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疾管署

61,697 例本土,明起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接種滿 3 劑疫苗,免居家隔離

2022-05-16 經理人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16) 日公布國內新增 61,754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61,697 例本土個案及 57 例境外移入 (35 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29 例死亡。

61,697 例本土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 61,697 例本土病例,為 29,648 例男性,32,032 例女性,17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新北市 (19,898 例),臺北市 (9,274 例),桃園市 (8,635 例),臺中市 (4,357 例),高雄市 (4,191 例),臺南市 (2,612 例),基隆市 (1,756 例),宜蘭縣 (1,646 例),新竹縣 (1,635 例),彰化縣 (1,411 例),屏東縣 (1,092 例),苗栗縣 (1,014 例),花蓮縣 (860 例),新竹市 (832 例),雲林縣 (644 例),南投縣 (493 例),嘉義縣 (401 例),臺東縣 (379 例),嘉義市 (254 例),金門縣 (153 例),澎湖縣 (141 例),連江縣 (19 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延伸閱讀:新增 64,041 例確診!第四劑疫苗 5/16 開打,3 大族群優先施打

29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 29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 18 例男性、11 例女性,年齡介於 20 多歲至 90 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28 例具慢性病史、16 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 (2022)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13 日,死亡日期介於 5 月 6 日至 5 月 14 日。

4-0516_本土中重度及死亡個案說明
疾管署
5-0516死亡病例分析_工作區域 1
疾管署

57 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 57 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5 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齡未滿 5 多歲至 80 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 5 月 14 日至 5 月 15 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9,633,462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 (含 8,803,188 例排除),其中 830,257 例確診,分別為 12,263 例境外移入,817,940 本土病例,36 例敦睦艦隊、3 例航空器感染、1 例不明及 14 例調查中。2020 年起累計 1,097 例 COVID-19 死亡病例,其中 1,082 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 526 例、臺北市 375 例、基隆市 54 例、桃園市 36 例、彰化縣 18 例、新竹縣及臺中市各 14 例、宜蘭縣 7 例、高雄市及雲林縣各 6 例,花蓮縣 5 例、屏東縣、臺東縣及臺南市各 4 例、苗栗縣 3 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 2 例,新竹市及嘉義市各 1 例;另 15 例為境外移入。

5/17 起,確診者同住家人如已接種滿 3 劑疫苗,改進行 7 天自主防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16) 日宣布,為因應社區廣泛流行,兼顧風險管控及維持公衛防疫量能,並參考國外防疫政策,今 (2021) 年自 5 月 17 日起調整 COVID-19 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政策,針對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 7 天自主防疫。

指揮中心表示,自 5 月 17 日起調整納入「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免隔離」,針對確診個案同住家人之政策如下:

一、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得:免居家隔離,但需配合 7 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自主防疫規範,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

二、未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維持「3 天居家隔離 + 4 天自主防疫」,隔離期間應留在家中,禁止外出,於隔離期滿後繼續 4 天自主防疫,另須配合於隔離期間完成匡列時進行快篩,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

指揮中心呼籲,由於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為較為親密之接觸者,於接觸後可能有發病及感染他人風險,爰應確實遵守自主防疫規範,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要外出,外出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且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5/17起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接種滿 3 劑疫苗,免居家隔離
疾管署

5/18 起,65 歲以上非居隔/居檢/自主防疫者快篩陽性時,醫師可評估使用口服藥

為降低 65 歲以上具重症風險因子者感染 COVID-19 後病程發展為重症之風險,於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經醫師確認研判、達成醫病共識後,由醫師通報確診,並可評估使用 Paxlovid 抗病毒藥物治療。

指揮中心說明,為把握及時 COVID-19 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時機,自今 (2021) 年 5 月 18 日起,65 歲以上長者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 / 檢測片卡就近至醫療院所 (含衛生所) 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 / 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經醫師依病人提供之抗原快篩陽性檢驗結果與臨床研判,認定病人高度疑似感染 COVID-19 且達成醫病共識者,由醫師以健保 IC 卡上傳 COVID-19 檢驗結果等方式通報確診,並進行 Paxlovid 抗病毒藥物 (輝瑞口服抗病毒藥) 適應症評估;醫師經詳細說明治療效益與副作用,於取得病人或其代理人同意後,即可開立處方箋。持釋出處方箋者,由親友持前往社區藥局或 Paxlovid 配賦醫院領取藥品,進行治療。

指揮中心指出,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仍有疑義,則可進行 PCR 採檢,或於現場,或以視訊方式,於醫事人員監督、指導下再次執行快篩,如仍為陽性結果者,由醫師通報確診,並由醫師進行前述流程評估藥物治療及進行系統通報。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後應依醫囑指示服藥,完成完整療程,切勿自行增減藥量或改變使用方式,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如出現服藥後不適症狀,應立即聯繫諮詢開立處方之醫療院所、居家照護團隊或各地方政府關懷中心,以及配合指示就醫。

指揮中心表示,依據國際已發表之隨機對照試驗,以 Molnupiravir 治療發病 5 天內之 COVID-19 門診病患,住院或死亡率下降 31%,Paxlovid 則下降 88%。另考量 Molnupiravir 的作用機轉為使病毒基因組錯誤累積,可能造成病毒突變,且有胎兒毒性及骨骼與軟骨毒性等副作用,因此於「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感染臨床處置指引」中,建議本藥品提供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之具重症風險因子 (除懷孕外),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 5 天內之≧18 歲的病人使用。因此該藥品以提供血液透析、以管灌方式進食、思覺失調等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病人為主,不以釋出處方箋方式提供;開立 Molnupiravir 處方箋之院所需循程序向配賦點申領後,再將藥品提供病人治療。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 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8-0516 65歲以上快篩陽非居隔 居檢 自主防疫者Paxlovid開立流程-02
疾管署
延伸閱讀:理賠金比保費收入還多!防疫保單到底在「亂」什麼?兩大因素導致

兒童劑型 BNT 疫苗 77.76 萬劑今日上午到貨

今 (2022) 年第一批採購 Pfizer-BioNTech 兒童劑型疫苗 77.76 萬劑,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給 5-11 歲兒童接種基礎劑使用。本批效期至今年 9 月 30 日。

指揮中心指出,已於今年 4 月 28 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 BioNTech 公司簽署 COVID-19 疫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 Pfizer 公司及德國 BioNTech 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 220 萬劑兒童劑型及 180 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 400 萬劑成人劑型疫苗,以因應 SARS-CoV-2 變異病毒株之威脅。

9-0516 輝瑞疫苗到貨.png
疾管署
10-0516默沙東到貨
疾管署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