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如何寫好自傳?

2016-08-25 作者 姚詩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最近常受人委託,幫忙修改求職用的自傳和履歷,改著改著內心頗有感觸,想說來整理整理分享一下。

履歷的部份不打算多講,反正就盡量以條列的方式將自己的學經歷清楚列出,不致於差到哪去。但「自傳」的部份比較Free Style,是個容易突顯優點,也同樣容易暴露缺點的地方,今天就藉由幾個實例來表達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文中大致引用了三人的自傳當做示範,我知道這三位都常看我和Joe的文章,所以我這裡先說聲「歹勢」,希望你們不要介意:因為有你們的犧牲,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就當是我幫你們修改履歷的謝禮吧!

我很訝異在台灣很多年輕人不會寫自傳,我們公司在篩選求職履歷時,真的看到不少整個不知所云,甚至讓人啼笑皆非的自傳。有時候還真想叫這人來面試,不是因為他條件突出,而是實在想看看本人是什麼樣子。但後來想想,實在也不該怪這些年輕朋友,我自己也是有幸接受過一些訓練,才大致了解求職文件的重點。

除了當初申請國外學校時,自己花了些功夫研究,後來在美國念書,學校還強迫每位研究生都要參加「履歷撰寫」的workshop,由具備寫作專長的老師帶著我們完成自己的求職履歷,甚至還有一對一的面談跟潤飾。這些訓練對我幫助非常的大,我建議台灣的大專院校也該提供類似的協助。

首先,在下筆之前,一定要徹底搞清楚,「自傳」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寫這玩意兒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答案如下:

自傳就是「個人的廣告」,目的是獲得「面試的機會」!
自傳就是「個人的廣告」,目的是獲得「面試的機會」!
自傳就是「個人的廣告」,目的是獲得「面試的機會」!

因為太重要所以說三次。

所謂「廣告」,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突顯出產品的優點,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慾。同樣的,好的自傳,就是要用最短的篇幅,突顯出求職者的優勢,讓公司想邀妳/你進一步面談。容我誇張一點地說,自傳不是「交換日記」,更不是「回憶錄」,而是有明確目的的「求職宣傳」,因此每句話都要達到「突顯自己優勢,贏得面試機會」的目的。有為數不少的自傳,尤其是新鮮人的作品,開頭都不免俗地來上這麼一段:

我叫OOO,我生長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家境小康。我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個姊姊…

這段話很親切溫馨,很適合用在交友網站,但對「突顯優勢、贏得面試」則毫無貢獻。我敢說多數主管看到這段會下意識地跳過,數十字的珍貴篇幅成了「浪費的廣告秒數」。你想像一下嘛,人資主管每天要面對堆積如山的履歷,每份頂多花個5分鐘甚至更少,能全神貫注的時間說不定只剩1-2分鐘,相當於閱讀數十行文字,這些「溫情的背景交代」等於消耗掉他們對你的注意力。除非你的家庭狀況對你應徵的職位有加分效果,就如以下我在網路上找到這個很妙的的例子:

我叫OOO,我生長在布魯克林一個工人家庭,我有兩位父親,但其中一位事實上也是我的母親。我有一位姊姊,但她16歲前是我哥哥。我自己不曾有過性別認同問題,我深愛我的家人,是他們帶給我在服裝設計上無窮盡的靈感,尤其助我突破性別的藩籬…

別忘記,審核者並不認識你,求職者在他們眼前,只是幾張A4紙,外加3分鐘的閱讀時間,「廣告很貴」,因此自傳裡每句話都要幫你加分才行。以下是另個可愛小朋友的例子:

(前略)我的興趣是打籃球,雖然我打得普普通通,也沒有入選校隊的實力,但我仍然樂在其中…

你正在笑嗎?這段話的問題在哪裡呢?這樣說吧,如果這是本「回憶錄」中的句子,或許確能讓讀者更了解主人翁的生活點滴,但問題就出在這是求職用的「自傳」哪!這段話不但無法替專業加分,說不定還會倒扣。寫自傳是要向面試官推薦自己,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工作,這是求職者的「角色」和「立場」,像這樣特別說自己某方面「馬馬虎虎」,我要是面試官,還真不知道要如何回應(難道要我安慰你?)。假設我們在餐廳問服務生有什麼招牌菜推薦?結果對方回答:「試試我們的紅燒獅子頭吧!沒有客人說它好吃,但我們大廚很愛煮,並且樂在其中…」請問你作何感想,到底點還是不點?

