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主管要比部屬更有經驗、更專業?磨練 2 大能力,才是你的首要功課

2017-12-30 日本FAITH顧問公司負責人 小川由佳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1999 年,我進入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公司擔任解決方案提供者(Solution Provider)為客戶提供諮商服務,身為公司內第一位女性經理人,專案管理也是工作內容之一。2006 年,我轉職諮詢顧問公司擔任顧問,為客戶企業的業務改革或組織調整提供支援,從事培育客戶公司的領導人。

我剛當上管理職時,曾經覺得我的經驗與知識比部下少,心裡充滿不安。所以,我心想「即使經驗惡補不來,至少知識也得補上才行」,無論手邊有什麼文件或書我都抓來研讀,這件事至今我仍印象深刻。

但即使如此,在有多年老到經驗的部下面前,我仍然是有所顧慮,並且相處的態度上也稍稍矮人一截;此後,當我成為教練後接觸了許多新手主管,意外發現其中很多人都跟當時的我一樣,滿是不安與恐懼。然而,

真的有必要在經驗與知識上勝過部下不可嗎?在專業上一定要比部下更加精通才行嗎?現在的我,並不這麼覺得。因為基本上,主管的工作內容已不在實務層面了。

上司不一定什麼都要贏過部下

管理職的任務,在於帶領團隊做出成績。因此一定要做的,應該是引導部下的能力,以藉此達成團隊的績效這件事上。

當然,如果具備的經驗與知識越豐富,那麼不僅很好後續追蹤部下引起的問題,主管工作也會做得得心應手,還能順帶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一舉多得。

即使沒有什麼經驗,但至少具有足夠理解部下的敘述以及情境狀況的基礎知識,就應該沒問題了。

但是,你並不需要在這個專業中精通到能夠凌駕部下的程度。

上司的知識與經驗有時候會帶來反效果

反過來說,當上司比部下還精通專業領域,這件事情本身就會產生負面效果。比如說,很有可能部下會因為對主管有所顧慮而變得不敢發言、主管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覺得「只要聽主管說的去做就好」而不去動腦思考。

這樣一來,身為上司的在無意中會變得想要全面掌控部下。這時候,即使好不容易建立起團隊,卻有可能無法孕育或限制住任何新的構想或發想。

當上司在任何方面都勝過部下,就意味著部下也不過就是上司的手腳而已,此時跟部下共組團隊的意義當場減半。

把這件事比喻成管弦樂團的指揮家,也許會比較好理解。管弦樂團的指揮家難道會精通、彈奏樂團內所有的樂器嗎?怎麼可能呢。但是,一個樂曲的成功演奏,指揮家必須了解各種樂器的特性、各自的定位、功能的配置、重點特色所在,並且給予簡單扼要的指示。

擔任管理職一定要會的 2 種能力

接下來介紹,為了引導部下、最大化團隊的績效,一個主管應該要磨練的能力為何?那就是:

1. 讓對方為自己所用的能力(溝通技巧)

「讓對方為自己所用的能力」指的是:讓對方能夠接受自己、仔細傾聽對方說的話、引導出對方工作能力與幹勁的溝通能力。

2. 理論推演能力(邏輯思考技巧)

主管的工作就是當部下遇到失敗或引發問題時、發現整個團隊待解決的課題時,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時候,比實務知識、經驗還要重要的,就是「理論推演能力」

過去我曾問過一個請我們去支援業務的客戶主管:「請問您有尊敬的上司嗎?」那位客戶是這麼回答我的:「我很尊敬一位上司,他在我前去商討工作問題時,對我說:『換句話說,你的問題是這樣的嗎?……』不但整理了我煩惱的事,還能畫出圖畫來分析。」

跟這位上司聊過之後,我清楚了解到我卡住的地方在哪、接下來非做不可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在工作上應該要達成的目標。我覺得如果我當主管也能做到像他一樣就好了。」

別掉進了「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中

沒錯,對一個主管的要求,並不在細微的工作內容之中。要問為什麼,因為那是屬於部下的工作領域、工作內容。專注於栽種培育一棵棵的樹木,是部下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主導掌握整座森林、仔細盯著森林有沒有培育成想像中的樣子、煩惱森林這部分的樹是不是長得太茂密了、森林某處的樹是不是無法好好伸展、原本預定好要種闊葉林,有沒有誤植為針葉林……管理階層的工作,就是往這個方面付出心力。

如果把這些事情擺在一邊,卻總是糾結著自己是否比部下還擅長業務內容,就是掉進了「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中了。當然,鑽研團隊分內工作的知識與經驗是很重要,但是一個主管的工作並不僅止於此,

請多多磨練如何掌握業務整體輪廓、思考問題本質的能力。

(本文摘錄、編輯自《人氣女主管帶心管理術》,八方出版)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人氣女主管帶心管理術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