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毓茹
50萬博1億!微短劇商機炸裂,靠「霸道總裁愛上絕經的我」就能發大財?
分享
通勤時,你看過身旁的人津津有味的追微短劇嗎?像是「善良母親石小秀被媳婦嫌棄不得已離家,然後和隱藏首富身份的雷志遠閃婚」,這部瞄準中老年市場的《霸道總裁愛上絕經的我》(又名《閃婚老伴是豪門》)開播半個月,在抖音播放量就超過5億。
這樣的狗血內容不只在中國受歡迎,還一舉攻占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香港AR Asia Production Limited 創始人黃國賢對影視業者喊話:「快加入微短劇吧!」
2025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今(25)日在晶華酒店舉行,集合東南亞產業創作者探討短劇商業模式。
今年 7 月,中國傳媒大學和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發布《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5 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到 634.3 億元人民幣,較 2024 年增長 25.6%,遠高於同期電影市場的成長率。
微短劇怎麼興起?黃國賢指出,2021 年影視業受疫情重創,於是業界紛紛投入直接向用戶收費的微短劇,結合手機觀看、每集 2 分鐘的快速製作模式,成功打開中國短劇市場。
主流影音串流平台如愛奇藝、優酷等也紛紛加入短劇市場競逐,並陸續出現短劇 APP ,如紅果短劇、河馬劇場等。
更驚人的是海外擴張速度。2022 年,中資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推出的短劇平台 ReelShort 主攻美國,除了把中國微短劇直接翻譯成外語,也在美國進行在地化改編。此招果然奏效,下載數一度超越 Netflix 。根據市場數據分析公司 Sensor Tower 研究,2025 年第一季 ReelShort 是美國短劇 App 營收第一名,達 1.3 億美元。
2025年10月營收前5大國際短劇App
黃國賢表示,目前甚至有 50% 非華語的北美觀眾,願意付費看華語微短劇,顛覆過去「內容必須在地化」的狀況,證明只要情感共鳴夠強烈,語言不是門檻。
好萊塢神話不再?中國式微短劇踩中觀眾爽點
這波浪潮背後,是傳統影視產業的結構性危機。
「好萊塢在衰退,開案量愈來愈少,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觀眾不去電影院了?」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2025 年 Q1 洛杉磯地區實地製作量較去年同期下滑 22%,顯示好萊塢電影業正面臨危機。
曾擔任電影編劇、現已轉向為短劇市場的賈斯汀.索賽多(Justin Saucedo)表示,傳統敘事很難再吸引觀眾。過去電影和戲劇講究鋪陳,讓觀眾慢慢入戲後,達到劇情高潮,再傳遞價值觀。
「觀眾看微短劇是要發洩情緒,」索賽多舉例,員工不滿,直接進老闆辦公室潑水、賞他巴掌,「現實生活中你不會這樣做,但微短劇能讓你獲得共鳴。」這種快、狠、爽的節奏,讓甜寵、復仇和狗血劇情成為微短劇主流內容,提供觀眾情緒價值。
另一方面,每集從 90 分鐘變成 2 分鐘,除了符合現代人碎片化、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對製作方也是優勢。《日經亞洲》指出,每部微短劇僅需 7 至 10 天完成,成本介於 30~50 萬元人民幣,卻能在平台帶來超過 1 億人民幣收入。
黃國賢補充,像 ReelShort 和 DramaBox 等主要微短劇平台,每天收入已超過 100 萬美元。
微短劇製作精緻化、主流化,FOX等大企業也加入戰場
隨著市場成熟,過去被視為「狗血」、「低俗」的微短劇,也逐漸朝質感、精緻化發展。今年被網友譽為「短劇天花板」的《盛夏芬德拉》,雖然故事也走霸道總裁被迫聯姻到真心相愛的傳統套路,但畫面相當講究,甚至用伍佰的〈淚橋〉和老狼的〈戀戀風塵〉等經典歌曲作為配樂,播出 18 天觀看數就突破 30 億。
湖南衛視更改編經典瓊瑤劇《還珠格格》推出短劇版《還珠》,在貓眼短劇播放量破億,躍上平台榜首。
甚至帶動演員走向主流市場,中國微短劇演員秦天宇、朱麗嵐也開始參加綜藝節目和出演長劇,顯示短劇已不再是產業邊緣,而是培養新星的重要平台。
微短劇商機蓬勃,還吸引主流大企業加入戰場,例如美國 FOX ,以及來自泰國電信True、泰國最大 OTT 平台 TrueID 開始投資微短劇,TrueID 執行長 Winradit Kolasastraseni 表示,平台每月活躍用戶約 3500 萬,「但泰國人每天花 70 分鐘滑抖音,在我們平台只有 20 分鐘。」
顯然,觀眾的注意力都被輕薄短小的內容給拉走了。為了留住觀眾、吸引年輕族群,TrueID 也決定進入微短劇市場,今年 5 月推出短劇 App「TrueID Short Drama」,如今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130 萬。「製作微短劇的好處是,能跨出原本影視製作的電影人才池,連結到直播、內容製作等創意工作者。」他表示,透過微短劇快速製作的特性,有利結合戲劇內容和產品,把餅做大。
在台灣,米奧繁星和九紫影業也積極投入短劇市場,計畫在未來三年製作本土精品短劇,聚焦親子和 LGBTQ 等多元題材。
黃國賢認為,微短劇市場仍在成長期,「下一步就是AI微短劇。」不用攝影棚和演員,只要幾個小時就能產出一部戲。BBC 報導指出,中國已有愈來愈多業者投入 AI 微短劇,勢必對內容生態造成更劇烈的影響。
核稿編輯:陳書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