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別傻了!壓力不可能消失,練習如何駕馭它才是關鍵

2016-05-10 編譯、整理 吳硯文

深夜時分,辦公室早已空無一人,只剩你拚命敲打著鍵盤。你實在很想回家好好睡一覺,但是籌備了3個月的專案,明天就是死線。你覺得自己像一只壓力鍋,隨時都可能爆炸⋯⋯

CNN健康專欄作家亞曼達‧恩娜亞提(Amanda Enayati)指出,只要你活著的一天,就不可能與壓力絕緣:從一大早被困在車陣中的無力感、和同事發生齟齬時的挫折感,乃至於一封突如其來的客訴e-mail,都可能讓你的壓力警報大響。

既然壓力無所不在,恩娜亞提認為,與其不切實際地希望過著毫無壓力的生活,不如好好地了解它。她點出壓力的3種類型,幫助你認識壓力,並設法找出與壓力和平共處、甚至「化壓力為動力」的方法:

1.毒型壓力(toxic stress):

無法緩解的長期壓力,有害身心健康。

2.好壓力(good stress):

就像卡通《大力水手》主角卜派的菠菜罐頭一樣,好壓力能讓我們在危機時展現神力。不論是上台簡報,或是在千萬年前拯救人類於虎口之下的求生動力,都有賴好壓力發揮功效。

3.可容忍壓力(tolerable stress):

這種壓力雖然和毒型壓力一樣,累積過多會危害身心,但是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神經免疫學家菲爾道斯‧達布哈爾(Firdaus Dhabhar)指出,可容忍壓力並非無時無刻讓人長期處於極端情境的高壓,而是有高峰和低谷,交錯平衡,反而有助人們向前邁進、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人們甚至可自行「創造低谷期」,做為壓力緩衝區。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芬‧布萊爾(Stephen Breyer)就習慣透過一天兩次的靜坐放空腦袋,刻意營造無壓時刻,從高壓工作中暫時獲得喘息。

很多時候,「壓力不是來自真實人事物,而是出於你對事件的認知與解讀。」恩娜亞提說明,這個詮釋標準往往根源於我們內心最深處的信念,它就像濾鏡一樣,會在不知不覺中過濾我們的經驗。因此,就算生活中充斥著毒型壓力,也不必太過擔心,你可以透過書寫自身經歷,「重新框架」(reframe)眼前的壓力,改變既有濾鏡。

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佩內貝克(James Pennebaker)研究證實,失業者在書寫失敗經驗後,確實舒緩了重新求職的壓力和焦慮,也讓他們比其他人更快找到新工作。

文章來源 /《SUCCESS》2015.12
圖片來源 / Andrew Imanaka via 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1.該怎麼找一份沒有壓力的工作?
2.壓力不會毒害身心,反而能為你帶來正面能量!史丹佛最受歡迎心理課

打造有錢腦 立刻可以造成改變、擺脫窮忙的10個行動法則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