如果求職者真要提個人興趣,我把剛剛那句改成以下形式:

我最愛的運動是籃球,因為團隊合作讓我充滿熱情,而運動讓我維持工作所需的能量…

這樣是不是讓興趣和工作產生連結,一個陽光、熱血的青年才俊浮現了,而不是剛剛那個坐冷板凳的魯蛇!

自傳裡面絕不可欺騙,因為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掩飾,百密總有一疏。我就曾聽過某人誇大自己的電腦能力,雖然順利錄取,結果沒多久就在重要會議上出包然後「自願離職」。但求職其實就像第一次相親,我們總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努力展現出來,至於不那麼好的地方,不主動談起,甚至稍加掩飾應屬合理(除非你希望相親失敗)。主管不是傻B,他們真想用一個人的時候,自然會透過面談進一步了解,並不會因為你的自傳裡都寫優點,就把你當做完美或是自大的人,別忘了,自傳的目的,原本就是要突顯優點,贏得面試機會。以下是另個實例:

我曾經參加過OO全國競賽,雖然沒有拿到名次,但後來評審私下告訴我,我的分數在評審這部份是全部參賽者中最高的(總分是以評審和觀眾兩部分的評分來計算)……

解釋了一大串,很誠實沒錯,但我懷疑審核者只會對「沒得獎」這三個字印象最深。所以我幫這位「媲美誠實華盛頓」的小朋友改了一下:

我曾經參加OO全國競賽,有幸獲得評審最高分的肯定…

這樣是不是好一些了呢?不但精簡了篇幅,也在不扭曲事實的情況下,突顯自己的成就。同時再來看另個例子:

我在OO場合獲得OO公司的注意,後來被邀請進入該公司擔任行銷總監的職位。這頭銜主要是方便洽商,並不實際帶人,但我從這職位上學到很多技巧。

以上這句話看似褒揚,但我心中留下的強烈印象卻是「空頭主管」,很傷腦筋,我建議當事人改成下面的句子:

我的行銷能力獲得OO公司的青睞,隨即被延攬至該公司擔任「行銷總監」一職。

修改之後,這短句強調「挖角」、「空降」的正面印象,應該比上句「虛位主管」的印象好多了。如果面試官真的很在意你帶人的經驗,他問的時候再誠實地告訴他就好了。故意在自傳中「自行爆料」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了。

最後要來強調一下「突顯自我」的重要。同個職位往往有很多人競爭,如何在審核者面前「加深印象」變得非常重要。再度拿「廣告」來比喻,多年前我腰部受傷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說我是「椎間盤突出」,我聽到後不知怎地,腦中突然傳出「控巴控控-控久裡-控控控,建O中醫診所關心您…」久久迴盪不去。如果自傳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就贏定了!

我幫一個財務領域的朋友看履歷自傳。他的資歷很完整,從基層做起,而且都是在不錯的公司,但這次目的是去面試一家外商,競爭者想必也是實力堅強。相對而言,他的自傳就顯得有些平淡無奇,不過是眾多財務人員中的一個。我看了資料後,發現他都在不同銀行間歷練,但每間銀行都提到軟體系統的使用,甚至有兩年還擔任過財務軟體公司的SA(系統分析師),和一般銀行財務人員相比,他的「軟體開發經驗」顯然是個「亮點」,這絕對是比多數財務人要突出的地方。所以我請他在自傳中加入類似的句子:

