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王志仁專欄】創新的新解

2011-10-25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創新的關鍵因素是什麼,能不能被歸納總結,成為一套系統,進而被學習和複製?這是個大問題,而且在近年被熱烈討論和研究,這也是最近在台灣出版的翻譯書《X創新:企業逆轉勝的創新獲利密碼》(Innovation X: Why a Company's Toughest Problems Are Its Greatest Advantage)出現的背景。

之前,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中,提出「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概念,回答了創新的不連續性特質,解釋了為何新公司總是有機會,而老公司總是碰到問題的現象,以及創新的來源和方法。這更多是從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從競爭對手和行業結構變化來看創新,以及企業本身該如何回應與超越。

《X創新》這本書的作者來自知名的青蛙設計(Frog Design)公司,擁有豐富的客戶經驗,他的立論是從制度和流程下手,更多是從企業內部的作業(operation)來回答創新的問題。這更像是一本談「設計管理」(design management)的書,而不是談一般管理的書,跳脫傳統認知上,設計是為產品做外型規畫的功能性思考,進入以設計為策略思考,將公司重新定位,並依此發展品牌、產品和行銷方案。

設計管理是一個新領域,前幾年青蛙設計和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合作,在商學院的MBA課程裡開設設計管理,反應很好,目前美國多所商學院都已加入此一課程。設計不再只是設計人員該懂的專業,而是企業高層和決策人員都要懂的知識,目的不是去做設計,而是了解如何結合設計到公司的定位、品牌、產品和行銷中,對內對外傳達一致訊息。

特別在蘋果近年以i系列產品橫掃全球、登上全球市值最高企業後,設計管理正成為顯學,而青蛙設計正是從蘋果成立之初就與它合作的設計公司,在這個題目上擁有發言權。不只是青蛙設計,包含IDEO和Ziba等其他美國設計公司,近年也都已轉型,從過去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到近年為客戶提供設計管理顧問服務,從設計師轉身成為企業顧問,像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和埃森哲(Accenture)的企管顧問,設計這個行業也正經歷破壞式創新,這使得他們談這件事更有說服力。

近年設計在台灣引起許多關注,並逐步從全球流行話題深化到台灣本地實踐,並進入企業管理範疇。今年10月更有3項世界設計大會在台北開會,把它做為新的國家競爭力議題來討論,呼應建國百年的慶祝活動。

企業最困難的問題,能不能轉化成最大優勢?如果做不到,可能就倒過來,最大優勢會淪為最困難的問題。設計管理會不會是企業創新的答案?還待時間考驗。可以確定的是它會是答案中的一個熱門選項。

 

**王志仁
**《數位時代》總主筆。1994年進新聞業,從事財經、科技領域報導,曾與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英特爾董事長安迪‧葛洛夫等多位具全球影響力人物對話;多次受邀擔任思科、惠普和interbrand等外商企業論壇及年會主持人。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本期經理人月刊「問題解決高手的7種商業腦」,全國超商書店熱銷中!
訂就送瑞士國鐵極簡系列名片夾+德國LAMY指標鋼珠筆!

繼續閱讀 IDEO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