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月刊第210期

經理人何時該考慮併購?專家黃日燦:先釐清 2 件事

2022-05-10 整理‧撰文 吳美欣

近年,台灣幾起大型併購案——全聯併購大潤發、星展(台灣)銀行買下花旗集團在台灣消金部門,掀起熱門話題。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指出,「併購就像登山,a 點要怎麼抵達 b 點?透過一個階梯、一個涼亭,讓你有捷徑朝目標前進。」對於中高階經理人來說, 討論併購前必須要先釐清:企業營運目標是什麼,哪裡不足,策略上是否需要調整?

有了前面的問題,才考慮為什麼要併購?要找怎麼樣的標的?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代工位置,約莫 1960~2000 年,把握成本、品質與交貨時間,就可以抓住客戶。只要靠自己建廠、招工、買機器,就可以達到有效的自我成長。

過去 20 年,產業鏈愈來愈鬆動、競爭愈趨激烈,光靠自我成長,要進入新領域、新市場,需要更多時間與心力,有可能來不及因應大環境變化;中高階經理人考慮從外面找資源時,併購,就是主要手段。而且,比起合作和策略聯盟,沒有股權交易容易拆夥,併購能更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

假設目標是希望讓企業成長,就要再問自己:為什麼要擴大市占?如果希望營收、毛利增加,或競爭力變強,那不併購可以做到嗎?台積電沒有在併購,但是它一直在自我成長、技術一直在升級,放眼望去現在沒人做的比它好,假使需要更多產能,就到各地設廠,走自我成長的途徑就夠了。但如果現階段靠自己要花太多力氣,或者攸關未來市場布局的重要性,就需要考慮併購。

換句話說,併購之前,要知己知彼,知道企業現在在哪裡?5 年、10 年後想到達哪裡?從這個階段到那個階段,有哪些關卡?現成的資源在哪裡?

去除「非買不可」的心態,更容易等到好價錢

在併購協商時,會碰到幾個卡關點。第一個是雙方摸不透對方的心理戰,在開價階段,光是誰先開價,可能就會讓交易卡關。買方開價,賣方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就要求買方多開幾個價錢;或者買方要求賣方先開價,賣方也知道買方在逼他,自然沒人願意先拋出價格。

這時候,併購方要建立,「併購沒有絕對,沒有非買不可」的心態。黃日燦指出,有些標的雖然漂亮,但是開價太高、超乎企業負擔範圍,就要考慮值不值得買。更好的做法是靜觀其變,就像富邦金在 2008 年收購 ING 安泰人壽,但在那之前就已經談判過,只是當時價格太高因此沒有談成,過了幾年,ING 安泰人壽釋出善意,富邦金就火速收購。

即使雙方已經開價格,也可能會受到匯率、股價漲跌影響,團隊內就會有人主張要調升或調降價格,「對方股價降,你價錢就降,對方股價升,你要升嗎?不升,對方會簽嗎?你把價格調降,就要有調升的心理準備,到最後變成自己跟自己在談。」

交易「不滿意但可接受」,才有機會坐上談判桌

「什麼是能坐下來的交易?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黃日燦指出,假如一項併購交易,你完全滿意,表示對方一定不滿意,因為你沒有留餘地給人家,「併購其實是很人性化的,你沒留東西給對方,人家為什麼要跟你合作?」

重點在於,把併購的目標想清楚,才不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而因小失大;企業也要準備B選項,才不會因為過程生變,無法及時應對。「從地基到建樓,要一步一步扎好。」

另一方面,挑選目標公司的標準也沒有絕對。舉例來說,佳世達跟環球晶挑選併購標的的標準就不一樣,前者會避免虧錢的公司,後者則可能挑選虧錢的企業,原因就在於企業本身的需求,要能與對方截長補短,「併購說穿了,就是你丟我撿,各取所需。」

有了目標後,再來是團隊。併購團隊要包括財務長、法務長、營運長、各單位主管,在盡職調查的時候都問一輪,就知道將來是容易或困難。中高階經理人要做的是思考這個團隊怎麼運作。財務、法務要想清楚流程,舉例來說,財務長需要考慮,公司要用自己的資金嗎?用今天的資金,還是明天增資的資金?還是用未來3年併購案賺來的錢付款,還是向銀行借錢?

黃日燦指出,併購沒有什麼一定的原則,而是從目標、需求開始,把團隊準備好、看清楚市場動向,因為目的在於讓企業能夠生存,「併購結束,才是經營的開始。」

一張圖看懂併購流程
經理人

黃日燦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紐約、香港執業多年,曾主導聯發科併購晨星、日月光併購矽品、美光併購華亞科等千億大案,是台灣科技界大型併購案的重量級律師,現為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董事長暨創辦人。

相關文章

企業併購實戰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