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報稅新制|中小企業必懂!加薪、增員能減稅,新制一次看:最高減 200%


民國 113 年度(2024 課稅年度)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即將展開,中小企業只要「幫員工加薪或增僱基層人力」,薪資費用就能在課稅所得中「最高加成減除 200%」,成為歷年來最具吸引力的租稅優惠之一。
台灣稅制此番重大修正,取消過往繁複門檻,不但大幅放寬適用條件,更首度成為常態化政策,預計將為廣大中小企業帶來實質減稅利多。
企業若掌握申報細節,就能合法將「實際發出 100 萬元」的薪資費用,在報稅時當作「200 萬元」費用減除課稅所得,實現節稅翻倍。
專家提醒,適用對象限於中小企業,且需符合一定員工與契約類型的規定,錯過則可能白白喪失本可享的租稅利益。
中小企業必懂!加薪、增員能減稅,新制一次看
本次稅制修正的最大亮點,是將「中小企業增僱與加薪費用加成減除」設為營所稅結算申報書的獨立頁面。
KPMG 安侯建業稅務部會計師黃彥賓指出,這項制度從民國 113 年起即成為常態性租稅優惠,延長適用期間至 122 年底(即 2033 年)。
這也意味著,企業不再受限於過去須達成特定「經濟景氣指數」或「增資門檻」等條件,門檻鬆綁,惠及更多中小企業。
換句話說,過去需仰賴政府景氣認定、或具備增資實力的大企業才能受惠的政策,現在也開放給資本額小於 1 億元、或員工數少於 200 人的中小企業,且只要組織形式為公司或有限合夥,即可申報。
減稅幅度最高達 200%,加薪與增僱條件須精準掌握
符合中小企業定義後,若企業進行「增僱」,其薪資費用可在課稅所得中加成減除 200%;若進行「加薪」,可加成減除 175%。
以增僱為例,企業若支付新增人力薪資 100 萬元,報稅時可抵減 200 萬元的課稅所得,大幅降低稅賦。
但這項租稅優惠的適用對象與申報細節頗為嚴謹。以「增僱」為例,僅限 24 歲以下全職員工,或 65 歲以上之全職或兼職員工,且皆需簽訂「不定期聘僱契約」;日薪、時薪或月薪不得高於「基層薪資」標準,同時需達兩人以上的本國籍新聘人數。不符者將被排除在優惠之外。
根據經濟部公告,2024 和 2025 年符合資格的「基層員工」,指的是全職月薪低於 6.3 萬的員工,或是部分工時日薪未超過 3,152 元、時薪未超過 394 元,且當月總薪資低於 6.3 萬的員工。
「加薪」方面,須為本國籍、不論全職或兼職之基層員工,同樣要求不定期契約。且當年度企業整體薪資水準須高於前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因最低工資調整所增加的薪資金額,不得列入加成減除項目,僅能針對實質加薪部分申報。
所得為負不得適用、基本所得額仍須計入
雖然減稅誘因誘人,但 KPMG 提醒兩大潛藏風險。首先,此優惠僅能減除至課稅所得為零,若企業當年度已呈現虧損或稅前所得為負,則無法適用此項減稅措施。換言之,企業需具備獲利能力,才能實際享受節稅效果。
其次,雖然企業可透過加薪與增僱費用減少課稅所得,但這些加成後的金額仍需納入「基本所得額」計算最低稅負。
最後,中小企業在申請租稅優惠時,需留意不得重複申請,如果企業已經使用「增僱員工優惠」,就不能再用「加薪優惠」申請同一筆支出。
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面對報稅季節,若能精準掌握「增僱與加薪加成減除」的新政策,就能在合法節稅的同時提升員工福利,實現雙贏局面。
企業主與財會人員應盡快盤點人力結構與薪資策略,並把握 5 月報稅期限前完成準備,以免錯失稅務利多。
參考資料:安侯建業、勤業眾信;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