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尤韻蓉

從「績效行銷」到「品牌行銷」!Nike 為何重返超級盃?新任 CEO 如何扭轉頹勢?


運動品牌龍頭 Nike 在過去一年的表現黯淡,在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產品創新不足等因素影響下,營收、獲利、股價均呈跌勢,2025 財年第二季銷售額為 124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股價也在 2024 年從 102.08 美元跌到 75.67 美元;不禁讓人思考,Nike 的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為何 Nike 營收、獲利、市占全下滑?產品創新不足、偏離核心價值
Nike 的衰退,一部分與競爭對手崛起有關,愛迪達 (Adidas)、布魯克斯(Brooks)等品牌復興,以及瑞士跑鞋品牌 On、法國品牌 Hoka 等後進者崛起,讓 Nike 備受壓力。
此外,產品創新速度不足,也是 Nike 受重傷的原因,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指出,多數鞋子品牌在 2024 年推出至少 6 款新鞋,愛迪達和布魯克斯分別推出或更新了至少 9 款鞋,愛迪達更因為推出復古運動鞋 Samba 和 Gazelle 系列而翻紅;相比之下,Nike 只更新現有跑鞋系列,並未推出全新款式。
有批評聲音指出,Nike 太過依賴像 Air Jordans 和 Dunks 等經典款,而不是開發高功能性的運動鞋,讓人覺得它偏離運動品牌的核心價值。
與批發商的關係也是一個問題,Nike 前執行長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為了推動 DTC 策略(direct-to-consumer,透過自己的商店、網站等通路進行銷售),減少對批發商依賴,撤出梅西百貨(macy’s)、美國體育用品零售商 Foot locker 等通路,雖然成功讓數位銷售的營收占比從 2022 年的 10% 成長到 2024 年的 30%,卻也面臨獲利壓力。
因為管理庫存、退貨等重擔從批發商回到自己身上,而且失去了在百貨公司、零售商店曝光的機會。這些因素導致 Nike 市占率連年下降,從 2021 年的 35.4% 下降到 2023 年為 34.97%。
從 DTC 到「直營與批發共存」,讓消費者到哪都能買到 Nike
然而,這一切,在新任執行長艾略特・希爾(Elliott Hill)2024 年 10 月上任後開始出現改變。希爾在第一個法說會上直球對決,表示將針對產品創新、批發商問題做出改變。
他隨即拜會美國運動聯盟的委員,包含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等至少 7 個聯盟,也與頂尖運動員會面,像是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美國女子籃球運動員薩布麗娜.約內斯庫(Sabrina Ionescu )等,表示未來會以運動員需求為核心,推出新品。
在 2025 年 1 月 30 日就推出全新跑鞋 Pegasus Premium,一天後幾乎所有尺寸都完售,2 月 27 日再推出 Vomero 18 跑鞋。蒙特婁銀行集團(BMO Financial Group)旗下的 BMO 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表示,Nike 這一波跑鞋新品的推出計畫看起來比以往更有競爭力。
針對批發商的關係,Nike 將從過往的 DTC 策略,改為直營與批發共存,希望消費者無論在哪裡購物,都能看到 Nike 產品。希爾親自聯繫了批發合作夥伴,包含 Dick's Sporting Goods、Foot Locker 和 JD Sports 等。以 Foot Locker 為例,在 2024 年宣布,將在全球門市擴展與 Nike 合作開發的 Home Court 籃球專區。
從「績效行銷」到「品牌行銷」,Nike 有望實現 V 型反轉
行銷策略也做出調整,希爾指出,近年 Nike 忽略品牌行銷的重要,反而轉向強調短期成效的績效行銷(performance marketing,著重在讓消費者產生立即回饋的行銷方式,例如點擊導購)。這讓 Nike 失去顧客對它的品牌印象,導致線上線下流量疲軟,又得花更多錢行銷。
希爾因此花更多心力在品牌行銷。回歸超級盃(Super Bowl,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的年度冠軍賽,為全球矚目的體育盛事之一)就是其中一個證明,睽違 27 年,Nike 重返這場體育賽事,在 1 分鐘的廣告中,集結表現最優秀的女運動員們,喊出口號「我偏要贏(So Win)」,傳遞打破刻板印象,女性也能贏的訊息。
提供電視收視洞察和觀眾分析的公司 Samba TV 執行長阿什溫.納文(Ashwin Navin) 指出,該廣告成為超級盃最多人觀看與粉絲最愛的廣告,其 Logo 也是所有品牌中露出最多的。 Nike 可說是超級盃的大贏家。
超級盃的廣告只是一個開端,Nike 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的行銷活動,並著重在強化與運動員的連結,回歸品牌過去奠定的品牌印象。
從產品、合作夥伴到行銷方法都有所改變,也讓市場對 Nike 的看法從悲觀轉向正面看待。BMO 資本市場將目標價從 92 美元調高為 95 美元,美國投資銀行 Piper Sandler 把股票評級從「中立」上調至「增持」。Markets Insider 調查 97 位分析師,截至 2025 年 2 月 21 日,84 位分析師給予「買入」評級,顯示市場對 Nike 的未來仍充滿信心。
但它的營收成長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希爾坦言,需要時間發酵,預期第三季財報,營收會呈現雙位數衰退,之後才會逐漸好轉,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蘭德爾.科尼克(Randal Konik)預估,Nike 有望奪回失去的市占率,並在 2027 財年前實現 V 型反轉,推動毛利率和盈餘回升。
核稿編輯:林庭安
資料來源:Fortune、Business Insider、Fast company、CNBC、RETAIL DIVE、Market Insider、N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