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外商CEO 給工作者的 7 個人生建議

2016-10-13 作者 老黑(田臨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離開職場後,有人希望我總結一下二十多年職場心得,對眾多還在「江湖」中打拼的兄弟姐妹提出一些建議。以下是我的嘗試:

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

「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是基本職業道德,對眼前工作不滿意就滿腹牢騷,不盡心力,不但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一定看得出來,很難有好下場。

無論想改善工作狀況,換職位,或跳槽其他公司,努力做好手上工作都是先決條件,所謂『騎驢找馬』,前提是先把胯下那匹驢騎好。

有些人對公司(或老闆)有一種莫名情感依託,在面臨去留時會產生罪惡感。這點完全沒必要,企業就是企業,政策隨盈利狀況改變而改變,再好的公司待久了,還是會成為一個井底蛙,無論是否滿意現在工作,都要偶爾伸頭往外看看,比較過後做出的去留判斷,才能既符合個人,也符合企業的長遠需求。

簡單說,進入職場,不努力工作是一種錯誤,對公司效愚忠是一種更嚴重的錯誤!

對公司做的職涯規劃不要太認真,但要抓住機會做能發揮創意的工作

人在自由空間下,才能學到最多東西,發揮最大才能,許多人只把工作當成謀生工具,不在乎學習或樂趣,有些人在沒有嚴格規範下工作會手足無措,有些人怕犯錯不願意嘗試新事物,這些人付出的代價就是大把青春在無聊沉悶中度過。

企業提供的職涯規劃是以企業長期經營為前提,不是以個人特長為出發點,試想,即使賈伯斯能在企業做到退休,他的職業生涯恐怕也不會很成功。對多數攀爬企業階梯的上班族來說,爬的快一點,慢一點,高一點,低一點,在當時可能是令人睡不著覺的大事,經歷之後回頭看,其實差別不大。

在組織內常聽說某某主管如何傳奇威風,他們只不過是比較精明的商人而已,不值得當成偶像看待,重點是善加利用工作提供的工具和經驗,做個人的「人生規劃」,為一旦離開企業後的生涯做好準備,別忘了人生不止工作,退休後還有幾十年要度過。

職場上結交朋友,不要玩弄權術

職場是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沒有幾個好朋友日子一定不好過,但企業環境利益糾葛,不容易交真朋友,這時起碼要做到以誠待人。同事關係只是一時,不要把短暫革命情感認做可長可久的友情,有幸碰上工作內容之外的志同道合,才可能成為長期的良師益友。

企業環境對有權利欲的人來說,是玩弄權術,勾心鬥角的天堂,而事實是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對權利的欲望,面對辦公室鬥爭,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在一旁煽風點火,更不要捲入,因為無論鬥輸鬥贏,都輸掉過好生活需要的平靜心情,而一旦養成鬥爭習慣,很容易扭曲人性而不自知。

比升職加薪更重要的,是爭取工作外調的機會

人要花很多錢才能去陌生地方旅遊,而工作外調能比旅遊更深入瞭解一個陌生地方,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居然還有人為此付你(更多)薪水,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雖然離鄉背初期的確是個挑戰,一旦克服,生活功力像吃大補丸一樣快速成長。無論是另一個城市或另一個國家,在家庭責任許可下,務必儘量爭取。

剛退休時如果有人問我職業生涯最大成就,我會說四十歲當上CEO,現在問我,答案是三次外調。原因是我後來才看清楚,升官加薪,除了個人努力外,還有許多可統稱為「機運」的因素,即使真的能力過人,作一個較精明的商人也沒什麽了不起,而那三次外調大幅增進我的生活能力,為後半段樂活人生打下基礎。

保有工作以外的生活,不要把工作當全部

這大概是上班族最容易犯的錯誤,表面上看主因是環境競爭,更重要的其實是職場上普遍流行,潛意識中認可一切與工作相關都是正當,重要,時髦的「工作至上」價值觀。這種隨資本主義過度發展而來的想法,造成現代人失去許多生活樂趣,取而代之的是對物質,權勢,科技等人工樂趣無休無止的追求。

其實企業本身也是受害者,員工因為這種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產生各種疾病,以致影響生產力,於是稍有遠見的企業紛紛推出各種生活/工作平衡措施,這些措施經常不是杯水車薪,就是淪為口號,尤其當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看來更像是被人逐漸遺忘的笑話。

對抗主流價值不容易,需要首先意識問題存在,問問自己平時花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聚/閱讀/玩興趣/運動/旅行/發呆?這些才是人活在世該做的事,工作是為實現這些,不能反客為主。有人會說現在工作是為某天專心做這些,那除非觀念正確,否則「某天」永遠不會到來。記住:「沒有人臨終時抱怨這輩子工作太少」!

