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大師的人生課:年輕不下定決心,年老認為自己無用,都是畫地自限


一位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喬。喬原本想當一位編劇,但他在25歲左右時發現,他真正熱愛的是葡萄酒。於是喬調整了職業方向,成為一位品酒散文作家:人家花錢請他去品酒,學習葡萄酒相關知識,並且寫成文章。喬把寫作賺的錢拿一部分來買酒。
這份工作在1970年代起步,當時好酒的價格還沒有被炒作成天價。由於開始收藏的時間比較早,即使記者的薪水不高,喬依然收藏了1萬5000瓶葡萄酒,令人稱羨。喬對於自己的珍藏很大方,一點也不小氣。假如你邀請他們夫妻倆到家裡用餐,喬會告訴你,他會為晚餐提供葡萄酒,你如果拒絕,那就太傻了。
全世界的知名酒莊都認識喬,並且把他列入少數鑒賞家名單中,每年限量新酒上市時,他都可以優先品嚐。在他65歲那年,他收到義大利知名酒莊掌門人安傑洛.歌雅(Angelo Gaja)的年度預購邀請。喬計算了一下後發現,那一年的新酒,他必須等到90多歲時才能喝。
因此,他以沉重的心情打電話給歌雅先生,請歌雅先生把他從客戶名單移除,他也通知其他的酒莊,把他從名單移除。喬的酒窖裡的酒,夠他喝一輩子了。喬作為葡萄酒收藏家的有效年限,已經用罄。
年輕不下定決心,年老認為自己無用,都是畫地自限
「有效年限」是我們預定達成人生目標的時間。 有些人(精英運動員、時尚模特兒、芭蕾舞者,以及其他倚賴體力或美貌的專業人士)能夠像喬一樣,精準計算自己的職業有效年限。
許多美國政治人物(像是總統和36個州的州長)有明確的任期,因此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兌現競選承諾。大多數的人(藝術家、醫生、科學家、投資客、老師、作家、高階主管,以及其他靠腦力吃飯的人)認為,只要能力和意願還在,他們可以工作一輩子。其餘的人則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用來評估自己的職業有效年限。
有效年限在2種情況下會變成大問題:
年輕時: 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有效年限。我們擁有的金錢或許很少,但覺得自己似乎有用不完的時間,這使我們喪失了警覺性。
我們不急著展開「真實的人生」,一心想嘗試更多有趣好玩的選項。我們還有時間可以留給所謂的「空檔年」(gap year)。這沒什麼不對,只不過,遲遲不做決定或是陷入慣性,會把「空檔年」延長為「空檔10年」,或是更糟的「空檔人生」。
年老時: 這種極端情況比較讓人生氣:我們愚蠢地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實現我們的下一個夢想。我們已經老了。當我的執行長客戶即將到達「退休年齡」時,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世俗的成就已經不是他們的重點,他們很願意跨出下一步,把棒子交給下一代的領導人。
他們還是想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和使命感,不過,他們對於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一種離譜的錯誤解讀,以致於讓年齡關上了開拓全新開始的大門。他們認為,當雇主有許多更年輕的人選可以考慮時,不可能會雇用一個65歲的人,或是把錢投資在他們身上。他們盯著壞掉的時鐘,堅信時間已經靜止不動了。
從25歲到70歲,甚至是更大的年紀,不論在哪個年齡階段,人們都可能誤判自己的有效年限。我認識一些3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讀了3年的法學院,在律師事務所努力工作了6年之後,意識到執行法律業務並不是他們的興趣。
在21世紀,在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年輕律師經常有這種情況。一想到要從零開始重新開創事業,就令這些年輕律師腦筋打結。他們通常會出現3種情況:
第一,他們把這種很早就對職業感到失望的處境,視為災難,而事實上這是福氣(畢竟,他們逃離了令他們感到枯燥乏味的職業)。
第二,他們無法想像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面貌。
第三,他們並沒有因為還有2/3的人生可以用,而感到慶幸。那是很長的有效年限,這麼長的時間令有些人感到害怕,但我認為,那麼長的有效年限是一條逃出生天的路。
父母的影響、義務、心理障礙、同儕壓力、時間不夠、基於慣性想維持現狀,這些長年性的阻礙使我們動彈不得,它們使我們渴望走上一條新的道路,卻無法真正跨出第一步。不過,這些阻礙只是暫時的攔阻,我們只要將它們推開,就可以向前進。這些阻礙並不會使我們永久失去資格,也不是不能改寫或換掉的金科玉律。
我們擁有一些特質,能幫助我們與這些阻力抗衡,並找到一條出路。 這些特質並不神祕,而是每個人體內都潛藏的力量,包括動機、能力、理解、自信,等待在適當的條件下被激發出來 。它們是人類潛力的基本要素。我們需要有人不時提醒我們,善用這些力量,為自己創造利益。
(本文出自《放手去活》,長河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