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撰文 Kevin Liu

招募人員開了職缺、邀請你來面試,為何卻在應徵流程中突然「搞失蹤」?


編按:根據《財星》(Fortune)報導,求職評論網站 Glassdoor 近期有 87% 的求職者提到,在求職過程中經歷招募人員「搞失蹤」(ghosting)帶給他們負面的感受。Glassdoor 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趙(Daniel Zhao)指出:「求職市場經過兩年的火熱之後,主導權再度回到雇主手上。」
按行業劃分,Glassdoor 上提到招募人員「突然失聯」的評論中,比例最高的是媒體與傳播業,其次是製藥與生物技術業,然後是人力資源業,最少的則是餐飲服務業。然而,並不代表這些行業的招募人員最常搞失蹤。可能意味著這些行業的求職者,對於招募人員突然消失的行為更加驚訝和不安,或者只是他們更常在評論中提到這件事。
招募人員既然都開出職缺了、邀請人來面試了,為何還要在招募流程中搞失蹤?以下為《經理人》2022 年 11 月的報導:
你是否曾投了履歷而遲遲等不到回覆,點開求職網站卻發現那個職缺仍在持續招募?那你應徵的可能是「幽靈工作」(Ghost Jobs)! 所謂的「幽靈工作」就是企業登錄職缺在求職網站上,但隨著環境情勢變化,卻不再積極補人的現象。
《富比士》(Forbes)2020 年曾經報導,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求職網仍有許多職缺掛在上面,但企業卻未積極面試求職者或停止招聘, 原因可能是疫情下許多企業的人資人員短缺,但仍期望有機會招聘這些職缺 ,導致許多職缺就這樣一直擺在求職網站上。
但根據《Entrepreneur》的報導,由於目前經濟前景不明,企業將職缺晾在求職網站、暫時不補人的現象可能會愈來愈多,也就是求職網站的「幽靈工作」可能會持續增加。
雖然很有可能會得罪求職者,但愈來愈多企業這樣做。根據金融服務商 Clarify Capital 針對企業人資部門的調查,有 50% 的人資回答「他們總是在尋找新的人才」,而這其中有 43% 的人資表示他們「將職缺擺在求職網上」,是希望給予外界「他們的公司仍持續成長」的印象。另外,後疫情時代,總體經濟、通膨造成的經濟前景並不明朗,這也導致許多企業對於公司發展前景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如何辨識「幽靈工作」?
如何避免老是應徵到「幽靈工作」因而做白工呢?根據《富比士》的分析,職缺登錄上求職網站的時間愈久,愈有可能是所謂的「幽靈工作」。 當職缺已登錄超過 30 天,求職者在應徵前最好有所警惕;而若該職缺已經超過 60 天仍未下架,則極有可能代表該企業目前不打算積極尋找該職缺的人才。
專家建議,如果求職者透過人脈認識該公司的內部人員,也不妨禮貌性地電郵詢問一下,確認該公司是否真的在招人,如果能夠得到正面回應,將可以避免投了履歷卻石沉大海,令人失望的結果。
資料來源:Forbes, Entreprenter, 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