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保瑞藥業提供

保瑞藥業轉上市!董事長的管理祕訣:做好一件事,制度策略就自然到位

2023-12-19 採訪.撰文 簡鈺璇

編按:保瑞藥業 19 日轉上市,保瑞前 11 月營收 132.45 億元,年增 50.25%,提前達成全年營收成長目標,法人看好保瑞全年營收有機會挑戰 140 億元,毛利率上看 40-50%,全年獲利估從三股本起跳。保瑞是如何壯大成今日的生技股王?《經理人》2022 年曾專訪保瑞藥業公司董事長盛保熙:

疫情的衝擊,推升了醫藥業的重要性與蓬勃發展,也讓民眾更加熟悉 CDMO(藥品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這個詞,思考台灣是否有機會憑藉突出的代工製造能力,在製藥領域再造一座護國神山。

在眾多投入 CDMO 的台灣生醫業者當中,成立於 2007 年的保瑞藥業,實力不容忽視。自 2013 年收購日商衛采台南廠開始,不到 9 年間,保瑞陸續併購聯邦製藥、美商益邦製藥、GSK 加拿大廠、伊甸生醫、安成國際等 6 個藥廠,單筆併購金額由 3.9 億元拉升至 60 億元,年營收更從 2013 年的不到 1 億元,來到 2021 年的 48.9 億元,成長 50 幾倍。

攤開財報,保瑞大幅度的營收成長確實是合併來的,但是細細分析,它獲利關鍵在於把買進來的資產(asset),轉變成一門可以賺錢的事業(business),營運效能比收購前更高。保瑞藥業的經營祕訣,是什麼?9 年來收購 6 家工廠,併購是保瑞藥業擴大規模、追求成長的關鍵嗎?

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接受《經理人》專訪強調,「部分資本市場認為,保瑞就是靠合併成長,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到,保瑞在沒有併購的時候,還是每年成長 15~20%,我們可以自己 drive growth(驅動獲利成長)。」因此,保瑞在設定績效目標時,都有自信它是「不用收購」也能達成的。 合併只是搭配加速目標達成的手段之一,不是終極目的。

併購完成只是考驗的開端,能否創造綜效才是關鍵,這正是保瑞自視的強項所在,「我們的能力真的是『把一個公司納入進來我們的文化』,那非常困難, 市場上併購很多失敗,7、8 成都是文化問題。

很難想像,盛保熙在第一次買工廠時,「我連工廠都沒進過,機械設備什麼都不懂。」問他管工廠的祕訣是什麼?他說,「找對人」最重要,他的職責就是做好教練的任務,知道大家的特質、能力,給對的方向、對的資源、對的溝通、對的訓練,讓他們發揮出來。

在定義「對的人」有哪些要件時,盛保熙說的其中一個就是「溝通帶隊能力」,他發現 A 級主管會聘任 A 級員工進來,不怕底下的人比自己強,而「領導者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他要找這些人來彌補缺點,讓團隊變強。」

有了好人才,就能組成優秀的團隊,「在他們的領導下,我的工作輕鬆好多。」保瑞也就有更強大的資產和動力,朝「世界級的 CDMO」之路邁進。


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積極發掘代工製藥商機

Q:從接家業到做投資,為何在 2007 年創立保瑞藥業?

A:1995 年因為父親過世,我回台灣接下父親創立的和安行,主要做藥品經銷代理。當時我還很年輕,跟姊姊(和安行總經理盛寶嘉)什麼都不懂,沒把公司搞倒就很阿彌陀佛了。幸好公司的經理人幫忙,我們合力為家族事業導入管理思維,建立完整的組織架構。我在和安行從倉儲管理做起,歷經業務員到經理、總經理,大概5年後,就退出來當董事,轉做投資。

我喜歡追求有意義、可以貢獻社會的事,所以我投資的初衷是,別人沒做過的,我就想去做。不過,在醫藥業,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真的滿難的,除非研發做新藥,但是我不是這個背景,投資金額又很驚人。後來,慢慢看到很多在美國成功的藥業企業家回台灣,生技業開始在台灣蓬勃發展,就評估我們或許可以切入製造,也碰一點研發,就跟一些研發團隊搭配,投入一點資金來做。

2007 年,我快 40 歲,想做些有意義的事,也看好台灣的機會,就創立保瑞藥業。

Q:代工製藥因為疫情更廣為人知,你很早就看到商機?

A:那時候還沒有想說一定要做 CDMO(藥品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只是需要工廠,可以跟藥物研發公司搭配生產,慢慢知道有這個產業。我覺得藥業代工大致分 2 個階段,第一輪是 2000 年左右,許多藥業合併後,工廠產能變低,就關廠找委外代工,當時美國跟歐洲幾家 CDMO 做得不錯,但產業還不是那麼成熟。到了 2007~2008 年,我看我們代理國外原廠的藥品,很多都不是來自他們自己的製造廠,發現有其他公司開始在做,這也激發我們思考很多新的代工方式。

Q:據說保瑞現在的發展,和董事長 10 年前寫在 PPT(簡報)的方向大致相符?

