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羅智先卸任總座!統一的管理階層洗牌,食品市場將再掀波瀾?

2016-07-13 授權轉載 財訊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手打響老罈酸菜牛肉麵號的統一大將劉新華,現成為統一中投總經理,令外界聯想到4年前的速食麵大戰是否將重新上演,康師傅魏應州恐怕要頭痛了。

一紙簡單的統一企業高階人事異動公告,隱隱預告中國包裝食品市場的戰火將再掀波瀾?恐讓稱霸中國包裝食品市場的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為之頭痛?

這位關鍵人物,就是統一集團全新上任的統一企業(中國)投資公司(統一中投)總經理劉新華。

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因屆齡60歲,日前隨同董事會改選卸下總經理一職,由原統一中投總經理侯榮隆接任;而統一中投總經理的職缺,則由原統一中投營銷企畫室總經理兼戰略委員會總召集人劉新華接任。

「2007年我接總經理時,統一市值是1100億元,現在是3700億元,還發了500多億元現金股利;當時有人問,羅某某除了是創辦人高清愿的女婿外,為什麼可以接這個位子?當時講不出來,雖然是事後諸葛,但數字會說話。」羅智先為自己接任九年的總經理,下了這樣的總結。

羅智先重用劉新華的戰略

面對未來的接班人,「這是一家市值3700億元的公司,輸贏太大了,這就像是賭博一樣,必須尋找勝率比較高的人。」羅智先強調;過去侯榮隆帶領統一從中國走出谷底,去年在康師傅、旺旺等業績紛紛呈現衰退時,統一的基期雖然比較低,仍交出獲利成長1.92倍的成績。

顯然「戰功表現」更勝「親疏遠近」的考量,「侯總到現在,沒有我的手機,我們無私交,都是透過公務系統溝通;羅智先話鋒一轉,「這不是一個輕鬆的位子,因為基礎滿高的。」

另一位主掌統一最重要市場——中國的新任總座劉新華,是中國四川人,「這說明統一已經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人才沒有分國籍。」羅智先表示。其實業內人士對劉新華並不陌生,2010年統一在中國速食麵市場重拾信心的「老罈酸菜牛肉麵」,這個曾創造年營收達50億人民幣的商品,正是他的代表作。

2008年羅智先在中國推動「鳳凰計畫」,企圖讓虧損累累的速食麵事業浴火重生,訂下「發展中、高價市場的核心品牌」策略,劉新華剛好從四川調到總部接任食品事業群總經理,擔負起重整速食麵事業的重責大任。

劉新華把原本只在四川地區銷售的老罈酸菜牛肉麵,逐步推向全中國市場,再透過免費加贈火腿腸的促銷活動,結果在市場一炮而紅,不僅讓速食麵事業轉虧為盈,也打醒了市場龍頭康師傅。

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在一一年的法說會上,親自向投資人道歉,承認自己的確太輕忽,才讓統一趁虛而入;再加上2012年發生保釣事件,有人刻意渲染康師傅是日資企業,康師傅認為就是劉新華所發動,大舉加重反撲力道,一時間速食麵市場殺價競爭戰火四起。

世代交替慢,康師傅挑戰大

兩強的速食麵戰火一打將近兩年,最後康師傅挾著規模優勢,讓統一速食麵再度陷入虧損,一直到劉新華被調任營銷企畫室總經理兼戰略委員會總召集人,被康師傅視為戰略成功,在2014年八月率先宣布停戰,統一也馬上跟進,終止了這場近年來中國速食麵兩強最激烈的削價競賽。

圖說明

事後侯榮隆坦言,先前對市場過於樂觀,這場仗的確打亂統一布局,但也從中找到新的品牌經營方向;如今劉新華成為統一在中國的操盤人,他的「敢衝敢戰」,是否在再掀戰火,恐怕讓康師傅又得繃緊神經。

