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LINE

同事坐在隔壁還用 LINE 對話?組織有這個現象,小心團隊分崩離析

2020-11-19 整理‧撰文 高士閔

關於個人成長、職涯晉升的書裡,該不該和同事變成朋友的議題,正反方的意見都有,但會有這個討論也就表示,同事們朝夕相處,見面的時間甚至可能比家人還長,很容易發展出友誼。

然而,員工健康管理公司維珍脈動(Virgin Pulse)2018 年 11 月出版的調查顯示,在超過 200 名工作者中,7% 的人表示自己在工作上沒有朋友;超過 50% 的受試者認為,算朋友的同事不到 5 位。同時,那些在職場中朋友最少的人「相當經常」或「總是」感到孤獨,並且對工作不投入。

為什麼會這樣呢?《低歸屬感世代》作者丹.蕭伯爾(Dan Schawbel)指出,

科技快速地讓同溫層相聚,並以更快的速度把異溫層分開。但是,科技多半只是快速增加關係的「量」,卻沒有提升,甚至會減損關係的「質」,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相當淺薄。

比方說,以前一個人可能只有 50 位朋友,其中 5 位在你碰上難關時,願意借錢相挺;現在一個人可能有超過 500 位好友(在社群媒體上),但沒有一個人會借錢給你。

科技也在職場上散布孤獨。新世代的人不喜歡面對面溝通,而是採用社群媒體、電子郵件代替,並認為這樣快又有效率。但每個人都對著螢幕打字,同事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像是一座座孤島,一個月見不到幾次面,同事間沒有感情,對公司也沒有歸屬感。

蕭伯爾指出,自己公司的年輕員工,尤其是那些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從小生長在各式數位產品環繞的世代),工作投入度特別低,離職率也高。市調公司蓋洛普(Gallup)指出,在公司有好朋友的人,工作投入度高 7 倍。換句話說,想提升員工的熱情和生產力,就必須降低科技帶來的副作用,讓員工在職場「交到朋友」。

3 面向修補關係,不讓組織成散沙

《低歸屬感世代》中,蕭伯爾從個人、團隊與組織 3 個角度(參見下圖)著手,告訴領導者們,該怎麼避免科技減損關係。

NO192_47
社群媒體、溝通工具使我們輕易與他人維持鬆散的連結,但如果要建立深厚、有意義的關係,雙方都需要更努力。否則,科技只會減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降低員工對工作的投入度,最後傷及公司的生產力。而想避免科技對關係的危害,可以從個人、團隊和組織 3 個環節著手。
經理人月刊 第 192 期

比如說,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研究指出,每天使用 2 小時的社群媒體,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人與人之間完全或接近完全缺乏聯繫的狀態)的風險會提升 100%,所以作者建議,一開始可以先練習吃飯時間不要滑手機,由於焦點只能放在同事身上,必須找話題,也因此會從工作聊到生活,內容由淺入深,了解同事,而不是只有工作關係,才可能發展出深度連結。

另一方面,蕭伯爾作為最早一批晉升主管的數位原住民,經常要領導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長大之後才接觸數位科技)。此時,採用習以為常的即時通訊溝通,反而會讓科技抑制多元想法。試想,一方打字速度飛快,另一方卻連一段話都還沒敲出來,就可以想像意見是如何消失的。所以他建議,身為主管的你必須先退一步,用老一輩習慣的方式溝通,才有可能在多元處境更進一步。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低歸屬感世代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