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待辦清單行不通、時間永遠不夠用?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

2019-05-04 編譯‧撰文 Vincent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很多書籍或文章,都會教你制定一套完美的行程表,將你的一天發揮到最大值、開啟超高效率。事實上,並沒有一套所有人都適用的「完美」行程表,每個人在不同項目上的產能跟時間管理都各有優缺點,適用 A 的行程表放到 B 身上可能是場災難。

與其套用一個公式,不如用對方法,自組一套專屬行程。 《Fast Company》雜誌網站提供了 5 種安排行程的好方法,你可以馬上來試試!

1.時間框架法

先規畫好明天要做的事、哪個時段要做哪件事、花多久時間完成,等你釐清好每件待辦事項的時間軸後,再將它們列入行程表中,隔天依照時程按步就班,就不會拖拖拉拉做不完。

時間軸裡又分兩種區段, 一部分是你必須盡全力、專注思考的行程 ,例如下一季的產品規畫或擬訂重要專案文件等; 另一部分是你可以被打擾的時段 ,這時你可以處理email或參加一些臨時會議。

【優點】比起只列出 To-Do-List ,時間框架法多了一點強制性,對於具時效性的任務,更有提醒與督促的效果。搞清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該放幾分心力,才能在對的時間、專注做對的事。

2.大事法則

與其洋洋灑灑列出一大堆要做的事,不如聚焦在一件必做的重要大事,並且努力完成它。大事法則的做法是,事先確定 1 ~ 3 件絕對必要的任務,然後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別誤會,這並不是要你一天只做 3 件事,而是搞定大事再來做小事,千萬別做了 10 件小事,結果反而忽略最重要的任務。

【優點】密密麻麻、長到天邊的 To-Do-List ,容易讓人失去方向感、覺得心慌。大事法則能幫助自己在著手工作前,靜下心思考,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最多列出 3 點的原則,精準扼要,也避免高昂鬥志,被一張看不到盡頭的待辦事項熄火。

3.番茄鐘工作法

蕃茄鐘工作法.jpg
經理人

1980 年由義大利人弗朗切斯科.奇里洛( Francesco Cirillo)創立的番茄鐘工作法,是現今很流行的時間管理技巧,以下是番茄鐘工作法的技巧:
- 選定一項任務
- 時鐘設定倒數 25 分鐘
- 努力投入任務,直到鈴聲響起
- 短暫休息 5 分鐘
- 重新開始
- 每經歷 4 組循環,就休息 15 ~ 30 分鐘

【優點】這個技巧的好處在於,因為有 25 分鐘時間壓力,你會比平常更專注,但緊繃之餘又獲得 5 分鐘或 15 ~ 30 分鐘的放鬆機會,可平衡你的工作辛勞。

4.九十分鐘專注法

90分鐘專注法.jpg
經理人

你是否有留意過自己專注度的規律呢?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資深講師、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講師羅伯.波岑(Robert Pozen)建議,每隔 75 ~ 90 分鐘休息一下,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並完成大量的工作。波岑指出,「我們研究過專業音樂家,他們在這段時間練習時效率最高。」此外,波岑說,工作 75 ~ 90 分鐘利用了大腦的兩種模式:學習或聚焦和整合。「當人們完成任務然後休息一下,有助於大腦整合訊息。」

【優點】人體的專注度是有區間的,每到高峰期精神會特別好,思考鋒利,但過了高峰期,效率就會遞減。因此,找出一天內最有效率的 90 分鐘工作,處理最棘手的事,接著再休息 20 ~ 30 分鐘,你會發現你的產值大大提升。

5.多階段睡眠法則

這是一種相對特別的時間管理法,只適用於少數人。大多數人每天需要 7~8 小時的連續睡眠,多階段睡眠法則(polyphasic sleep schedules)指的是,將睡眠拆解為多個短階段,減少整體睡眠量而增加整體工作效率。

較有名的多階段睡眠實踐者是,美國建築師、發明家和哲學家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在一天當中,他工作幾個小時然後小睡一會,醒後接著工作,他實現了高效率生活。

【提醒】睡眠醫師提醒,每個人狀況不同,一個人可能適合多階段睡眠,其他人可能因為睏倦撞壞了他們的汽車。在不確定身心反應前,要避免開車、操作重大機械等攸關人身安全的事項。

以上 5 種法則供你參考,你可以嘗試依單一方法或混搭各法則制定行程表,無論如何,這套行程表都要合乎你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習慣,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資料來源 / Fast Company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