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從歷史學職場生存:主管什麼事都告訴我,為何升遷卻沒我的份?

2019-07-04 整理‧撰文 盧廷羲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9 年 7 月號,封面故事:職場生存術

當你受到主管信任,他也願意把事情都跟你說,甚至跟你私交不錯,應該是一件好事。《誰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作者、美國人際關係作家珍.葉格(Jan Yager)認為,與上級有正向關係,能提升彼此的生產力,甚至有利升遷。但在工作場合,主管畢竟是主管,如果你沒有拿捏好說話尺度,反而容易讓自己變成老闆心中的黑名單。

資深人資主管老張,和老闆相識 10 多年,幾乎每件事都會互相分享,小從日常嗜好,大到企業最新決策,無話不談。沒想到,有次老闆沒有先告知老張就宣布人事異動,增設營運長一職,令他的職位形同虛設。私下向同事打聽,老張才發現,原來他上次不經意向同事暴露老闆私事,踩到對方底線,因而在工作上被冷落

上司祕密不用知道太多,低調行事才能自保

老張的經歷,反映了一件事,那就是與老闆相處時,知道太多、嘴巴又不牢靠,會替自己帶來禍害。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奪取大位前,曾有兩位得力助手,分別是年羹堯、隆科多,他們統帥精兵、牽制強敵,幫雍正剷除奪權路上的絆腳石。

雍正當上皇帝後,非常賞識這兩人,不顧君臣尊卑,稱他們為「恩人」,大小事都詢問他們的建議,其他大臣更是對這兩人敬畏三分。年羹堯的妹妹是皇帝的嬪妃,曾提醒他即使有恩於雍正,行事也要收斂,尤其是不要過問皇帝的私事,但年羹堯沒有放在心上,持續在朝中擴張勢力。最後雍正變臉、六親不認,甚至定了他 92 條大罪,處以死刑。直到死前,年羹堯才感嘆,「我根本沒這麼多罪,唯一的罪就是我知道的太多,不能不死!

《羅織經》以雍正的角度詮釋,「私勿與人,謀必辟。」意思是,祕密的事情不要讓人參與,一同謀畫的人,最後都要清除。設想,如果皇帝在奪權中,有不光彩的事蹟、把柄落在下屬手上,對皇帝形成威脅,皇帝自然對你心生忌憚,只要一找到機會就會想除掉你。

歷史上,類似的狀況還很多,《小人經》裡以東漢著名才子楊修為例,說明知道太多又口無遮攔的壞處。當時楊修在曹操手下當官,他心思細膩,有次曹操修建相國門,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臣子們還在議論,楊修便說,門中加上活,意思就是「闊」,代表門太大需要重建。另一次,曹操發了一盒餅,題上「合」字,楊修又直接點明,「合」就是「人」「一」「口」,代表每個人都有得吃。曹操當眾稱讚他的聰明,暗地裡十分不悅

直到曹操征伐劉備時,他因為「雞肋」這個口令,說明「雞肋」代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旁人說曹操應該想退兵了,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害。

《小人經》解釋,「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每個人都有祕密,就算猜中他人心思,也不需要告訴別人,彰顯自己多厲害,否則恐惹來禍患。與老闆相處也是如此,即便他沒告訴你某個計畫,你知道了,也不用大肆張揚,裝作不知情,反而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揣摩上意是必要本領,下一步要幫忙解難排憂

相反地,如果你能看穿老闆心意,除了「不明說」,謹慎運用能幫你更快升遷。清朝慈禧太后有次不滿妝髮,大發雷霆,而太監李蓮英見狀,便到妓女院偷學最好看的髮型,並央求梳頭的太監把任務轉交給他,既可以討好太后、原本的太監也不必挨罵,一舉兩得。

李蓮英受慈禧重用後,行為乖戾、囂張,有一次,兩人路過李蓮英的府第,太后看到「總管李寓」的大匾額,眉頭深鎖。李蓮英知道慈禧心中不快,連忙向太后賠罪,稱家中奴才不察、行為狂妄,必定撤下匾額,讓原本生氣的慈禧,反而更喜歡他的聰明謹慎。

覺察他人的祕密、心中想法,別急著顯露自己的聰明,應該進一步把「觀察力」轉化為有意義的行動,例如幫助主管解決煩惱、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才能獲得更多賞識。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