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為何台灣人一聽到「絕對報酬」跟「保證有效」就嗨了?因為學校把我們「馴化」,卻沒教我們應付「變化」!

姚詩豪
2017-07-10
作者 姚詩豪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次在一家小店吃麵,電視正在播著賣藥的廣告。我家沒裝第四台,很久沒有看到這麼接地氣的節目了,所以就認真看了下去。真是非常有意思,這藥是治療關節的,不能免俗,一開始有位穿白袍疑似醫師的人出來講解(常由蓄鬍子的中年白種男性扮演),然後是電腦 3D 動畫解說原理,接著就是好幾位明顯是臨時演員的病患進行誇張的「真心推薦」(後面站著點頭如搗蒜的「家人」):有位阿婆原本要動手術換人工關節的,結果吃了這藥不但完全康復,還可以繼續跳心愛的土風舞;一位阿公長年不良於行,服用了這神奇的藥,竟然可以不用柺杖自由行動......

我有點訝異,原來到了 2017 年,台灣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相信這樣的「保證療效」宣傳,否則藥廠也不會花大錢播放這長達 10 分鐘的廣告!

最近有位擔任理財專員的朋友想要轉職,請我給點建議。我問起離職的原因,他說:「內心無法說服自己!」因為他對投資理財每多一分瞭解,就更加確定他賣的商品對客戶未必有利,目的是為基金公司賺取手續費而已。可以想像為了業績,他得向客戶宣傳「保證收益」或是「穩賺不賠」,他卻覺得有違道德,因此決定離開這個產業。

但弔詭的是,離職前他幫幾位很熟的客戶上了一門理財課,暗示他們不要相信這些高手續費,結構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原以為客戶會感謝他說實話,沒想到他們卻一副茫然,甚至有些生氣,然後都決定要去找宣稱可以「保證收益」理專。

世界上絕對沒有「一服見效」的靈丹,也沒有「保證收益」的基金,這道理不是顯而易見嗎?為什麼總是有人深信不疑,甚至告訴他真相他也不願意相信?我以前以為這純粹就是「春天裡的兩條蟲」作祟,但其實這無關智商,而是人的天性: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會極度渴望明確的因果關係,渴望到甚至會放棄自己的思考能力!

「保證有效」正是通往「糖果屋」的幽徑

《影響力》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一個例子,有位教授很看不慣美國的一些靈修或是邪教組織的詐財行為,有次喬裝成聽眾參與他們的招募大會。台上講者口沫橫飛,講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道理,鼓動大家入會。台下聽眾有人感動,也有人茫然......這位教授原本是去蒐集情報的,但後來聽到台上鬼扯實在按耐不住,就舉手發言跟台上講者槓上了。

大教授當然很厲害啦~ 點出很多矛盾與盲點,讓這位講者當場啞口無言,掛在台上。後來的發展卻出乎意料,原以為這些民眾會看破手腳,一哄而散。沒想到大家反倒更積極地繳錢入會,教授差點下巴掉下來!

他抓了一個鄰座的男士,問他為何要急著繳錢入會,難道他沒聽出來這講者的言論充滿謬誤嗎?這位男士說,我的人生已經一塌糊塗,實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我也知道台上講的不一定是真的,但至少是一條路不是嗎?如果我只要拿存款出來,就能解決我的困境,我願意放手一試!

老化的關節要如何復原?什麼樣的基金會帶來獲利?這是多麼複雜的問題,真正專業的醫生與投資專家都不可能給一條「保證有效」的解答。但對當事人來說,身體的痛苦是確實的,發財的渴望是熱切的,該怎麼辦?

這時候有人跳出來拍胸脯保證,他的秘方絕對有效!好吧,就姑且信他一回,花錢買個機會,總比那個醫生要我動刀,還要辛苦復健;那個理專,要我評估風險,還要長線投資要明確多了吧!於是,通往「糖果屋」的幽徑就此展開!

80 分的人,最容易卡關

Joe 在《愛情市場學》中提到對「80 分女孩」的觀察(條件優等的女生最容易在愛情中卡關),我這幾年在職涯的領域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不少職涯卡關多年的朋友,其實都有不錯的學經歷。反而對於學經歷較弱的人來說,他們的職涯卡關往往是暫時性的,只因為眼前看不到任何機會,我幫他們分析出幾條路之後,他們都很願意去嘗試。

但對於「80 分白領」而言就麻煩多了,他們眼前其實不缺機會,但缺的是能帶來「保證收益」的機會,他們資質都很好,只要下定決心,沒什麼事情做不到,但問題就在於他們非常擔心付出得不到回報,或是報酬的 CP 值太低,因此躊躇不前,不知不覺就蹉跎了好幾年。

這就像是條件很好的女生,從年輕時選擇就很多,心裡總想挑出最完美、最匹配自己的那一個,否則不輕易交往,結果挑來挑去時光飛逝,突然間眼前的選項都不見了,自己卻連戀愛經驗都沒幾次。

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好學生身上?我覺得關鍵在於學校教育把這類人給徹底「馴化」了!(維基百科:馴化是指動物逐漸受人類利用與掌控的過程。人類使動物馴養化的目的包括作為食物、衣物、運輸、守衛或是觀賞娛樂用途。常見的馴養動物包括了寵物、家畜等。)

馴化的過程:指令 - 行動 - 獎賞

就拿家裡的狗狗來說,我們想訓練牠握手,就要先給予握手指令,然後引導牠把手抬起來,接著給一口零食獎勵。不斷重複這個過程,直到狗狗瞭解了「指令-行動-獎賞」間的因果關係,就大功告成了。有些狗狗一教就會,但有些狗狗要教很久(如果你跟我一樣養貓,牠會反過來訓練你做剷屎的動作。)

為何說專家就是訓練有素的狗?有些在學校裡表現優秀的學生,就是聰明狗狗,在升學導向的教育體制下,他們透過用功讀書來取得好成績,並且獲得各種獎勵與認同,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相對公正,而且具有「保證收益」的因果關係。相較之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基於種種原因,無法順利進入這樣的「指令-行動-獎賞」的機制,在老師眼中,他們也就是難以「馴化」(官方用語是『教化』)的一群!

