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Michael Bußmann from Pixabay

一本書值得看的內容只占 2 成?3 招閱讀商管書,投資報酬率最高

2022-09-07 羽田康祐 k_bird

比起速讀與廣泛閱讀,從每單位時間、從每一頁所能學習到的量更重要。「10 倍閱讀」的目的並非「大量閱讀商業書」或「快速閱讀」,而是「在閱讀時間最大化能學習到的量」。這也是我們將其命名為「10 倍閱讀」的理由。

閱讀術相關的書籍多主張「商業書中最重要的內容不過只占 2 成。因此,只要閱讀最重要的 2 成,即可快速、大量閱讀」。然而,這個思考方式中有 2 點讓我覺得不太對。

延伸閱讀:為什麼閱讀對我幫助不大?來看看年收入300萬的人是怎麼看書的

原則 1:比起「讀了多少本書」,「理解了多少內容」更重要

第一個怪怪的是它把「快速、大量閱讀」本身當成目的。如果用踢足球來比喻閱讀的話,快速、大量閱讀就是「快速奔跑」、「大量踢球」。然而,這些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閱讀商業書的最終目的在於「大量學習」,因此如果沒有快速閱讀或大量閱讀,能夠最大化「每單位時間內閱讀商業書的學習量」,那也無所謂

舉例來說,就算透過速讀或廣泛閱讀而讀了 10 本書,卻沒有從中學習到任何東西,那等同於在浪費時間。

另一方面,請各位理解「10 倍閱讀」的基本立場是「讀一本書也沒關係,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獲得 10 倍的學習量」。

接著,我覺得不太妥的第 2 部分是「商業書中最重要的內容不過只占 2 成」這個觀點,它的前提便假設了「將能在商業書中學習到的內容上限設為 100% 」。

從商業書所能學到的內容上限真的是 100% 嗎?

的確,針對商業書,如果是以「獲得資訊」、「取得知識」的角度出發,跳過不閱讀作者的自言自語、回憶,或者說明或案例等,或許真的只需要閱讀那「重要的 2 成內容」即可。

然而,如果只是想要「獲得資訊」、「取得知識」,那就打開智慧型手機用網路搜尋就好了。只是為了獲得什麼資訊或知識,根本沒有必要付出新台幣 300 元去買一本商業書。

如果你購買一本商業書,而「重要的內容不過只占 2 成」,那本商業書的價值只不過是 300 元×20%=60 元而已。這可以說是投資報酬率非常差的一種閱讀方法呢!

原則 2:比起「最新的資訊」,「能啟發思考的資訊」更重要

世界上充斥著兩種不同種類的資訊,分別是「流動的資訊」與「儲存的資訊」。

「流動的資訊」是指會流逝的資訊,請想像那些「在時間軸上流逝而去的新聞」。你的社群媒體帳號上,每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新聞在不停輪播!這些新聞幾乎不會停留在你我眼中,應該只在時間軸上一閃而逝。

另一方面,所謂「儲存的資訊」則是指會帶給你「思考契機」的資訊。比方說,「獨特的觀點」、「普遍的準則」等,透過思考過濾器,可能有機會發展成「自己專屬競爭力」的資訊

「流動的資訊」的價值,如果以新聞為代表,就是「最新的事物」,那麼「儲存的資訊」的價值則潛藏著「即使跨越時代或領域,也不會改變的準則」中。「流動的資訊」隨時間流逝而削減價值。換句話說,就是「會被消耗的資訊」。

然而,「儲存的資訊」卻潛藏著「即使跨越時代或領域,也不會改變的準則」,因此價值永遠不會削減。

也就是說,透過商業書等方式,增加接觸「儲存資訊」的時間長度,就能夠在個人大腦中累積「即使跨越時代或領域,也不會改變的準則」。只要自己累積「即使跨越時代或領域,也不會改變的準則」,一旦眼前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能夠套用那些,快速導引出高品質的答案。

儲存的資訊×來回思考×累積(時間)=提高思考力

也就是說,如果將商業書放在身邊,以「即使跨越時代或領域,也不會改變的準則」來深度思考與閱讀,只要累積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改變,比起那些沒有這樣做的人,就可能擁有壓倒性的競爭力。

再者,如果增加個人獨有的「準則的儲存(累積)」,再與「其他儲存的準則」互相組合搭配,就能夠產生更多創新的智慧。

大家應該聽過有人說「創新只不過是將既有的智慧重新組合」吧!理論上,「智慧的組合模式」有很多種。只要能夠聰明組合搭配,所產生的智慧數量就會以乘法倍增。

原則 3:比起「閱讀的速度」,「充分的消化」更重要

閱讀時,若只是畫線、背下金句或 Know-how,就是死讀書,不僅容易遺忘內容,也無法活用。「10 倍閱讀」的第 3 個原則是要將一本商業書分別以「讀觀點」與「找準則」來閱讀,共讀 2 次,充分消化、吸收書中知識,進而靈活運用。

第 1 次:一邊尋找作者的「觀點」、一邊閱讀的「讀觀點」。
第 2 次:一邊發現作者預設的「準則」、一邊閱讀的「找準則」。

人類大腦無法同時進行 2 件以上的事情。許多人稱為的「多工(同時處理)」,實際上只是「任務切換(短時間下的思考切換)」,然而任務切換卻會讓思考的生產力降低 4 成。

即使在閱讀過程中,你想同時切換「觀點」與「準則」不同的主題,不論如何專注,你的注意力都會在切換的時間點下降。一旦專注力被切斷,人類要重新回到專注狀態需要 23 分鐘,這實在相當耗時。

因此,與其貪婪地想透過一次閱讀,一網打盡「觀點」與「準則」,倒不如分別聚焦在「觀點就是觀點」、「準則就是準則」,針對個別主題進行閱讀才能夠在不發散注意力的狀態下,有效學習。

延伸閱讀:你的人生,為什麼需要「原則」?新書快讀為你影音導讀《原則》

讀 2 次,更有效率的 10 倍閱讀方程式:

1. 先讀觀點:發現一段文章隱藏著什麼觀點,讓你發現作者獨有的 Know-how 或經驗法則。

2. 再找準則:思考「如果那樣做→就會變成這樣」,讓你看出作者因果關係。

3. 最後得出你的結論:產出屬於你的獨特觀點、準則、應用方法,將書中的知識轉換成你能具體實踐的資本。透過建立個人資料庫(手寫筆記、筆記APP)、情境練習、書評網站貼文、讀書會分享, 讓高產出不僅幫助你,還能與他人共學,與團隊共享。

(本文出自《商業書 10 倍高效閱讀法》,商業周刊)

繼續閱讀 閱讀
相關文章

商業書 10 倍高效閱讀法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