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

多數上班族希望儘早退休,這取決於財務自由程度,靠拿死薪水和省吃儉用不容易達到目標,長期投資理財有其必要性。以退休規劃為前提的理財要把握兩個原則:長期穩健,分散風險。只要看清物質欲求的本質,不做人云亦云的追求,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其實比許多人想像來得容易。

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假手他人

如果身為主管,許多原來必須親手做的事可以交由他人代勞,但要分清楚「授權」和「依賴」,尤其像管理行事曆,整理帳單,安排出差,這些事儘量不要假手他人,除了能更好掌控工作細節之外,還能養成有用的生活習慣,工作帶來的光環和便利總有一天要退去,懂得如何生活才是王道。

拉拉雜雜說了一堆,主要目的是希望你不要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企業除了能帶來溫飽,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發展場所,但它本身有局限性,甚至誤導性,看清它,管理它,人生必能更加健康快樂。共勉之!

田臨斌

外號老黑,1960年出生於台北,師大附中、成功大學畢業,在殼牌石油公司工作22年,曾擔任該公司在台CEO、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等職,卻在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與另一半Olivia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後的樂活人生。

延伸閱讀 /

1. 過你想過的生活!你不能不想的3個問題...

2. 聰明的人過「微型人生」,勞碌命的人過「直線人生」。你是哪一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老黑看世界 臉書專頁,原文請點此

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善用工具,AI賦能:台大教授陳縕儂談如何養成無法取代的靈活韌性

2025-08-15 經理人X三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人工智慧不僅橫掃教育、科技與創新產業,也加速改寫商業競爭格局——從中小企業的營運效率,到跨國企業的策略布局,AI 導入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指出,未來組織將走向多節點的轉換與整合,科技應協助管理者釋放時間、激發創造力,讓工作者在快速變動中保持敏捷與連結。

在這波 AI 浪潮中,高階主管如何在人才布局上做出不被淘汰的決策?又該如何善用工具,為轉型創造優勢?成功的領導者往往從自身開始改變,以身作則定義「人機協作」的管理哲學,並透過科技,在變動中活出餘裕。

在不確定中仍能思辨與轉換

談起投身 AI 領域的起點,陳縕儂笑說,真正的啟蒙其實來自童年時讀的一本《漢聲小百科》。「裡面描述未來世界的想像,例如智慧聲控助理、居家機器人、無人駕駛⋯⋯這些1980年代的幻想,讓我對人工智慧產生了很深的興趣。」

博士求學期間,正值 AI 的冷卻期,儘管業界機會不多,她仍選擇堅持。「當時大家對這個領域還沒那麼關注,但我就是對語意辨識很有興趣,想研究讓機器聽懂人話的方法。」她坦言,後來 AI 崛起只是時機上的幸運,真正驅動她的,還是對這個領域的熱情。

過去曾被媒體以「放棄美國微軟千萬年薪、回母校教 AI」作為報導標題,但對她而言,這並非勇敢或犧牲,而是更貼近人生期待的選擇。「比起高薪,我更在乎生活的快樂感、與家人距離的親近,還有在學術圈可以自由決定研究方向、與企業合作的彈性。」

「我常提醒學生,要學會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用工具的目的,是解決什麼問題?」她強調,不是為了趕上潮流而跟風選擇,而是從理解自身需求出發,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在變動中保有彈性。她也以自身為例,善用適合自己的工具,透過 AI 與多工處理功能,讓生活與工作角色得以靈活切換;例如近期使用 Galaxy Z Fold7 時,她特別欣賞可摺疊設計與分割畫面功能,能因應日常不同角色轉換,從備課、開會到研究討論都更加從容順手。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展開後8 吋大螢幕,支援多視窗並行作業,彈性應對各種工作環境,隨時隨地化身為個人最佳行動工作室。
經理人