多年來我對OO財務系統持續涉獵,累積不少心得,因此對相關系統的開發、客製化、與維護有一定的把握…

這樣一來,在HR面前,他就不只是個財務人員,而是「懂得軟體開發」的財務,「控巴控控」的廣告效果就慢慢浮現了。

附帶一提,雖然在自傳中要多展現自己的長處,但修辭上一定要注意,我們要散發「客觀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傲」。這點我從兩位大師身上學到一種「不卑不亢」的表達方式。

記得有次王偉忠上電視專訪,主持人稱讚他是企劃製作的第一把交椅,他急忙說:「沒有沒有,很多東西我也還在摸索,但對於情境喜劇我確實有些把握,有些心得。」話說的真是漂亮。

另外一位是李宗盛,同樣也是電視專訪,回應主持人的恭維,他說:「要我隨時能寫出條經典歌曲這我沒辦法,要靠各方面條件配合;但要我寫條會賣錢的歌,這我是可以的!」不愧是大師。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你把文章轉給需要的人。這些觀念也都是別人傳授給我的,我希望有更多人能收到,讓他們能獲得更好的機會!

如果你最近剛好需要寫自傳,也推薦Joe寫的這篇給你:寫自傳是畢業生必備的技能

延伸閱讀/

自傳全解析—面試主管如何解讀自傳
李開復:我看過的履歷和自傳,九成都不合格!7個寫好履歷的建議
企業最愛的履歷長怎樣?自傳應該寫什麼?7張圖,一次搞清楚!

(本文出自大人學,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繼續閱讀 面試 求職

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32個上班族增加自我籌碼的方法

feature picture
BMW

Neue Klasse再啟新紀元:從慕尼黑出發,BMW iX3定義電動豪華的次世代

2025-11-04 經理人 X BMW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再度匯聚至德國慕尼黑,2025年德國IAA車展是一場技術與美學的盛會,也可說是一張企業競爭策略的公開考卷。對BMW而言,此次盛會身負地主代表與展示品牌邁向新時代的雙重意涵。BMW以全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所實際量產成型的iX3車款為展出主軸,宣告品牌自1960年代以來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技術轉折。從內燃機的黃金年代邁入電動化的智慧時代,BMW再次以創新與遠見,拉開了屬於下一個「成長S曲線」的序章。

從歷史走向未來:Neue Klasse的雙曲線蛻變

在企業成長理論中,S曲線象徵著一個組織或產業從萌芽、成長到成熟的生命週期。對BMW而言,1960年代推出的首代Neue Klasse正是帶領品牌跨越第一條成長曲線的關鍵轉折。首代Neue Klasse代表著產品創新與策略革新,確立BMW以駕馭樂趣為核心的品牌定位,也奠定了後續3、5、7系列的產品基礎,讓BMW從低谷成功轉型,更因此蛻變為全球汽車產業中首屈一指的豪華品牌。

BMW
1960年代推出的首代Neue Klasse帶領品牌跨越第一條成長曲線的關鍵轉折,讓BMW從低谷成功轉型,更因此蛻變為全球汽車產業中首屈一指的豪華品牌。
BMW

六十年後,BMW再次以「Neue Klasse」之名啟動新章,象徵品牌準備跨入第二條S曲線。這一次的主題,是電動化、數位化與永續化。

在慕尼黑的主場上,BMW成功延續2025年消費性電子展與上海車展的展出主軸,「BMW全景 iDrive」與「BMW Operating System X」作業系統以巨幅樣貌呈現眼前,宣告品牌未來座艙數位化的發展方向。

BMW
與上海車展相同,2025 IAA同樣將展出現場將「BMW Panoramic iDrive」介面與「BMW Operating System X」作業系統以巨幅樣貌呈現眼前。
BMW

而在上海車展中以Neue Klasse基礎平台打造的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概念車,以強大的18,000牛頓米攀上13公尺高、坡度為55度的陡坡,展現出色的動力性能,同時展演由稱為「Heart of Joy駕趣核心」的超級大腦負責車輛動態駕駛的快速運作能力。以Neue Klasse為基礎的首款量產車型BMW iX3成為此次BMW的展演主秀,其藉由全新車款誕生的宣示,於電動化競爭中策略定錨的具體展現。

