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玉琦

主管常在無意間犯的錯:看不見部屬做的「小事」


當主管離開第一線工作,擔負更多管理工作後,主管的績效來自於部屬的績效。因為是負責任的那個人,主管也常會認為部門的成績就是我個人的成績。
以下兩個故事,雖然都不是大事,也算是給主管的提醒。
部屬的人脈,主管拿去用
公司的經營階層,想要到另一個產業中的幾家知名企業參訪,請較熟悉該產業的部屬代為聯繫。人數時間地點等往來聯繫繁複,最後終於敲定時程,但因為這是經營階層的拜訪,最後並沒有帶這位部屬同行。部屬雖然知道自己並非經營階層,心中還是有許多不滿,覺得老闆都拿我的人脈去用,什麼也沒給我。
部屬的簡報,主管拿去報告
在公司的月會上,部門主管 A 正在報告這個月的績效分析與未來展望,不過投影片是 A 的部屬在另一個會議上做的,主管 A 在沒有告知部屬的情況下,就把他做的投影片拿來用。
這些事情說來芝麻蒜皮,主管們可能會覺得「這有什麼!」但事不分大小,主管若能經常意識到部屬做的事,一句簡單的謝謝或讚美,都能讓部屬感覺受到肯定。
《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整理常見的新手主管盲點,幫助你練習同理與反思,更有意識地經營與部屬的信任關係,逐步養成具備覺察力與團隊影響力的主管習慣。
就第一個故事來說,主管可以感謝部屬幫忙做的麻煩事。而在第二個故事裡,主管可以主動讚美部屬的簡報點子,並說他想用在公司月會上,在報告時不忘說明這是部屬做的分析。
不過,從另一個觀點來說,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杜拉克談未來管理》中指出,管理老闆的第一項準則,便是了解身為下屬,是盡量使老闆有效能有成績。這也符合下屬的利益,畢竟主管績效好、能升遷,部屬升遷、加薪更有望。
就頭上有老闆的絕大多數經理人來說,都可以試著以幫上主管的忙為目標,把這當成是晉升主管、以主管角度思考的練習。當主管用了你的簡報,表示你做的簡報分析很到位;當主管借助你的人脈,不也表示你的資歷夠深厚嗎?
圖片來源 / ter burg via Flickr, CC lis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