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提研面膜、佐見啦生技創辦人李昆霖來說,再大的打擊他都能扛,唯獨身體的警訊,讓他調整人生劇本。
台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於 2025 年 10 月 21 日辭世,享壽 60 歲。《經理人》曾於 2018 年專訪蔡璧名,解析老莊思想帶給我們的人生哲學
覺得工作一點意義都沒有?職業倦怠不是終點,而是你重塑職業熱情的信號燈。關鍵在於如何找回工作的意義,重啟你的能量系統。
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迷惘與難題時,許多人習慣尋求外部建議、人生導師的指點。然而,真正能夠帶來深層改變的關鍵,往往不是別人給出的答案。
年紀輕者,會高估對未來的滿意度,中年人則會低估對老年的滿意度。當中年過得比預期狀況來得糟,對未來期待又低,這段不快樂的時期,就是中年危機。
一生氣就要爭個輸贏,情緒一來你就像匹「脫韁野馬」般徹底失控?時間管理策略顧問戴蒙.札哈里斯,教你善用「10-10-10 法則」,別讓情緒主導你的決定!
心理學研究:「高達 85% 的恐懼僅僅是心靈的虛張聲勢」!我們的擔憂只是我們的「災難想像」,用這 3 句話破除你的焦慮迷霧,遠離情緒內耗!
疲憊感揮之不去,處在高壓環境的你,還撐得住嗎?如果你出現這 4 種症狀,小心,慈悲枯竭已經悄悄找上你!
美國幸福學家研究超過 15 年,訪談來自不同收入層與生活背景的數千名受訪者,總結出「真正快樂的人」共同實踐的 10 個日常習慣。
一到夜晚就只能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也睡不好?諮商心理師指出,原因可能是你太有「責任感」。
呼吸不僅能維持生命,還能舒緩緊繃的壓力!海豹特種部隊也在用的「4-2-4 呼吸法」可以平靜你的自律神經,緩解焦慮!
研究發現相較在職業生涯早年就專攻某項運動的運動員,那些運動生涯早期從事多項運動的運動員失去熱忱的可能性較低,且成年時期在國內和國際賽事中較可能成功。
《比薪水》調查顯示,81.6% 受訪者支持設立心理假制度。也就是說,每 10 位勞工中,就有超過 8 位支持設立心理假制度。
在生活或職場上,是不是有一些人做的事情總讓你感到很火大?可能是因為那些讓你厭惡的特質,正是你內心深處渴望卻不敢展現的。
寫下自己對外控制情緒勞動的方法,非常有用,分享給大家,你也可以觀察自己的情緒,都為何而怒、為何低潮?透過什麼方法來緩解?
你嫉妒對方,就是在跟自己說,你寧願踏上對方的路,也不願走出你自己的路。這樣一來,你自己的路、你的人生,都會因此失去意義。
研究指出,ChatGPT 在伴侶諮商場景中的回應獲得較高評價,甚至在部分方面勝過人類心理師。且參與者認為人工智慧產生的回應更具備連結性和文化敏感度。
日本主持人小淳因綜藝節目《男女糾察隊》聲名大噪,長期在綜藝節目展現驚人口才的他,為什麼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呢?
上班緊繃,下班焦慮,彷彿一天 24 小時都處於備戰狀態!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我的建議如下:
當人生遇到瓶頸、感覺卡住時,許多人選擇參加各類心靈成長課程,然而,當我們帶著焦急或迫切的心態投入時,往往容易忽略這類課程可能潛藏的風險。
如果長時間處於辛苦的狀態,心情很容易崩潰;然而,有些人卻無法意識到自己情緒低落是因為心理因素,甚至認為不應該有所怨言。
精選 18 句來自成功者的名人語錄,這些勵志格言和正能量金句,不僅能給你帶來啟發,更能幫助你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勇往直前。這些名人金句快留存:
研究指出,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的所得或環境條件不同,幸福感低谷的平均年齡,卻一致集中在中年階段發生。
無論年紀如何,只要有決心和行動,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持續進步和自我維護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