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過是個小員工,哪來願景?」小心,這麼想就是你難以晉升的原因!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大約是我進公司沒幾年的時候吧?我在廁所碰到許久未見、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因為他被分派到其他縣市的辦公室,所以能見到他,我非常開心。
上完洗手間,我在洗手時,聽到一聲「喀擦」。我感到很奇怪,看了看他,他用手機不知道拍了什麼。「你在做什麼?等等, 那個不是CEO說過的金句標語嗎? 」
那個同事拍的,是人事部門貼在男生廁所小便斗前,幾乎沒什麼人會去看的「CEO的話」,就是那種「我們公司將各位視為一家人,透過透明公開的溝通方式達到成效……」的激勵標語。
「你做什麼?」
「我在拍CEO說過的話。」
「幹嘛拍那個?拍了要做什麼?」
「什麼做什麼,就拍下來看啊!看了不就能知道公司的狀況了嗎?」
他說完這番話就離開了,而我呆站在那邊。之後,我離職去了別間公司,耳聞他的消息,我發現在我還沒當上組長時,他比誰都快升上組長;我當上組長時,他已經是公司的高階主管;當我工作做得茫然失措,他則被挖角到一間滿不錯的中型企業當副社長。
當然,這其中也有能力差距的因素, 但是我認為我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源於他看待貼在廁所裡「CEO的標語」的態度 。
他和我看待公司的視角有所不同, 所有工作他都站在公司整體角度考量 ,而我只是汲汲營營於那些工作本身,完全不管公司的狀況,目中無「公司」,這也讓我們在業務素養上產生了差距。而即使我察覺到差別為何,仍然沒有振作,沒能將工作DNA這片土壤滋養得更肥沃。
不把核心價值放在眼裡,就等於做白工
我升上組長時,有次正在報告我們久未解決的案子,高階主管突然朝我丟出一個問題:「金組長,你認為我們公司的願景是什麼?我怎麼看你的報告,都看不出你思考過公司的願景。」
而我這麼回答:「公司願景?簡報資料第二章有寫到我和我們部門的業務目標了……。」
聽了我的回答,那位高階主管比出暫停的手勢,打斷我的話,說:「滿令人失望的。一個組長對公司願景的認知只有這個程度的話,太可惜了。 公司願景是每個人都要放在心上的重要價值觀,不是為了好看才擺在大廳牆壁上的。 從現在開始,你要不要努力去了解公司願景並實踐它?」
提到業務能力,我們通常會想到與眾不同的技術訣竅、是否使用最新程式等。當然那些東西對於工作也有幫助,但是談技術之前,我們要認知到身為組織的一員,如果不明白組織的運作價值,就不可能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
看不清全局,就會迷路;看不懂願景,忽視任務,不把核心價值放在眼裡,我們的工作就等於做白工。
我們不當一回事的願景,公司卻把它訂為生存的核心概念,也許你覺得只要完成被交付的工作目標,就是參與公司願景的方式,但是在公司看來,這個判斷錯了。
以下舉個例子,韓國大田市有一間有名的麵包店叫聖心堂。如果你心想:「區區一間麵包店,有什麼好拿出來說的?」就大錯特錯了。在2015年和2016年大田商工會議調查「代表大田的品牌」中,聖心堂已連續2年打敗主場位於大田的職業棒球隊「韓華鷹」,稱霸第一名。
這間麵包店有幾十年的功力,光是一個炸菠蘿麵包的累積銷售量就超過四千萬個,實在驚人。那麼,他們的成功祕訣是什麼? 我推測可能來自於麵包店的核心價值—做眾人認為的好事。
這句話裡的眾人,不僅是來店裡買麵包的客人,甚至包含員工和客戶、供應商,以及他們的競爭對手。聖心堂每個月都會提供大量麵包給弱勢族群,還會從利潤中撥取不少比例的費用支援公益活動,真的是佛心企業。
我在這裡出個問題,來看看你有沒有工作DNA吧!假設你是聖心堂的員工,有天,老闆突然問你對聖心堂的願景有什麼想法,你要怎麼回答?
①我不過是個小員工,哪知道願景什麼的,應該是「做出好吃的麵包」之類的吧?
②我早已背得熟透,是「願大家都過得好」,對吧?但是為什麼要問這個?
③我們公司的願景是「做眾人認為的好事」。雖然我任職於行政部門,但是也會盡力為客戶、合作業者、組織成員帶來幫助。
我曾經是像①一樣的人,常常限制自己的工作範圍,但我希望各位能像③一樣, 把工作範疇放寬,並把這個心態轉換成行動,別太快斷定公司的願景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我期待各位可以用更大的框架思考,並提升自己的業務sense。
(本文出自《工作的DNA》,大是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