為什麼我們常說找到工作的熱情很重要,因為那是自發性的動機,而不是為了老闆的薪水而工作。如果只是為了錢而工作,很快又會進入另一個「被馴化」的過程。

老爺爺與小孩的故事

有位老爺爺家門前有個很大的庭院,常常有小朋友跑來玩耍喧鬧,怎麼樣都趕不走。於是老爺爺想到一個妙招,他先把帶頭的小孩叫來,跟他說:「我很喜歡熱鬧,你去多找幾個小孩子來玩,每個人我打賞 100 塊!」果然來了一群孩子,老爺爺也如實發給「工資」。孩子個個歡欣鼓舞,加倍喧嘩。

就這樣過了一個禮拜,老爺爺說,我錢不夠了,現在每個人只能給 10 塊,於是很多孩子很失望,人就漸漸少了。最後老爺爺跟剩下的人說,不好意思,我沒辦法再付錢給你們了,只好請你們免費服務。結果這群孩子包含一開始帶頭的,都非常氣憤:「去!連 10 塊錢都沒有,我們還來幹嘛,走了走了...」於是大家一哄而散,留下一個寧靜的庭院,老爺爺露出了微笑。馴化成功!

我有位年輕的朋友,明明程度很好,卻在工作上刻意擺爛,跟老闆對立,他的說法是:「我只拿這樣的薪水,所以只提供這樣的品質!」我說既然問題出在老闆小氣,何不乾脆離職算了?他說:「我就要留在這裡,讓老闆知道我的憤怒,讓他得到教訓!」我哭笑不得,只好告訴他「你的行為是歸大腦控制,還是老闆的工資控制?」然後把上面的故事講給他聽。他終於懂了,回去開始認真工作,但不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累積自己的實力。半年不到,老闆為了留住他這個人才,給他加薪又給他獎金。 上週他跟我說,謝謝我的當頭棒喝,把他從自己設的牢籠中拉出來!

從「牧場模式」切換成「叢林模式」的世界

如果這個世界是一個「牧場」,凡事都有清楚的規律,那麼被馴化者是占盡優勢的!你看我們父母的年代,少數擁有讀書機會,能一路念到大學考取公職的人,今天的生活都是不錯的。

以前的社會,只要學經歷優,加上努力工作,肯定會有豐厚回報。但可惜的是,全球化跟網際網路這兩件事,打亂了這個寧靜平和的世界,整個遊戲規則從「牧場模式」切換成「叢林模式」。

請各位想像一下,在一群狗狗居住的地方,設有 A、B 兩個撥桿。A 撥桿撥一下,保證會有三顆飼料掉下來,馬上可以嚼嚼嚼;但是 B 撥桿就怪了,去撥它往往什麼都不會發生,有時候甚至還會被電擊,痛的該該叫。但 B 撥桿的機關在於,如果累積次數夠多,或許,只是或許,會隨機掉下超大塊的菲力牛排。你覺得,有多少狗狗會認真去撥那個 B 撥桿呢?

曾在學校裡被徹底馴化而不自知的人,未來前景是堪慮的,這個世界「A 撥桿」已經成了稀有品,而且一次頂多掉下一顆飼料就了不起了,其餘都是不可靠的「B 撥桿」。如果不能體認這個現實,昨日的優秀,將成為明日的憂慮!

付出,本來就不一定會得到回報

人生、職場、愛情之所以會卡關,常常是我們的內心卡住了!有些人堅持,一定要先看到「前面路口都全是綠燈,我才要踩油門」,一定要先確保我的投入會有收益,我才要認真付出。我想說的是,這世界不是個「釣蝦場」,會有專人在池子裡倒蝦,釣不到還保證獲得一斤!

這個世界是個叢林,就算你威猛如老虎,也只有 5% - 10% 的捕獵成功率,那該怎麼辦?沒怎麼辦啊~就努力嘗試狩獵,失敗就再試一次,試了 20 次也許有機會獵到一隻兔子,但你的狩獵技術也會提高,也許未來只要嘗試 15 次就可以補到。

你雖然辛苦,但你擁有自由,而且終會成為優秀的野生老虎。某天一位朋友告訴你,有個地方完全不用打獵,只要能跳過火圈,就「保證」有肉可以吃,你會想要制止他,因為你知道「保證回報」的背後多半是個牢籠!

講到這裡,我想我們可以為「成熟大人」多加一項定義:就是認清現實,瞭解世上沒有什麼是能「保證回報」的。

想獲得理想的人生,不是到處尋找絕對有效的秘方,而是先虔誠地「獻祭」必要的代價

持續累積,相信最終在某個時間點會有想像不到的結局!就像辛棄疾的名句: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延伸閱讀 /

1. 所謂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

2.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忘記好好捕捉運氣!

本文轉貼自:大人學
作者:姚詩豪 Bryan Yao
文章原始連結:請點此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一張圖學會「思考斷捨離」!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2026 願望不再空談

2025-11-1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商管 LAB 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80% 新年目標撐不過兩月!專家:掌握9招打破年年立志、年年放棄的循環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6!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