展出亮點:技術領先的體先與品牌價值的再定義

全新首創BMW iX3純電豪華休旅所展示的是BMW於電動化的再次成果。其所搭載的第六代eDrive電能科技,於性能上有著實際突破,能源效率與可持續製造上也展現全新思維。

第六代eDrive電能驅動科技採用更高能量密度的圓柱型電池設計,提升了約20%的能量密度,充電速度也因此提升30%之多。如此一來不僅可對應800V充電架構,搭配碳化矽半導體元件,與新開發的驅動馬達,讓其在損耗、成本與重量控制上同步優化,以展示的BMW iX3 50 xDrive車型而論,僅10分鐘就可增加372公里續航力,從10%充至80%電量也僅需21分鐘,續航力更可高達805公里(WLTP)。

BMW
第六代eDrive電能科技於充電效能、能量密度、續航表現等面向全面進化。
BMW

而在永續面向,BMW iX3從座艙介面到材質選用,皆圍繞「可持續豪華」的設計理念,利用再生材料取代傳統皮革,環保纖維與循環鋁材的應用,讓車艙不僅是科技場域,更成為BMW對永續承諾的具體實踐。

BMW
BMW iX3從座艙介面到材質選用,皆圍繞「永續豪華」的設計理念,讓車艙成為科技場域與對永續承諾的具體實踐。
BMW

BMW的全球回應:從技術升級到永續願景的實踐

面對汽車產業正快速轉向「電動化X智能化X永續化」的三軸挑戰,BMW在慕尼黑車展以具體行動展示品牌的前瞻佈局。

早在本次車展前,BMW便提出三大策略方向:
1. 全面電動化(Electrification)
2. 智能數位化(Digitalization)
3. 循環永續經濟(Circular Economy)

在電動化部分,BMW集團預估至2030年,純電車款將占品牌全球銷售的一半以上,而第六代eDrive電能科技的推出,意味著這個目標正在被加速推進。

智能座艙方面,BMW推出「BMW新世代超感智慧座艙」,以嶄新的「BMW 全景iDrive」與「BMW Operating System X」作業系統為核心,整合人工智慧、語音互動與雲端服務,使駕駛體驗從單純的操作轉為人車共感的全感交流。

至於循環經濟,BMW更是業界少數實際將再生材料納入量產架構的品牌。從鋁合金到塑料、從生產能源到供應鏈碳足跡,BMW以全生命周期的視角,重新定義了「永續豪華」的內涵。

此般策略,也正回應外界對「豪華品牌在電動化浪潮中如何自我轉型」的提問。當部分車廠仍停留在性能或續航的競賽時,BMW已經把目光放在更長遠的未來:如何以負責任的創新,維持品牌的領導地位。

從Neue Klasse到BMW iX3:BMW對未來移動力的答案

回顧此次IAA車展,BMW同步展現了旗下車款的嶄新世代,與造車思維的重要轉折。Neue Klasse的重磅亮相,具備技術的突破革新與精神延續的雙重價值。

從六十年前重新定義內燃機的純粹駕馭樂趣,到當代以電能重塑豪華移動體驗,BMW始終堅持「駕趣的核心精神不變,只是能源形式不同」。BMW iX3正是這種理念的具體化身,絕非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品,而是一種更高維度的進化。

BMW
對於BMW而言,慕尼黑不僅是一座城市,更像是BMW精神的原點,象徵著BMW的起源,在此汽車產業百年轉折中,更象徵著BMW再次引領時代的信心。
BMW

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深層變革,BMW以技術為語言、以永續為信念,持續在豪華品牌之林中書寫新篇章。而這一次,Neue Klasse大勢登場震撼車壇,大力展示了BMW邁向未來的雄心壯志。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BMW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