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吃苦耐勞的員工太難找?是因為企業沒想通這件事!

2016-09-27 作者 洪雪珍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些老闆動不動就愛說,年輕人這不好那不好的,好像公司經營不起來都是別人的錯,尤其是這一代的錯!可是,有些說法滿奇怪的,還會前後矛盾。

他們這麼聰明能幹的人,好像都會在這些點上突然短路,沒有意會到自己的邏輯出現謬誤…這種心態,挺值得研究的。

最近觀光業者抗議陸客不來,記者訪問一些民宿開在深山野林的業者,談他們經營上的困難,其中有一位業者提到找不到人力,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的抱怨:

「現在的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不想到離城市遠的地方,每天做房務與廚務的工作。可是沒有人力,我們怎麼經營下去?」

別人家的孩子不是孩子?

又來了!只要是想找年輕的人力卻找不到時,很多老闆就說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我怎麼聽,都覺得這些老闆是在自打嘴巴,好像在暗示他開的公司是血汗企業,提供的是要吃苦要耐勞的工作機會。而且,依據我在人力銀行的經驗,之所以找不到人力,是因為企業本身不夠有吸引人才的魅力,和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沒有關係。

這樣不經大腦的信口開河,我在很多只要是中年人多的場合就會經常聽到,可能是因為社會上這麼說,媒體也這麼說,再多指控一次也無差,而且少有人會異議,反正批評年輕人就是中年人的特權!

既然找不到年輕人力,於是記者便再問,為什麼兒子不回來接手這個民宿事業,老闆的回答更妙,他說:

「我的兒子念到研究所,應該要去做有發展性的工作,是我叫他不要回來的。」

「這個工作太辛苦了,起早睡晚,人家放假我們工作,一年無休,又賺不到什麼錢。」

「你看,現在我們還要上街頭抗議,多慘啊!怎麼可以再把兒子拖進來,害了他的未來前途呢?」

說得粗俗一點,我有一種「別人的孩子不是孩子」、「別人的孩子死不完」的感覺。別人的孩子不來做這份工作,就是不夠吃苦耐勞;自己的孩子不回來做,就是正確的選擇。

吸引年輕人就業,看這三點

這種說法經常聽得到,我認識的老闆中,如果開的公司或商店不具規模,走小本經營,風一吹可能會倒的那一種,常常也都是這麼抱怨別人家的孩子不夠吃苦耐勞、期許自己的孩子要前途光明;三百六十五天都貼著紅紙條,要找別人家的孩子來工作,卻死也不要自己的孩子來接手事業。

奇怪的是,他們就是沒有想到,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發展性,其實就是別人的孩子不想來應徵的原因。

也就是說,吃苦可以啊,耐勞也可以啊,但是總有代價吧,年輕人想要知道的是「吃苦耐勞之後,我可以獲得什麼?」起碼要有發展性,可以看到黑暗之後的黎明,這是企業要扛起的責任!而不是企業不想扛起員工在未來發展上的責任,卻只是一味責怪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

一家大企業人資經理告訴我,一份好工作就像一個「鐵三角」,在三個端點上都要具備魅力,分別是:

1.企業精神與產品價值

2.工作內容

3.薪資獎酬

不過這個鐵三角不一定要是正三角形,如果三個端點無法都很強,至少要有一項強,才能對人才產生吸引力。

顯然的,愛說「現在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的企業,在三個端點上,沒有一個是夠強。談到企業名聲,沒有企業名聲,無法讓年輕人心生嚮往;談到工作內容,不具技能門檻也學不到一技之長,只剩下辛苦與粗重;談到薪水,只不過是符合政府規定的最低基本工資,將來也無法當作跳板拿到高薪。

別再罵年輕人,請企業也反省吧!

連自己的孩子都不鼓勵來接手,那麼找不到人才就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自己這家企業的問題。不是年輕人要挨罵,而是自己要反省!求職與求才是雙向的,不是只有單方面要努力而已,應徵時,年輕人要具備良好的競爭條件;招募人力時,企業也要具備吸引人才的亮點。

給一個良心建議,請不要再隨便說「現在年輕人不夠吃苦耐勞」,那只不過讓人以為 貴公司又是一家血汗企業,否則誰規定工作就一定要吃苦?如果只是期待找到的年輕人吃苦耐勞,不過就是為了他青春的肉體可以用來壓榨勞力罷了!

洪雪珍

專欄作家,著有《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求職專家洪雪珍 教你在升遷階梯上狂奔一定要會的事》。致力於和二三十歲年輕人談人生觀與工作觀,相信「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 yes123 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粉絲團:https://goo.gl/0slQx5

延伸閱讀 / 再好的主管也有底限:同樣的錯誤,犯兩次就夠了

(本文為 yes123 授權刊載,粉絲專頁:yes123,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繼續閱讀 留才 招聘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