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施展抱負、追求更好的生活!執行長教會我的職場哲學

2017-03-21 KKBOX 數位廣告副總 織田紀香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轉眼間,從學校步入職場已經十六過去,回顧這十六年,看到許多自己的荒唐、無知、徬徨與天真。同時,再看看那些即將從校園畢業的準社會新鮮人們,或許同樣對未來的工作有著相似感受,只是相隔十多年的差距,彼此心境應有非常大不同。

過去,我曾猶豫著問執行長:「是什麼東西驅動著你,讓你可以每天幾乎不睡,熬到半夜兩三點還在處理客戶郵件,甚至凌晨四五點依舊在線上,記下每個部門、每位主管的交辦事項?」我滿是疑惑問他。趁著他還沒回,我又問:「你不累嗎?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人為什麼要工作?原因一點也不偉大,就只是為了薪水⋯

執行長苦苦笑著,他反問我:「你為什麼要工作?不過是為了領薪水吧?」我回他:「這是個理由,另一個則是我想在職場上能找到自己的舞台,賦予熱情,找出自己生活的重心,給自己一個目標去追求、去成就、去達成。」

執行長帶點不屑的表情,對著我說:「說這樣,別畫大餅啦,在我面前就有話老實說,誠實面對你自己啦。好好想想,真有像你說的那樣,往那些方向前進嗎?還是領薪水過日子,想清楚再回答。」聽他這麼一說,我有些壓力,我再想想並回他:「嗯,就現況而言,看起來是在領薪水沒錯…」

執行長:「人啊,總忽略最簡單、最單純原則,那就是搞懂自己在面對什麼。

我懷疑著問:「面對什麼?」執行長回:「你逃不過你自己。你要面對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論有多少話術想要包裝那個理由,你無法逃避自己真正的心意與心思,那才是你當下所擁有的。」我還是滿臉疑惑,執行長替我倒杯茶,再問我一次:「工作對你來說,到底有何意義?你真的清楚嗎?」我靜默未答。

執行長:「很多人談到工作,總會提到各式各樣抱負。可事實上,能達成自己目標的人少,背離初衷的人多。理由很單純,因為他們多數被忙碌的工作給麻痺,他們只記得每份工作帶給他們無力、壓力等各種負擔,卻忘了在實現抱負的過程中,這些不過只是正常付出的代價。

執行長:「工作對很多人來講就是討生活的飯碗,沒有特別的理由,沒必要刻意去美化或是包裝這些表象。我已經五十五歲,看過很多人來來去去,我相信每個人對職場都充滿著許許多多想像與抱負,不過生活現實面卻是『僅僅少數人能體悟到工作之於生活的關係』,

大部分人被工作中的繁忙事務給淹沒,忘了曾有過的理想,然後領著差不多的薪水,過著差不多的日子,看著差不多的生活,變成一位差不多的人。

聽著執行長這樣說,我有點不是太高興,似乎這麼一說有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反問:「那執行長你呢?你累成這樣的意義又是什麼?」執行長:「沒有別的,就是能付薪水給你們,公司穩定前進,不出意外不要欠債,家人過得去,供得起孩子唸書,偶爾給自己可以緩口氣的機會,不過如此罷了。」我又問:「難道你對工作沒有過抱負嗎?沒有自己的理想?不曾試圖去追求夢想?不也是這樣你才開這間公司?沒有這一切,你今天能成一間公司的負責人?」

追夢、逐夢要認清的現實:沒有工作,你要怎麼生活?

執行長笑而不答,他反問我:「你覺得哪個重要?你先別急著回答,想想看。工作與生活,兩者之間誰比較重要。」我想了想,回答他:「生活吧。」執行長:「想想你前面說的話,那些經你包裝過的語言,隻字未提生活,可現在卻認為生活比較重要?那不就該把生活變得更精彩等給描繪出來嗎?」

頓時,我啞口無言。

「沒錯,生活比較重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份,不是全部。支持你生活雖然有很多種元素在裡面,可你仔細想想,維持生活之於工作最基本原始單位是什麼?」執行長問。我回他:「應該是……收入吧?有薪水就能過日子,生活就可以繼續下去。」執行長很快接著說:「完全正確!年輕人,我不是告訴你人不能追夢、逐夢,而是想告訴你一個事實,

『面對未來無知的人生道路,你唯一能掌握就是自己當下生活。』

你先搞清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接著就會決定你日後工作的樣貌。我不相信生活跟工作能平衡,但我確信工作態度正確,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彷彿,頭上被人狠狠敲了一下。

