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2021-11-24
整理‧撰文 盧廷羲
整理‧撰文 盧廷羲

pexels
努力工作,存款怎麼都沒增加?問題可能出在你的「金錢觀」
2021-11-24
整理‧撰文
盧廷羲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打開存摺,你是否經常抱怨,明明努力工作,怎麼存款沒有增加太多?如果在職場打滾好幾年,卻還跟「月光族」劃上等號,得回頭檢討金錢觀念。
日本明治大學金融管理入門課程講師小林昌裕,2014 年辭去上班族工作,握有 20 多項收入來源,像是房地產投資、演講、出書等,年收入超過 1 億日圓。他指出,在投資理財之前,應該要有 3 項正確的金錢觀:
剷除「沒錢理財」的心魔
小林指出,很多缺乏理財觀念的人,口中最常喊的就是「我沒錢」「沒有餘力投資、請理財顧問」。事實上,在投資理財之前,這些人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不願意跨出第一步,什麼也不做。
調整心態的最基礎方法,是在清單上列出整體財務狀況,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例如,薪資有多少、每個月的實際支出有多少、未來的潛在花費(例如想創業需要的資金)。別小看這一步,很多人做不到、不願意徹底執行的原因,是出於恐懼心理,害怕看清楚事實。
列出真正想做的事
工作很容易淪為付出時間與勞力的場所,人們為了生活,變得非常壓抑。
但你是否想過,如果自己真的很有錢,想實現什麼夢想?小林建議,在紙上寫下「如果我有錢,我想要……」等句子,再把答案寫在另一張紙上,貼在最醒目的地方。
只要專注在這點,人就不會因為懶惰,替自己找理由。人們所謂的「有錢」,並非實際的財富,而是背後想得到的東西。把重點放在有錢之後能做的事,能鼓勵你有勇氣與行動。
寫下目標與執行方法
最後一步是寫下執行方法,鞭策你不斷前進。例如,變有錢的其中一項方式是投資,你可以在紙上列舉不同狀況和不同行動會產生的成果,好比「多資金+低勇氣」,可能是黃金、白銀投資;「多資金+高勇氣」,是房地產投資;「少資金+低勇氣」,就是保險,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本文取材自《不為錢煩惱的富裕生活》,春天出版。)
繼續閱讀
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