A:我花了大概 2 年想,保瑞要國際化,一開始只是模糊的計畫,但方向是對的。最原始可能是訂我個人的目標,我經常在問:為什麼保瑞需要存在?沒有保瑞,世界是不是 OK?我希望能做到某個程度是「保瑞不在,世界會被影響」。

有了人生目標之後,我接著再思考公司要具備多大規模、要有哪些技術。設定出保瑞要成為「世界級 CDMO」的目標,我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擬定的:第一個階段目標是台灣銷售、台灣製造;再來是亞洲製造、亞洲銷售;第三階段是國際製造、國際銷售。每個目標底下都有明確的策略,要穩健基礎、代工製藥、銷售代理。我們有自有及經銷代理藥品、保健品、OTC(指示用藥)產品等,CDMO 製造部分從錠劑、膠囊、半固體劑型,現在也有眼藥水生產線,慢慢布局完整的劑型生產線,愈來愈國際化。有人問:你為什麼要一直擴廠?因為目標設好了,要打世界盃。

併購廠房只是達標手段之一,把資產轉成獲利引擎才是關鍵

Q:9 年來收購 6 家工廠,併購是擴大規模、追求成長的關鍵?

A:我們是方向清楚,策略經常會變。保瑞的目標是「世界級的 CDMO」,併購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之一,我們不是一家併購公司,也不是私募基金,我們可以自己 drive growth(驅動獲利成長),我知道怎麼讓公司成長。

如果一定要透過合併來達到目標,這個目標就不太好,因為你會把手段當目的,為了驅動成長而執行一些不好的併購案。部分資本市場也認為保瑞是靠合併成長,我們現在大幅度的營收成長也確實是合併來的,但是保瑞沒有併購時,也是每年成長 15~20%。

Q:併購案競爭激烈,如何勝出?

A:保瑞併購的第一個工廠,是 2013 年買下日本衛采製藥的台南工廠,這當中有運氣,也有緣分。當時我們覺得,要為藥物研發公司代工,需要有工廠,看了很多案子。正好衛采準備出售台南廠,保瑞又當過他們的代理商,雙方合作愉快,有信任度,所以即使不少台灣大藥廠出更高價,他們還是把工廠賣給保瑞。不過,過程中還是下了很大功夫,從第一次見面,到說服他們賣給一個沒有管過工廠的人,談了差不多 2 年。

我覺得人跟人的關係很重要,因為關係是合約寫不出來的東西,它是一種信任,沒有一個合約是十全十美的,有很多細節還是要靠人去定義、執行。很多公司併購會拚得你死我活,但我希望彼此未來是合作夥伴,我會是你的代工廠。以併購加拿大 GSK 廠來說,他們想維持好形象,所以要把工廠賣給一家好公司,重點是併購後員工都要留任。我了解這些需求,就開始設計合約和買賣方式,希望買賣雙方都滿意,這就是雙贏策略(win-win)。假使我併購後把人解雇,就沒有談的機會。

Q:如何確保併購成功、創造綜效?

A:每個企業的文化不同,併購時第一個重點,要評估對方的文化是否跟你一樣,有些公司我不會買,因為很難納入保瑞的文化。我們有一套併購 SOP,從合併前就開始和賣方公司內部同仁溝通,合併當天馬上舉行員工大會,合併後也持續安排各部門主管會議,透過溝通,慢慢讓新公司理解核心價值。我覺得文化比制度、策略還重要,把文化設定好,制度和策略就自然會到位。

我們的能力真的是「把一個公司納入進來我們的文化」,這非常困難,市場上併購很多失敗,7、8 成都是文化問題。我們讓人進來後,就不斷溝通,我有 1/3 時間都在溝通,那是我的職責,因為我不是在做對方的工作,而是找到對的人,讓他把工作做好。

有時候,合併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換掉經營領導團隊,全部變成保瑞自己的人。但是保瑞的文化是「以人為本」,我希望把人訓練好,給他機會。我常說:「我們有 8 成的員工都是併進來的」,要善待、包容他們,也給他們時間去了解保瑞。相對地,你也要執行、成長,合併第一天就要有收益(deliver)。

找到對的人、組建強大團隊,領導者的職責就是溝通與培育

Q:沒管過工廠,要怎麼把工廠管好?

