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拼命賺錢卻無法財富自由?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不要仇富

2024-06-06 郝旭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人生真的不長。

認真說起來,就算一輩子活到 90 多歲,也不過是只有三萬多天。如果把它換算成財富,三萬多塊真的不算多。每多花一塊錢,就少了一塊錢。這麼一算下來,好像最珍貴的財富就是生命當中每一分每一秒。

畢竟,金錢可以越賺越多,時間只會越花越少。

試著想想,如果時間一如三萬多塊錢,已經花掉的,買的東西值得嗎?還沒花掉的,又想買些什麼呢?

延伸閱讀:理財達人 A 大:累積財富第一步,想好「你要過哪種人生」

邀你細品三杯好茶

這本書其實就想請您喝喝三杯茶,一杯「覺察」、一杯「觀察」、一杯「洞察」」,一起來淡淡回味那已經買的,和細細品味那將要買的。

一、覺察

哲學家庫利曾經說過:「我們不是想像中的自己,我們也不是別人想像中的自己,我們是自己想像中別人想像的自己。」簡單來說,我們常常是活在別人對我們的認知裡。要認真覺察活出想要的自己,要認真覺察想過什麼樣人生?

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不是活在別人的嘴巴裡。

時間最貴,轉眼即逝。我們常常習慣過著我們習慣的日子,但可能一不小心忘了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習慣,忘了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日子。人生之所以有意義,不是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主動做了多少事情。認真主動覺察自己獨特價值,不隨波逐流,才能活出生命中想要的那股激流。

二、觀察

從小聽過兩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一直記得告訴自己,不要忘記去看看世界有多大。畢竟,多看看這個不同的世界,讓自己能有更多的遇見。尤其,沒有觀世界,哪來世界觀。觀察自己的想要,體驗真實的想要。我們沒有辦法每天看著鏡子中同樣的樣子,卻期待有天能活成不同的樣子。除了覺察,也要觀察。世界這麼大,風景這麼多,不多去看看,不多去玩玩,怎麼知道自己可以有怎麼樣的樣子?

看看別人樣子,有沒有想要的樣子,才能有更多選擇,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洞察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叫做智慧?我說「從觀察到洞察,就是智慧。」不要只看結果,要看看是什麼樣的原因得到了這個結果,不要只看現在,要看看是什麼樣的過去走到了這個現在。想要擁有成功,也要知道是怎麼樣把失敗變成了養分。想要擁有財富,也要知道是怎麼樣把付出變成了資源。想要擁有健康,也要知道是怎麼樣把自律變成了生活。

生命最寶貴的不是終點,是每分每秒經歷的過程。不僅觀察,更要洞察。不只是看見想要的表面,更要理解過程中的後面。

誠摯邀請您細細品品這人生的三杯茶,從覺察、觀察,到洞察,在生命每刻一呼一吸之間,體會已經存在的富有,和期待想要的幸福。

金錢在心裡是什麼樣子?

主要觀念:金錢存在的本質是中性,金錢認定的價值是人性。

有次應朋友邀約,特別去參與一個心理醫師的演講,那次題目主要是探索人生追求幸福快樂的意義還有目的。過程中,主講人最常強調的關鍵觀念,就是影響人生反應和決策的核心,從來都不是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件,而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認知和看法。

延伸閱讀: 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崴爺:好好理財,讓你能成為優雅的上流老人

他特別舉了個例子,說有次和同事一起要去赴約擔任演講的主講人,但是在路上不巧遇到大塞車,眼看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就快要來不及了。正當他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反觀他身邊的同事,竟悠悠哉哉地看著窗外風景,嘴裡還哼著小曲,一副蠻不在乎的模樣。

這時候反而搞得他很疑惑了,不自覺地問道:「您不擔心遲到嗎?」

沒想到他同事幾乎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學的專業,不就是別讓事件影響我們的情緒?而剛好碰到這樣子情況,不正好是個絕佳練習的機會?反正我們也沒法改變塞車,乾脆好整以暇地想想要演講的內容,說不定還可以把現在遭遇,當成是等會的案例來分享。」

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瞬間讓這位心理醫師,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也因為這次的聽講經歷,讓我重新檢視了有關金錢觀的建立。其實,金錢本身是中性的,從來都沒有是非對錯的分別。

不對富有抱持成見

所有人對金錢的價值觀和認知,大都來自於我們身旁周遭人們耳濡目染的影響。久而久之這個影響也融入了我們潛意識,然後一點一滴漸漸在這種價值觀和認知之下改變了我們的行為。

有位我非常尊敬的企業家長輩,常常在聊天時候都會和我分享,千萬不要把有錢人當作是敵人,也就是不要仇富,更不要對「有錢」之後的生活抱有任何成見。

假設你總是把有錢跟「奢侈」、「浪費」、「銅臭味」、「萬惡之源」等負面名詞連接在一起,那麼你骨子裡便會對金錢有著排斥感覺。這點就跟交朋友一樣,你不喜歡的朋友自然而然你不會靠近他,他也不會靠近你。

相對之下,如果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快樂」、「時間自由」、「公益濟世」、「捐款助人」等正面名詞放在一起。那麼我們也會對賺錢和有錢的觀念,變得非常積極、熱情。最終讓金錢變成我們喜歡和認定的好朋友,你願意靠近他、他願意靠近你,增加成為富有之人的機會。

關於認知的力量,還記得有個小故事,是描述有位信眾在聆聽大師講道之後,很虔誠的提問說:「要怎麼樣面對難題,不會亂了方寸,還能夠以平常心視之?」

大師不疾不徐地對他說:「你可以試著對自己說兩句話⋯⋯如果這個難題真沒有辦法解決,那麼再怎麼擔心也沒有用。如果這個難題有辦法解決,那麼也不需要擔心了。」

簡單來說,我們無法改變事實,但是可以改變認知。在學習財務思維和管理的道路上,不管想不想要致富,金錢本身是中性的,金錢價值觀源自於我們人性的認定。

你認為金錢是好的樣子,
他就是好樣子。
你認為金錢是壞的樣子,
他就是壞樣子。

認為是好樣子,
我們會想要親近;
認為是壞樣子,
我們會想要遠離。

金錢的親近和遠離,在於我們認知,以及想像成的樣子。

(本文出自《致富覺察:培養點石成金的財富腦》,幸福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致富覺察:培養點石成金的財富腦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