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國際情勢如何牽動穀物行情?影響你的餐桌?數年前教訓教我的 4 堂課

2022-03-21 商社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最近的國際情勢,讓不少原料產品價格蠢蠢欲動,最明顯的就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小麥價格來到 2008 年 2 月以來的新高。

過去我曾接觸穀物交易業務,也曾遇過激烈的供需變化。以下透過案例的說明,希望能幫大家瞭解穀物世界的基本邏輯,了解國際情勢是如何牽動全球農產品價格的。

全球 7 成小麥來自這 7 國!供應鏈將各國市場緊緊相連

在穀物的世界裡,地球上的國家早就整合成同一個部落了。以小麥為例,根據農糧組織(FAO)資料顯示,2019 年前 7 大出口國分別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烏克蘭、阿根廷、澳洲;前 7 大進口國分別是印尼、埃及、土耳其、義大利、菲律賓、阿爾及利亞與巴西。

從這些國家的分布狀況,你能想像小麥從世界各地被裝貨後,又被運送到世界各地,從北美、南美、亞洲、歐洲到非洲,全球已經被這些隱形的供應鏈所緊緊相連。

從選餐廳吃午餐來理解:供需異動如何使價格產生變動?

而前 7 大出口國又占了全球約 7 成的出口量,前 7 大進口國也占了全球 3 成的進口量。

把這些出口國想成公司附近中午營業的 7 成餐廳,而進口國想成公司附近 3 成的上班族,如果這 7 成的餐廳裡,有 2 成的店家今天開始停止營業,那 3 成的上班族就勢必到其他的餐廳吃飯,但又因為每家餐廳的座位有限,在供需跟原先不同的狀況下,增加人手、擴張座位、調整價格、進駐新店家、轉成自己帶便當等影響價格的因素紛紛出現,價格也就此產生變動。

而在實務中,這些變動會再衍生出其它障礙,讓買賣雙方履行合約的門檻變高。

親身經驗:國際情勢大變!簽好了合約,卻可能拿不到貨

2010~2015 年,穀物價格從高峰到谷底差了約 50%。從事穀物交易的從業人員,在那幾年應該累積了不少特別的實務經驗。

那時我剛好跟 A 國供應商成交了數量不小的穀物合約,要賣給 B 國客戶,交貨期限大約在合約簽訂日的半年後,因為這類交易已經用此模式進行數年,一直都很穩定,想說應該就等著半年後收成,沒想到簽訂日後的幾個月,穀物的國際行情突然風雲變色。

穀物的大出口國 C 因為國內糧食短缺,突然宣布禁止穀物出口,導致原本一直跟他買穀物的 D 國突然被斷貨,原該到貨的穀物去不了 D 國,但民眾還是需要填飽肚子,導致 D 國市場開始恐慌,讓穀物價格高漲,也讓 D 國出現不少願意出高價,跟國外收購穀物的人。

誰有穀物能賣給 D 國?就是手上握有我這張合約的 A 國。因為 D 國買家能給多 30~40% 的單價,加上合約數量都蠻龐大的,讓 A 國難以拒絕。在現實狀況下,A 國應該會技術性停止我這張合約的出貨,全力開發 D 國市場。

那我的合約怎麼辦?出比 D 國更高的價錢?找其它供應商?怎麽想都不是很實際,所以當時也費了不少特別的力氣,維護了從 A 到 B 國的交易。

區域情勢影響甚大!我學到的穀物市場 4 大交易邏輯

從上述案例的分享應該能瞭解,區域情勢是輕易就能帶動周邊國家供需狀況的。這個難忘的經歷也讓我領悟到幾個穀物世界的基本邏輯:

  1. 基礎民生消費品在區域情勢變化中,衝擊度總是海岸第一排的最高風險等級。
  2. 不要太執著違背合約的對象,重要的是掌握讓合約產生變化的背景。
  3. 國際貿易需要盟友,平時就要經營開發訊息管道,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
  4. 國際訊息愈來愈透明,貿易的流動將更加速,區域相互影響的振幅會愈來愈大。

看似無關的第三者,其實都會相互牽引,區域情勢不再距離你於千里之外,全球化趨勢下,區域情勢的煙硝味已經往你家後院飄散中。

(本文由「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編輯)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