盾,也說明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的不是監控,而是舞台。

作為 aeroride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 (Bart) 分享他作為產業方的觀察。「旅宿產業需要新的服務來創造體驗差異,而 aeroride的服務剛好契合我們的痛點。」他坦言,當時楊翊軒是主動來敲門的團隊,「市場上的選擇其實很多,不管是 USPACE、 UGO、 55688,還是傳統的肯驛,都有各自的做法。但真正第一個做到、而且真的解決問題的,是 aeroride!」

不僅如此,戴東杰也在關鍵時刻扮演引介者的角色,牽起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連結。「當時我覺得 aeroride的服務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便介紹他給顏董,沒想到他們的理念一拍即合。」這場看似無心插柳的結盟,意外構成一種嶄新的三角架構,以在地品牌為應用場景、創業者為執行者、資本方為後援,三者彼此信任且資源共享,展現出「在地資本 × 在地品牌 × 在地新創」的文化共振與實踐可能。戴東杰始終相信,新創團隊最需要的不是被檢視的框架,而是被信任的空間。他強調,他並非要找最會說服人的人,而是要找「最願意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中頁.jpg
由左至右分別為: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因為對創業有共同的理解及願景,一拍即合,開啟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以信任為基礎的合作模式。
經理人

打造承接創業夢的本土育成平台,共築創新藍圖

如今,這場關於資本與創業的跨域對話,沒有華麗的口號,只有彼此對「人」的信任。顏志光透過走訪世界各地的交流觀察到,無論是紅杉資本的分拆海外業務或 Y Combinator的策略轉變,都恰恰是台灣資本市場該把握的絕佳機會。

他亦表示,將持續關注創業育成,更期待能將觸角延伸至校園內,從更源頭開始注入資源與量能,協助台灣創新創業社群的穩健成長。「我真正想做的不是基金,而是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創業夢想的環境,一個讓創業者有資源、有陪伴,也能面對真實市場的育成場域。」顏志光語氣平實卻帶有深遠的決心。他希望未來能協助建立更「接地氣」的育成平台,讓創業是能接受真實市場挑戰的項目。

此刻,由楊翊軒一手打造的 aeroride正是顏志光實踐這份理念的第一步。這場投資,將不只是財務數字上的往來,更是他為年輕人提供舞台、為台灣新創注入活水與活力的具體行動。透過將資源投向一位他所認可、具備「正直」與「使命必達」特質的創業者,顏志光正與一群有志青年打造一個共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台灣的未來描繪一個更具文化底蘊的可行藍圖。

3.jpg
經理人

經理人 x aeroride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