執行長又接著談到:「我創立這間軟體研發公司,不是因為我在追夢,而是年紀到了個門檻,職場上沒有人要我,很可笑是吧?竟然面臨中年失業危機。大公司覺得我資歷尚可,市場上還有更多比我優秀的人。小公司呢,則覺得我太資深,請我去都壓過對方公司總經理,承受不起。我一家四口要養,兒子上大學,要面對中年找不到工作的痛,你應該很難想像吧。恰巧,有兩位前同事跟我狀況差不多,我們不自己救自己,大概沒救了。於是共同成立這公司,我再從基礎業務幹起,五十歲依然去跑業務,重新拜訪以前的老客戶,只為了最原始的基本需求『過日子,討生活』。」

「認清你自己在面對生活還是工作,你才知道自己該怎麼過下去。」

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達成目標、過上更好的生活⋯

「你知道這過程中帶給我最大的轉折與改變是什麼嗎?」執行長好奇的問我。我回他:「開公司很累?」執行長哈哈大笑,笑我這回答太逗趣。他說:「我認清自己真正在乎的是家人與生活,工作給我生活繼續前進的養分。

我認為:

要推動自己堅定走下去,不能像以前只抱持著夢想或理想,而是要更務實看待工作是什麼面貌。

例如,以前會因為工作不是我喜歡的,我就換工作;主管不是很好相處的,我就換工作;公司發展不如我期望的,我就換工作;同事相處不來很麻煩,我就換工作。

工作一份又一份換,我常被家人唸沒有責任感,起先不怎麼在乎,直到開公司之前的中年失業危機,那年找不到工作的慌張與焦慮,像是桶冷水潑在我身上,把我凍醒。」

「不論我有多遠大的抱負,要是連家人生活都顧不好,那我又算什麼?」

「但,你不覺得日子變得枯燥、乏味,少了點驅動自己前進的動力嗎?」我問執行長。他滿是皺紋黝黑的臉笑著回我:「怎麼會?每天過得很充實不是嗎?你們包含你都還在對未來造夢、追夢,而我每天熬夜、加班沒睡,不過就是支持著你們的同時,也讓我的生活得以繼續。

我累,累得開心、累得甘願,因為我知道每天踏進辦公室,你們都會像是一般日常生活的樣子展開工作,並且自發性的解決各種問題。不管我從你們眼中看到的是滿足或失望,那都成為驅策我繼續這公司的理由與動機。你們要是真有能耐,公司自然就會成長再茁壯,而我能當背後推手,令每天生活得以持續轉動,就已足夠。」

「你有過遺憾嗎?」我問。執行長:「你們每月能領到薪水,我從未有過遺憾。」

這幾年來,讀過不少有關職場書籍。有些告訴人們工作要積極,有些則是要設定遠大目標並加以實踐,而執行長卻告訴我:

「生活過得下去,才是工作的意義。」

或許人生智慧莫過於此,就像他說的:「過多想法上的包裝都改變不了人要過生活的事實,支持生活最基本單位就是靠收入打基礎,能夠穩定過日子,工作自然也會有其發展,一如執行長所言,與其給自己貼上一張又一張的標籤,強壓自己面對一個不可預見未來,還不如正視眼前的生活,讓日子過下去才是真的。

工作不為別的,為的是家人,為的是讓自己可以走更長遠的路。

如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就不要理會周遭雜音干擾,不顧一切奮力朝心所嚮往的世界努力,直到聲音越來越小、紛擾越來越少,不斷的突破再突破,最後映入眼簾的,將會是只有你才能夠享用的美果。

(本文摘自《勇敢失敗,比努力成功更有力量:數位行銷知名講師織田紀香,近20年職場浮沉親身分享》,方舟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工作生活平衡
相關文章

勇敢失敗,比努力成功更有力量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消滅「手動」的煩人庶務!掌握 Vibe Coding 三原則:一天做完8件事,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

2025-08-18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8 年前,中文系出身的 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決定嘗試學 Python。當時,她滿懷期待地報名了線上課程,卻在最基本的環境設定就被卡住。只為了跑出一行「Hello World」(程式設計的第一個小測試,代表環境設定成功),她耗掉兩周時間,卻什麼都看不懂。

終於,她選擇放棄。這段經驗,成了她心裡的陰影 ——「學程式」,似乎是文科生跨不過的鴻溝。

好消息是,近年生成式 AI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也為許多文科人才,開啟 Coding 的新可能。

