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問因果不要問結果

何飛鵬
2016-08-08
作者 何飛鵬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個餐會中來了一位研究股票的老友,聊天時,大多數朋友都要他分析股票。只見他面有難色,但還是只能勉為其難。

這位老友從美國的經濟分析到日本的日幣貶值、歐債危機、大陸的經濟發展、地方財政危機,當然也兼及重點產業 —— 金融、房地產、高科技產業等的趨勢,他真是專家,說得頭頭是道,令我十分折服。

可是大多數在座的朋友,對他的分析十分不滿意,因為他始終沒說出大家想要的答案:哪一支股票會漲,哪一支股票可以買。

這是典型的「只問結果,不問因果」,大多數人遇到問題,尋求解決,通常直接問結果、問答案,而沒耐性聽道理、聽分析,不重視邏輯推理、不重視因果關係。

當上主管我曾犯的「錯」:看到問題,就直接給答案

在過去我不會當主管時,看到部屬的問題,我都是直接給答案、糾正錯誤;而他們遇到困難時,也會習慣來問我的決定、問我的答案,他們把最後的裁量權留給我。

可是後來我發覺部屬的成長很慢,甚至是不成長。有時候連重複發生的事,他們都沒學會,還是要等待我的答案。

之後,我決定改變做法,我只分析道理,我不給答案,答案要他們自己找,決定要他們自己下,我變成「只分析因果,不給結果」。

了解因果,比得到「結果」更重要

事件的因果關係,隱含了前提假設邏輯推演,當然最後會得到結論,也可能可以得到正確的抉擇。懂得道理,當事件重複發生,或情境類似,都可以借鏡,聰明者甚至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所以了解因果關係、明白道理,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要件。每個人都會經一事、長一智。原因就在於要知因果、懂道理。透過事理的分析,就可以找到正確的答案。所以問因果比問結果重要。

懂得分析「因果」,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直接問結果,雖然簡單快速,可以立即去做,解決困難。但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力不會增加,只是變成一個單純的執行者,是工作機器,永遠只是個生產力不大的基層人員。

只不過人類的惰性,讓大多數人都習慣只問結果,沒耐性學道理、聽分析、問因果。

長期的工作訓練,讓我早已習慣找原因、找道理,自己找答案。而遇到專家、智者,這更是排難解惑的機會,所有的問題要聚焦在「為什麼?」要不斷的問「為什麼?」而不是在問結果是什麼?學會分析,永遠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延伸閱讀 / 「沒有團隊支持,一個人什麼事也做不成!」一次失敗的管理,我的徹底省悟

圖片來源 / Picalls
(本文出自「社長的筆記本」,原文請點此
@@ACTIVITYID:579@@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