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Dean Drobot via shutterstock

30 分鐘讀完一本書!「極速讀書法」4 步驟,幫你快速吸收書中精華

2019-09-18 作者 Xdite鄭伊廷

許多人的讀書方法錯誤,才會對讀書感到恐懼。正確的讀書方式是要將 「看見資訊」 以及 「吸收資訊」 兩個動作拆開執行。「拆開執行」是什麼意思?我來舉個實際方法。

2017 年初,我曾在網路上發表 「極速讀書法」,在當時掀起轟動。具體使用方法是這樣:

STEP 1:找出你最想問這本書的一個問題

極速讀書法_打造超人大腦
商周出版

請參考上圖這個模版,每次讀書的時候就寫上:

  • 書名
  • 想要問這本書的一個主要問題
  • 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

STEP 2:限時 30 分鐘,快速摘出 16 個關鍵字

  • 開始 「快速閱讀」
  • 「快速閱讀」是指快速翻閱這本書,看到你認為最相關的關鍵字和段落,就記在表格內
  • 總共有 16 格,填入你觀察到的關鍵字

閱讀時旁邊放一個計時器,嚴格限制最多只能讀 30 分鐘

STEP 3:針對這 16 個關鍵字,整理出 3 到 5 個重點

  • 看著這 16 個關鍵字,整理出你認為的 3 到 5 個重點
  • 你會發現這些關鍵字都在講同樣幾件事,可以濃縮成 3 至 5 個重點或一連串的動作

STEP 4:複述心得

  • 拿著這張筆記,馬上複述你在這本書得到的心得給朋友聽
  • 你會震驚:自己竟然可以複述整本書所有的要點,以及來龍去脈

這個方法看起來似乎很粗糙,但先別急著唾棄。給我一次機會,用這個方法讀上 30 分鐘,你就可以證明我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當時,我跟別人分享這個方法時,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都是嗤之以鼻。然而實際試過一遍之後,讚嘆這個方法的機率是 99.99%。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我的同事們都是普通人,不具備速讀能力,最大的苦惱就是書永遠讀不完。在公司的產品讀書會上,我召集了他們閱讀《認知設計》這本書。許多人不僅用小於 30 分鐘就讀完這一本經典書籍,還寫完一份摘滿重點的筆記。更是利用這個方法依樣畫葫蘆,用新手的姿態連啃多本同類書籍,找到這門學科的重點,融合出屬於自己的洞見與解法。

原理:「看見資訊」與「吸收資訊」拆開執行

我在幾十個人身上做過這個實驗。普通人用這個方法,讀完一本 200 多頁的書並寫完筆記,只要 30 分鐘。這個方法背後的原理以及關鍵是:

1. 人類的工作記憶區「只有 5 格」

許多人在讀書時有一個假設心態:希望能在一本書當中得到愈多知識愈好。但是,在大腦的設計原理中,一個人的「工作記憶」只有 3~5 格。也就是讀一本書一次的時間內,你不可能記得超過 5 件事,這是鐵錚錚的硬限制。

你可以將讀書想像成,帶著一個只能裝 5 個水果、5 公斤重的籃子進果園。果園滿地是水果,令人興奮,但是如果你沒有設定入果園的戰略目標,最後就會變成撿了西瓜、掉了蘋果,撿了橘子、掉了西瓜,撿了檸檬、掉了橘子。到最後什麼都帶不出來。

這不難解釋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在讀完一本經典後,當你問他讀書感想,他們最後「只記得這是一本好書」。要解決這樣的窘境有個比較好的方式,只有抱著「我要蘋果、我要蘋果、我要蘋果、我要蘋果、我要蘋果」的心態,最後懷裡才可能真的剩下 5 顆蘋果。

當眼中只有蘋果時,其他在路上出現的水果都會被扔掉,閱讀效率就會變得無比地高,完全有可能在 30 分鐘內找出果園所有的蘋果。

2. 「限制」才能帶來效率

我為什麼要設計 16 格筆記,而且還得在 30 分鐘內完成表格?有幾個原因:

  • 你得用筆寫,寫在紙上。紙就是你的籃子,人的暫存格只有 5 格。如果不筆記,看完一本書之後,籃子裡面只有 5 顆蘋果而已
  • 書裡面可能有 50 顆蘋果,有些蘋果其實不好吃。只有 16 個格子,可以逼人記下重點中的重點
  • 格子這麼小,就是要逼你能夠用一兩個關鍵字把重點講清楚
  • 有時間限制會迫使你效率加快