文科人才正在起飛!掌握3原則,用 Vibe Coding 解決煩人庶務、開啟全新機會

Sofia 回憶,第一次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讓 AI 生成並運行一段程式碼時,她驚訝地發現:原來語言本身,就是最強大的程式能力。 而這,便是 Vibe Coding 的核心:只要能清楚描述需求,就能讓 AI 自動產出可部署的程式模組。

Sofia 的第一個 Vibe Coding 專案,就是解決工具切換後的難題。公司決定「全面匯入 AI」後,原本依賴 Asana 的行銷工作流被撤換,她必須在 Google Workspace 裡重新建立流程。過去,四面八方的訊息透過 Asana 自動化分類;但現在,這個系統不見了。

總不能每天人工去翻吧?於是,她透過 Google Apps Script,把 Email、網站表單、社群訊息通通接到 Google Chat 的同一個 Space;接著,再用 OpenAI 的 API 自動產生摘要,判斷訊息是否有用,甚至幫忙過濾掉 spam。

結果,團隊能更快聚焦在真正需要回覆的訊息上。當訊息一口氣變得清爽、只剩下真正需要處理的內容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就是 Vibe Coding 的 first win —— 一個小小的腳本,馬上把混亂變有序,省下無數零碎時間,也讓團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AI 的威力。

這段經驗讓她體會到,寫程式的重點不在語法,而是 Prompt 是否說得清楚:要處理什麼情境、要完成什麼任務、最後要輸出到哪裡。 這三個原則,看似簡單,卻是文科生最能駕馭的地方。因為核心並不是「會不會寫程式」,而是「能不能清楚表達需求」。

關鍵原則 Prompt 說明 Sofia 的案例
明確情境 先描述清楚工作場景 客服訊息分散,需要集中管理
清楚任務 指定 AI 要完成的具體工作 自動分類、產生摘要、先擋掉垃圾訊息
具體輸出 說明要在哪裡、以什麼形式落地 生成能在 Google Apps Script 部署的程式碼

「你不需要完全看懂所有程式碼,只要理解哪個 function 代表哪段邏輯,剩下的 debug 都交給 AI 來解決。」

不事事求人、用說的就能寫程式!一套「工具箱思維」讓專業被看見

原來,Vibe Coding 的主要進入門檻,是透過自然語言把「需求」講清楚。想清楚這一點,或許會讓許多文科生豁然開朗:寫程式不再是懂 Code 人的專利,而是人人能擁抱的新機會。

Sofia 比喻,AI 像是永不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笨」,都能耐心回答。過去學 Python 時,複雜的設定和艱澀的邏輯讓她挫敗,即便找到同事請益,也會擔心打擾對方。

如今,AI 能直接協助 debug、解錯誤訊息,讓學習過程變得安全而有信心;這種分工方式,也讓她更快跟上公司的全 AI 浪潮。「AI 幫我解決了寫 Coding 會遇到的基礎、初階問題,真正無法解決時再請人協助。」

有了幾次成功經驗了後,她進一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Vibe Coding 工具箱」。在她眼裡,每一個 AI 模型、每一個小工具,就像是工具箱裡的不同零件 —— 有的擅長生成文字,有的擅長寫程式,有的更適合做跨平台整合。關鍵不是死守一個工具,而是懂得比較、測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工作的組合。

這樣的「工具箱思維」,也成為她在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的設計核心。在微型線上課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Vibe Coding 不只是 Prompt 技巧,而是一個讓你能靈活組裝的工具箱。當這個工具箱在你手裡,你就能在職場裡隨時拿出最合適的解法,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省下更多時間給更重要的事!效率鬼速提升,5 分鐘就看見成果、展現專業

Sofia 說,自從兩年前開始用生成式 AI 幫忙處理日常工作後,時間大幅縮短。過去需要一周完成的 8 件事,如今一天就能完成;這讓她能把更多心力投入到行銷策略規劃上,而不是被重複性的貼文、報表埋沒。

效率好壞,往往是團隊能否成功推進多個專案的關鍵。台灣不少公司人力有限,卻要同時承擔策略與執行。能善用 AI,才有餘裕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部分。

或許你也曾經覺得,Coding 離自己很遠;或許你也像 Sofia 一樣,曾經被複雜的語法和環境設定嚇退。但現在,新的機運之門已經打開了。

在這個 AI 時代,別再把自己鎖在 PPT 和文件裡。勇敢試試 Vibe Coding,讓你的文字與想法,成為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