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Rob Tolomei via flickr

你用眼睛看書,還是用大腦讀書?做到這 2 件事,讀書才能幫到自己

2017-07-31 整理‧撰文 張玉琦

有許多人認為,比起寫作和說話,閱讀與聆聽是完全被動的事。因為寫作及演說者要花力氣,聽眾或讀者卻什麼也不用做。這個想法,就是把「接收」資訊,當做跟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個禮物一樣。但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裡認為,閱讀具有主動性,聽眾和讀者,更像是棒球賽的捕手。

就像投手要把球投出去,捕手的責任是要讓球停下來,這當中真正被動的只有那顆球。捕手的藝術在於,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同樣地,閱讀的藝術也在於盡可能掌握住每一種訊息。

確實,並非所有的閱讀都是主動的。當你只是從書中獲得一些資訊,而這些資訊也只是在你原本就知道的事情範圍內,多了一些別東西。就像你原本就清楚中國歷史,又多讀了一本講中國歷史的書,理解毫無困難,這樣的閱讀就比較容易和被動。

但如果你讀的歷史書,不僅提供資訊,還給你更高層次的啟發,你從中獲得的理解也間接提昇了自己,這樣就是主動性更高的閱讀。

主動閱讀者要提出的4個問題

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必須在閱讀時提出問題來,而這些問題,也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你要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發展這個主題,找出其他次要議題。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你要找出作者主要的論證,這些想法如何構成了作者要傳達的訊息。

3.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無法回答第三個問題。若你了解這本書,便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出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不夠。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你要問,這本書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又是否有必要去了解。

這4個問題,就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與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的巨大差異。後者提不出問題,當然也得不到答案。

把書變成自己的3種做筆記的方法

買了書,距離這本書真正成為你自己的還有一段距離,要讓你與書真正契合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下來」。做筆記會讓你保持清醒,而且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1. 結構筆記

這是初次略讀就可以寫的筆記,重點在於記錄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細節。所以你會寫這本書的主題、作者藉著怎麼樣的架構來發展觀點。這些筆記可以寫在目錄或書名頁。

2. 概念筆記

仔細閱讀時,應該找出作者的觀點並記錄下來,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下來翻閱到你的記號就能喚醒你的記憶,你可以用重點畫底線,圈出關鍵字或句子,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你可以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

3. 辯證筆記

如果你就同一個主題進行研究,要讀好幾本書,你的筆記應該包括不同書的頁碼。這是由許多作者(在他們不知情的狀況下)共同參與的討論會,這時你可能需要一本獨立的筆記本,把所有相關陳述和你的問題都列出來,釐清彼此觀點的差異與順序,從可能會互相衝突的論證中,做出自己的判斷,從中生出具有原創性的想法。

延伸閱讀

1 Xdite讓人上癮的30分鐘讀書筆記法!我親身實作的成果

2 傑出工作者都是筆記控!10個成功者的私房筆記法大公開

3 能被消化的知識,才能成為智慧!閱讀時要訓練「大腦」做的事

繼續閱讀 閱讀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