畢竟,康師傅正進入世代交替,魏應州在去年一月辭任集團行政總裁,由58歲的韋俊賢接任執行長,長子魏宏名也出任執行董事。市場觀察,康師傅正從過去以魏應州為首的領導核心,調整為集體領導模式,中間需要磨合期;尤其,康師傅的高階主管多逼近60歲,主要以台灣人為主,相較於統一是擁有20年經歷、年僅45歲的劉新華主導,「45歲是好年紀,耐操啊!」羅智先笑稱。

再者,康師傅調整結構也遇到困境,速食麵想升級提價,但通路觀望卻造成銷售下跌;即飲茶銷量下降,導致產能利用率欠佳;包裝水則因未及時掌握中價位市場,造成市占率下跌,整體營收、獲利表現雙雙下滑,這些問題顯然還得花時間進行調整。

「相較於統一,康師傅的世代交替才正開始,市場挑戰已經很嚴苛,現在還多了劉新華這位極具威脅性的競爭者,魏應州恐怕更頭痛了。」市場人士分析。

延伸閱讀 / 關閉35家店,獲利暴跌95%!陳正輝能救得起王品嗎?

(本文出自「財訊」,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策略 接班
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善用工具,AI賦能:台大教授陳縕儂談如何養成無法取代的靈活韌性

2025-08-15 經理人X三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人工智慧不僅橫掃教育、科技與創新產業,也加速改寫商業競爭格局——從中小企業的營運效率,到跨國企業的策略布局,AI 導入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指出,未來組織將走向多節點的轉換與整合,科技應協助管理者釋放時間、激發創造力,讓工作者在快速變動中保持敏捷與連結。

在這波 AI 浪潮中,高階主管如何在人才布局上做出不被淘汰的決策?又該如何善用工具,為轉型創造優勢?成功的領導者往往從自身開始改變,以身作則定義「人機協作」的管理哲學,並透過科技,在變動中活出餘裕。

在不確定中仍能思辨與轉換

談起投身 AI 領域的起點,陳縕儂笑說,真正的啟蒙其實來自童年時讀的一本《漢聲小百科》。「裡面描述未來世界的想像,例如智慧聲控助理、居家機器人、無人駕駛⋯⋯這些1980年代的幻想,讓我對人工智慧產生了很深的興趣。」

博士求學期間,正值 AI 的冷卻期,儘管業界機會不多,她仍選擇堅持。「當時大家對這個領域還沒那麼關注,但我就是對語意辨識很有興趣,想研究讓機器聽懂人話的方法。」她坦言,後來 AI 崛起只是時機上的幸運,真正驅動她的,還是對這個領域的熱情。

過去曾被媒體以「放棄美國微軟千萬年薪、回母校教 AI」作為報導標題,但對她而言,這並非勇敢或犧牲,而是更貼近人生期待的選擇。「比起高薪,我更在乎生活的快樂感、與家人距離的親近,還有在學術圈可以自由決定研究方向、與企業合作的彈性。」

「我常提醒學生,要學會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用工具的目的,是解決什麼問題?」她強調,不是為了趕上潮流而跟風選擇,而是從理解自身需求出發,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在變動中保有彈性。她也以自身為例,善用適合自己的工具,透過 AI 與多工處理功能,讓生活與工作角色得以靈活切換;例如近期使用 Galaxy Z Fold7 時,她特別欣賞可摺疊設計與分割畫面功能,能因應日常不同角色轉換,從備課、開會到研究討論都更加從容順手。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展開後8 吋大螢幕,支援多視窗並行作業,彈性應對各種工作環境,隨時隨地化身為個人最佳行動工作室。
經理人

「我本來就習慣雙螢幕操作,它讓我在移動中也能延續這個習慣,像是隨身的行動工作室。」陳縕儂分享,無論是在教室間穿梭、開會路上查找文件,或在出差途中修改簡報,Galaxy Z Fold7 都能隨時展開 8 吋 AMOLED 大螢幕,分割畫面同時查資料、做筆記,工作不中斷;收合後則回到輕巧的 Bar type 直立手機,方便單手操作與日常通訊。8.9mm 收合厚度與 215g 的輕量設計,讓她在多工處理與攜帶便利之間享有完美平衡,「打開是大螢幕,合起來就是直立手機,真的很方便!」

