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列式報告、太多動畫都 NG?貝佐斯:開會用 Word 比簡報更有效率!


亞馬遜除了網路商務,還跨足 Kindle 電子書、影音平臺、雲端運算服務(AWS)、無人商店,至今仍持續開發並同步展開多種事業,各式短期、長期、跨部門企畫不斷增加,但還是能快速取得巨大成效。
到底這些企畫如何有效率地發想、定案,又如何穩步開展?關鍵就在於亞馬遜特殊的開會方法,以及背後反映的管理風格與領導守則。
禁止條列式報告,必須寫出能當場讀懂的文章
最常見的會議報告,就是 PPT 簡報裡以條列式註明要點的形式。非常多企業及團體採用這個方式。
然而在亞馬遜則幾乎看不到 PPT 或條列式的會議報告,這是因為亞馬遜規定會議報告必須以敘事形式書寫。通常是以 Word 製作,印好之後在開會時發放。
這份報告通常在開會前或會議時才發放,所以無法要求與會人員事先讀過報告。因為報告製作的必要條件是「必須寫出當場閱讀就能理解的文章」。
為什麼亞馬遜會禁止以重點條列或 PPT 簡報當作會議報告呢?原因是一旦以重點條列的方式來寫,閱讀時容易因人而異,產生不同詮釋。
另外,發表者也常會穿插說明種種想法及研究,日後要回想完整內容幾乎是不可能任務。我想你應該也很難鉅細靡遺地回想上週開會的內容。
這個缺陷在重點條列的 PPT 更加明顯。例如 PPT 上寫著「提供最佳的顧客體驗」,簡報者當天口頭說明了具體要做什麼來達到這個目標,而所有與會人員也都聽到了,但日後重新檢視這份報告,或是其他沒有與會的人看到這份報告,又會是什麼情況呢?通常會發生「我記得說了這樣的內容吧?」「要表達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等任意解釋的情況,難以絲毫不差地接收報告原本的訊息。
這些誤解,即使一開始只是小小的偏差,卻很有可能隨著時間經過而產生極大的差距,最後造成難以修正的巨大偏離,無法達成預定成果。
在小規模的組織中,每天見得到彼此,能夠隨時確認職場的狀況及彼此的想法,應該比較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但是隨著組織規模變大,彼此的狀況不再那麼顯而易見,無法頻繁地一一確認。
貝佐斯整個星期要經手的報告想必超過數十件,因此條列式所衍生的問題,他應該比其他人更感到困擾吧?
除了內容會偏離以外,PPT 條列式報告還有一個問題。
要寫好幾頁的文章,是相當勞心勞力的工作,條列式的 PPT 比較容易立刻完成。不需要在意頁數,把想到的內容列舉在投影片上,開會當天再一邊播放投影片,一邊加上適度的口頭說明即可。換句話說,有可能是急就章而完成報告。
但是,要好好寫出一篇文章,在閱讀時能夠前後邏輯一貫,避免自相矛盾,必須從一開始就掌握住一致性。因此,必須反覆推敲斟酌,使用正確資訊並重複校對。想必貝佐斯也是期待這樣仔細檢討推敲的過程,因而制定這個規則。
亞馬遜會議重要的是報告內涵,而不是外觀
此外,為了使 PPT 看起來美觀,很多人會花心思加入動畫效果。就算只是條列文字,也可以藉由動畫吸引觀看者的興趣。但原本就很厭惡做白工的貝佐斯,覺得加這些動畫只是浪費心力。
因為亞馬遜要求必須以文章的形式寫會議報告,所以理所當然亞馬遜人需要具備寫作能力。
剛開始禁止條列式報告時,多數員工原本就太擅長寫文章,據說連貝佐斯也常抱頭苦思。後來在錄用新進員工時,文章寫作能力就成了篩選條件之一。
被錄用的人,從日常的實際工作中,參考其他人寫的文章,透過重複書寫練習,來熟練身為亞馬遜人必要的文章寫作能力。
(本文出自《亞馬遜會議》,三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