A:我覺得是要找對人!這是真的,我不做太多事,只確定錢有到位,然後找對人去花這個錢。我經常讀書,常常挑戰自己怎麼當一個好的領導者。買衛采廠時,我連工廠都沒進過,機械設備什麼都不懂,幸運的是,當時那位廠長不錯,跟我一起創立保瑞的副總經理陳世民也是研發跟製造背景,我的職責就是確保他們可以營運這間工廠,方向抓清楚,給他們夠多資源。

也有人問,你怎麼可以從沒有廠,到現在有 6 個廠?從 10 個人,到現在有 1400 多人?有個定律是,每成長 3 倍,你整個團隊組織圖、管理方式都要改變。你管 10 人、300 人、1000 人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很多人要學習的。當領導者,不要什麼都自己做,要找對人、給他們對的方向、對的資源、對的溝通。

說實在的,一個人最多只能管不到 9 個人,你就花時間在 9 個人身上,知道這 9 個人要管多少人、這些人有沒有能力。以前我底下的 9 個人,下面管 10 個人就好,現在這 9 個人下面要管 100 人,我不但要確保他是對的人,還要給他訓練,告訴他要組建什麼樣的團隊,團隊裡的人要有什麼樣的能力。我要做的就是溝通和訓練。我講簡單一點,只要有一個很強的團隊,套用在任何行業都可以,只是我們是在 CDMO 領域。

Q:併進來的廠房為何能收益翻倍?

A:品牌藥廠之所以會轉售工廠,主要是基於策略考量,拉高代工比例,降低工廠管理成本。保瑞是從營運角度來看,併購新廠時,希望提升營運效率,原本只能做 3 億訂單,藉由改革,可以做到 6 億訂單。我買公司是因為它能成長 3~5 倍,不是為了砍成本,把 2 個會計師變 1 個會計師。我喜歡正面思考:我有那麼多人,他們的產值應該可以做多少,我如何把產值拉高。

我的工作就是跟工廠領導人說,你本來是品牌廠內部生產的工廠,只要管控營運費用、沒有收入;現在被保瑞併購,你是 profit center (獲利中心),你要賺錢,因為我要的不是一個製造工廠的領導者,是能夠讓工廠獲利的領導者。獲利領導者是你要依據收入多少,然後調整費用,思維要保持彈性,要拉高工廠營收,例如去找更好的業務來服務客戶,或是為了達到業績目標,什麼藥品都生產,你有沒有這種腦筋去想這些事情。

延伸閱讀:要數據報告,部屬說「你自己查」!微軟前 CEO 的覺醒:改變組織,領導者得先願意改

我常說,「買一個 asset(資產),把它變成賺錢的 business(事業)」,是我們最大的能力。每買進來一個新廠,我常挑戰團隊:這個廠多快可以帶入新客戶、填滿產能,客戶滿不滿意,客戶能留多久?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讓「全世界都願意把藥交給你的公司,保瑞是你很信任的夥伴」,這都要靠團隊、執行力和聲譽達成。

Q:對的人才具備哪些特質?

A:好的領導者有幾個特質,一是要有 intellectual curiosity(求知欲),我覺得人有好奇心,會是 strong leader,因為他會一直想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他一直在學怎麼樣變得更好、探討為什麼這個公司成功、這個公司不成功。二是 humble(謙虛),他們會知道自己不是最好、可以變得更好,能從小孩子、總機、工廠都能學到東西。當你開始覺得自己最聰明的時候,就是退步的開始。

第三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要能清楚找到自己的方向,變化就是一個領導者發揮價值的時候。第四是決策,好的領導者在做決定時,是很聰明的、想得很全面(財務面、人資面)、把所有資料分析出來。決策品質決定是否成為好的領導者,這很難教,有些人的判斷力就是對,你會看得出來他的邏輯。

最後是溝通帶隊能力,我發現厲害的領導者,他下面的人一定比他還強,A 級主管就會聘任 A 級員工,B 級主管一定聘 C 級員工,更下面就完了!有些人怕底下的人比自己強、怕對方搶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是好的領導者,因為領導者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他會找人彌補缺點,讓團隊變強。

「把文化設定好,制度和策略就自然會到位。」

6次併購營收成長50倍,打造一條龍式專業代工服務
經理人

Dos

1|要在商場上才能做長久的生意,必須談雙贏的併購策略。
2|領導者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要找人彌補這些缺點,讓團隊變強。
3|讓執行者有權參與目標制定,大家對目標才有認同感、責任感。

Don'ts

1|收購新公司不是靠縮減它的營運成本獲利,是用既有資源創造更高的產值。
2|不要自以為聰明,當你覺得自己最聰明的時候,就是你退步的開始。
3|別把責任丟給老闆,要學習在不確定情勢下做決定。

Profile|保瑞藥業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 盛保熙

1972 年生,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學士。2007 年創辦保瑞藥業,經歷包含:保瑞藥業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和安行公司總經理、聯邦化學製藥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宇泰欣藥業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益邦製藥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保瑞生技公司董事長、安成國際藥業公司董事長。2018 年獲得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台灣併購金鑫獎「最佳創意併購獎」。

保瑞藥業

2007 年成立,從藥品經銷代理起家,逐步跨入 CDMO(藥品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2013 年起 9 年間,陸續併購全球 6 個藥廠,藥品行銷全球 100 個市場,也是台灣生產量最大的藥業集團。2017 年上櫃;2021 年營收 48.9 億元,年增 172%。

繼續閱讀 併購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