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別再做出很多字的PPT了!想做出好簡報,你必須拋棄的4個錯誤觀念!

2015-01-17 整理‧撰文 韋惟珊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幾乎所有PowerPoint簡報都像臭掉了的雞蛋一樣,讓人難以下嚥。」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在《糟糕透頂的PowerPoint簡報》(暫譯,《Really Bad PowerPoint: and how to avoid it》)中指出,投影片是為了輔助觀眾接受你的觀點,幫助他們了解你的心情、感受和意見,如果只是做出一份詳列事實和圖表的檔案,那乾脆取消上台或會議,寫份報告送去就好。

你也曾經做出像「臭雞蛋」一樣的簡報嗎?更令人沮喪的是,這份「發臭」的簡報,很可能是你費了很大的心力,拚命地剪下、貼上「相關」資訊才完成的,結果卻讓人「難以下嚥」。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你有些觀念要改,也有些原則要把握,就能改善問題。

首先,別再把投影片當成備忘稿或是補充資料大全。「投影片就是投影片,文件就是文件,如果你試著要把兩者結合,那會得到一個糟糕的結果,就是腳踏兩船,兩頭落空。」《簡報禪》作者賈爾.雷諾茲(Garr Reynolds)將這種「資料爆炸」的投影片命名為「投影件」(slideument),當你選擇在投影片中填滿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只會讓觀眾迷失在「字海」裡,聽不進你想說的話。

其次,謹記每一個簡報大師都會提到的關鍵字詞:「少即是多」「只放重點」「以圖像取代文字」。這麼做的目的,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字海氾濫成災」。畢竟投影片不是文件,文件是讓人自行閱讀的,投影片則是要經由講者口述,帶領觀眾理解內容,用途不同,內容的詳盡程度自然也不同。

最後,技巧再炫、特效再怎麼吸睛的簡報檔案,如果沒有達到「傳遞訊息」的效果,也是枉然。所以,好的簡報檔理應「內容先行」,再透過版面設計或聲光效果,設法加強「內容可讀性」,讓觀眾容易吸收和理解。

簡報是動詞,指上台表述你的想法;簡報也是名詞,指承載想法的輔助工具:投影片,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稱它PowerPoint或ppt。不管是「開口簡報」或「動手製作簡報檔案」,兩件事都不簡單,都需要大量的練習。

或許你更常因為要上台簡報而緊張焦慮,覺得簡報檔案「醜一點」沒關係,畢竟自己又不是什麼美術視覺專家,而且還可以動口補充說明。不過,你一定也羨慕過「好看的投影片」,更曾感受過資訊龐雜或語焉不詳的投影片所引發的不耐。當投影片幾乎已經是簡報的基本配件,即使你做不出令人驚艷的投影片,為你的簡報「加分」,至少也應該做到不讓投影片為你的簡報「扣分」,給人粗製濫造或應付了事的感覺。

這一次,我們試著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出發,學習製作簡報檔案的技巧,目的不是「視覺效果」,而是「有效溝通」,讓你在台上做簡報時,表現得更出色、更吸引聽眾目光。

想做出好簡報,先拋棄這4個錯誤觀念!

錯誤❶:把「觀眾」當「讀者」:

在投影片裡塞滿大量文字,誤以為觀眾可以同時專心聽、專心讀。

錯誤❷:把「投影用簡報」當成「文件」:

想在口頭報告之後,再把投影片寄給觀眾,就把簡報當成文件資料來製作。

錯誤❸:把「準備資料」當成「簡報資料」:

以為放滿資訊的簡報,才能彰顯用心。

錯誤❹:把「提詞稿」當作「簡報內容」:

只害怕自己漏講了什麼,忽略了觀眾究竟能不能聽懂、聽進去。

資料來源:《簡報+》,碁峰出版

你做的是大字報,還是簡報?

《視覺溝通》一書中,作者按照溝通的效果,提出了「投影片光譜」,將常見的投影片分為3種:文件、大字報、簡報。其中以「簡報」形式最能強化簡報者提供的訊息,建議多多使用。

1.文件:文字密密麻麻的投影片,目的是做為文件或白皮書。

一張投影片上的文字量,如果超過75個字,就該被視為文件。你可以想辦法減少字數,或直接做成一份文件,而非簡報檔。如果選擇後者,不妨把口頭報告改為討論會,事先將文件傳給與會人員,讓他們出席時可以快速進入討論階段,擬定行動方案。

2.大字報:一行行條列文字,簡報時也一條條朗誦。

如果投影片文字量已經減少到50字左右,就算是大字報。這種報告方式清楚明瞭,卻很難引人入勝,通常是沒時間準備,才會採取類似做法。由於聽眾閱讀速度會比簡報者講話的速度快,等於是先看完訊息,再等講者跟上,很容易出現「講者很遲鈍」的錯覺。

3.簡報:投影片成為視覺輔助工具,加強簡報者的訊息。

將文字圖像化的簡報,會連帶精簡文字的使用量,讓觀眾聚焦在講者身上,而不是投影幕上。最恰當的投影片,應該是成功加深觀眾對訊息的印象,又不會令人分心。不過,因為簡報上的文字少,難有提詞效果,簡報者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來預演、練習。

資料來源:《視覺溝通:讓簡報與聽眾形成一種對話》,歐萊禮出版

延伸閱讀>> 14張投影片,總結做簡報的祕訣!

本文出自於:
@@BOOKID:126104@@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