當你摘了 16 顆蘋果之後,自然而然就能看到哪 5 類的蘋果是好吃的,而且還記得一路上摘蘋果的過程,學到挑出蘋果的訣竅,總結出摘蘋果的套路。 用這個方法,輕輕鬆鬆就能在 30 分鐘內做出一本書的筆記摘要,而且還不用受限於工作記憶區的硬限制。

3.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如果路上看到很多橘子,摘不了覺得很可惜,沒關係。你可再印一張表格,重覆「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我要橘子」的過程。這就是每次讀書都有不同滋味的概念,不用擔心真的遺落了什麼。有時候我也會有類似情形,以為是去果園裡面摘蘋果的。結果一進去,只有 5 顆蘋果,但有 300 顆橘子。我會果斷重來,只摘橘子。

4. 不需要逼自己一口氣唸完

有時候,你想唸的那本書太難,可能一本書就講了四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也沒關係,不需要逼自己在一張紙裡面試圖寫完四種概念。遇到這樣的情形,我通常是拆成四份不同的筆記。甚至也不會試圖一次讀完整本書。讀完我該讀完的部分,就直接換下一本書了。

5. 書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資料庫」,最好的手段是「搜索」

很多人排斥這個方法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能隻字不差地閱讀,非常有罪惡感。讓我給你一個新場景。當你在網路上搜索需要的資訊時,你會逐字閱讀完找到的每頁結果,隻字不差地讀完嗎?當然不會。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讀書。你會發現,書也不過就是另外一種「資料庫網絡」。只是我們太過把書當作是一個「完整的實體」了。如果你在網路上搜索資訊時不會逐字讀完,那你更不需要在讀書時產生這樣的罪惡感。

閱讀一本書最快的方式,本質上就是「線性搜索」。

給你一些小訣竅:

  • 一直記關鍵字、一直記關鍵字。不要停下來
  • 千萬不要在找寫關鍵字時還在回想總結你以前的經驗,把格子當作心得欄填寫

這個方法的執行重點是 「只要記,不要思索」。至於吸收的部分,暫時先不要進行。你可以在「找」完書後,最後再一次性地整理自己的心得。有一些讀者看到這裡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這套新筆記法,要求讀者只要「找」不要「總結」。

讓我花一點篇幅解釋,人類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 傳統讀書法:

  1. 讀→寫進記憶→讀→寫進記憶→讀→寫進記憶……
  2. 寫進記憶耗費大腦功率,無法持久
  3. 人類只記得 5 段短時記憶,重複 1000 次也只記得最後 5 段

● 極速讀書法:

  1. 找關鍵字→寫下→找關鍵字→寫下→找關鍵字→寫下……
  2. 將找到的關鍵字總結成一段心得
  3. 多次複述這段心得,成為自己的見解

人類無法短期記住太多事情

人類的大腦記憶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短期記憶(又稱工作記憶),一種是長期記憶。如果把人類的大腦比喻為電腦的話,工作記憶就像是暫存區。最多只能存三到五樣事情。

不管是速讀還是隻字不差地閱讀,能夠留存到最後的都是大概這個數量的資訊,而且速讀的效果還比較好。因為人類可以依稀記得 45 分鐘之內看過的東西,但是超過 5 個小時前的東西,可能就會完全沒有留下概念。

所以,以什麼樣的方法去「看見資訊」然後暫存在腦子裡面,都是無差別的,因為你都記不住。還不如用比較有效率的「掃讀」方式。找到你要的資訊,並且「暫存」在紙上。

吸收=理解=創建新記憶

一般人對讀書的概念,往往是「看見內容」+「馬上吸收」。但是「吸收」非常耗費專注力,因為它本質上是把新認知到的記憶與舊有記憶融合在一起的過程。因為太耗腦力了,讀書才那麼費勁。如果原理是如此的話,那麼你可以改變自己讀書的方式:

極速讀書法的原理就是把「看見資訊」與「吸收資訊」這兩個動作分開來:(看見內容 x 100)+吸收 x 1

自然能夠大大降低讀書這個過程對大腦的負擔。

(本文整理、摘錄自《打造超人大腦》,商周出版)

繼續閱讀 閱讀
相關文章

打造超人大腦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