AI 賦能創新突破、游刃有餘

除了硬體的多工表現,陳縕儂也重視 AI 是否能理解人類語境、支援思考與決策。這也是她推動本地語言模型 Project TAME 的初衷——讓 AI 理解台灣人說的話。

「過去台灣資料在語言模型訓練中相對稀少,AI 很難理解我們日常語言中的文化隱喻、潛台詞與情感脈絡。」她指出,許多語境需要仰賴常識與在地經驗,這也是人類目前仍保有的優勢。「資料愈完整,AI 就愈有機會像人類一樣思考與判斷。未來若能有更彈性的資料開放政策,也有助於本土語言模型發展。」

回到日常應用,陳縕儂分享她使用 Galaxy Z Fold7 的經驗。Galaxy AI 提供多項輔助功能,例如「筆記助理」可將會議錄音轉錄為文字並整理摘要,讓她在備課與簡報準備時能快速掌握重點;「寫作助理」可協助潤飾語句、進行翻譯,提升內容處理的效率;而「通話助理」則能即時將語音通話內容轉為文字,方便後續紀錄與彙整。

三星 x 經理人_Allen-7686 2 (1).jpg
Galaxy Z Fold7 以輕盈、直覺的方式展開 AI 互動,為工作與生活帶來全新可能,成為在變動時代中展翼前行的最佳夥伴。
經理人

此外,Galaxy Z Fold7 也搭載 Gemini Live 的「即時視覺對話」功能,不僅能開啟鏡頭即時辨識周遭畫面,也能讀取螢幕上的內容,並透過口語互動即時給出回應與建議。

陳縕儂表示,她期待在未來出國旅遊時能派上用場,例如在博物館參觀時,透過鏡頭就能獲得展品的即時解說與延伸資訊;或是在街頭遇到陌生招牌、菜單時,即可即時翻譯並理解內容,雙螢幕同步顯示雙語對話,讓溝通更順暢。

她也笑說,旅行中總免不了拍照與分享,尤其與家人出遊合照時,經常希望構圖完整、同時又能適配社群限時動態的尺寸;而Galaxy Z Fold7 的 AI 背景擴增功能正好解決了這個小困擾,當拍攝畫面為 4:3 時,系統會智慧延展為 16:9,不需裁切就能直接上傳,保留畫面細節與氛圍,一鍵就能與親友分享當下的美好。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搭載 Gemini Live,開啟鏡頭後,即可透過AI 即時辨識畫面並以智能語音即時做出回應,扮演可靠的貼身助理。
經理人

給 AI 時代工作者的建議

身為教師,陳縕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我會不會被 AI 取代?」對此,她總是鼓勵學生先去接觸 AI、理解它,再來思考自己能如何與它協作。「我曾出過一個作業,請學生出一個題目給 AI,觀察它能不能寫出正確答案,並學會怎麼修正、怎麼引導。你不會程式,怎麼知道 AI 做得對不對?」

在她眼中,AI 時代下最珍貴的能力,不再是背誦知識,而是「終身學習與批判性思維」。能否持續學習、能否自我監督,才是工作不被取代的關鍵。「現在被替代的,多是重複性高、規則清楚的事情;而能成為 AI Manager、指揮 AI 的人,才會在未來扮演關鍵角色。」

她也呼籲:「不要害怕嘗試,Open mind 一點!」陳縕儂鼓勵更多人主動接觸 AI、熟悉 AI,無論是規劃旅程、整理資訊,或是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聯繫,因為用過就知道,它沒有那麼難;甚至當你願意讓它走進日常,就會發現它並不遙遠,也能啟發更多創意與可能。

正如 Galaxy Z Fold7 在摺疊與展開間切換自如,映照陳縕儂在教學、研究與生活多重角色中的靈活轉換——AI 時代的競爭力,不只在知識,更在於運用科技放大自身價值,讓生活與工作同樣展翼前行。

三星 x 經理人
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右)對於AI的啟蒙來自於童年時讀的《漢聲小百科》,左為《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經理人

了解更多:https://pse.is/7zw6n4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