「我本來就習慣雙螢幕操作,它讓我在移動中也能延續這個習慣,像是隨身的行動工作室。」陳縕儂分享,無論是在教室間穿梭、開會路上查找文件,或在出差途中修改簡報,Galaxy Z Fold7 都能隨時展開 8 吋 AMOLED 大螢幕,分割畫面同時查資料、做筆記,工作不中斷;收合後則回到輕巧的 Bar type 直立手機,方便單手操作與日常通訊。8.9mm 收合厚度與 215g 的輕量設計,讓她在多工處理與攜帶便利之間享有完美平衡,「打開是大螢幕,合起來就是直立手機,真的很方便!」

AI 賦能創新突破、游刃有餘

除了硬體的多工表現,陳縕儂也重視 AI 是否能理解人類語境、支援思考與決策。這也是她推動本地語言模型 Project TAME 的初衷——讓 AI 理解台灣人說的話。

「過去台灣資料在語言模型訓練中相對稀少,AI 很難理解我們日常語言中的文化隱喻、潛台詞與情感脈絡。」她指出,許多語境需要仰賴常識與在地經驗,這也是人類目前仍保有的優勢。「資料愈完整,AI 就愈有機會像人類一樣思考與判斷。未來若能有更彈性的資料開放政策,也有助於本土語言模型發展。」

回到日常應用,陳縕儂分享她使用 Galaxy Z Fold7 的經驗。Galaxy AI 提供多項輔助功能,例如「筆記助理」可將會議錄音轉錄為文字並整理摘要,讓她在備課與簡報準備時能快速掌握重點;「寫作助理」可協助潤飾語句、進行翻譯,提升內容處理的效率;而「通話助理」則能即時將語音通話內容轉為文字,方便後續紀錄與彙整。

三星 x 經理人_Allen-7686 2 (1).jpg
Galaxy Z Fold7 以輕盈、直覺的方式展開 AI 互動,為工作與生活帶來全新可能,成為在變動時代中展翼前行的最佳夥伴。
經理人

此外,Galaxy Z Fold7 也搭載 Gemini Live 的「即時視覺對話」功能,不僅能開啟鏡頭即時辨識周遭畫面,也能讀取螢幕上的內容,並透過口語互動即時給出回應與建議。

陳縕儂表示,她期待在未來出國旅遊時能派上用場,例如在博物館參觀時,透過鏡頭就能獲得展品的即時解說與延伸資訊;或是在街頭遇到陌生招牌、菜單時,即可即時翻譯並理解內容,雙螢幕同步顯示雙語對話,讓溝通更順暢。

她也笑說,旅行中總免不了拍照與分享,尤其與家人出遊合照時,經常希望構圖完整、同時又能適配社群限時動態的尺寸;而Galaxy Z Fold7 的 AI 背景擴增功能正好解決了這個小困擾,當拍攝畫面為 4:3 時,系統會智慧延展為 16:9,不需裁切就能直接上傳,保留畫面細節與氛圍,一鍵就能與親友分享當下的美好。

三星 x 經理人
Galaxy Z Fold7搭載 Gemini Live,開啟鏡頭後,即可透過AI 即時辨識畫面並以智能語音即時做出回應,扮演可靠的貼身助理。
經理人

給 AI 時代工作者的建議

身為教師,陳縕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我會不會被 AI 取代?」對此,她總是鼓勵學生先去接觸 AI、理解它,再來思考自己能如何與它協作。「我曾出過一個作業,請學生出一個題目給 AI,觀察它能不能寫出正確答案,並學會怎麼修正、怎麼引導。你不會程式,怎麼知道 AI 做得對不對?」

在她眼中,AI 時代下最珍貴的能力,不再是背誦知識,而是「終身學習與批判性思維」。能否持續學習、能否自我監督,才是工作不被取代的關鍵。「現在被替代的,多是重複性高、規則清楚的事情;而能成為 AI Manager、指揮 AI 的人,才會在未來扮演關鍵角色。」

她也呼籲:「不要害怕嘗試,Open mind 一點!」陳縕儂鼓勵更多人主動接觸 AI、熟悉 AI,無論是規劃旅程、整理資訊,或是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聯繫,因為用過就知道,它沒有那麼難;甚至當你願意讓它走進日常,就會發現它並不遙遠,也能啟發更多創意與可能。

正如 Galaxy Z Fold7 在摺疊與展開間切換自如,映照陳縕儂在教學、研究與生活多重角色中的靈活轉換——AI 時代的競爭力,不只在知識,更在於運用科技放大自身價值,讓生活與工作同樣展翼前行。

三星 x 經理人
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右)對於AI的啟蒙來自於童年時讀的《漢聲小百科》,左為《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經理人

了解更多:https://pse.is/7zw6n4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