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中芯國際

蔣尚義到職、梁孟松怒遞辭呈,中芯股價大跌 7%!兩位台積電老將,有什麼糾葛?

2020-12-17 數位時代 陳建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芯國際 16 日凌晨發布的公告中,正式宣佈剛從武漢弘芯卸下執行長職務、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自 12 月 15 日起,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現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卻憤而離職,抗議未收到董事會的事前通知。

認為「不受尊重」,梁孟松請辭卸下中芯聯合執行長職務

綜合多家媒體資訊,梁孟松在 15 日舉辦的臨時股東大會中,當面向董事會遞交辭呈,而中芯國際也在 16 日正式對外證實這則消息,但強調會積極與梁孟松確認真實的辭職意願。

梁孟松計畫離職的消息,令中芯國際股價從 15 日收盤的 58.4 人民幣,重挫約 7% 至 54.3 人民幣,今早中芯國際也宣佈暫時停牌。

梁孟松在辭呈中指出,他對於蔣尚義即將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一事毫不知情,感到十分錯愕,深深覺得不被尊重與不再信任,因而決定正式提出辭呈,好好休息一陣子。

半導體_semiconductor
梁孟松在辭呈中透露,中芯花費3年即完成一般企業10年才能達成的任務,7nm即將在明年進入風險量產。
shutterstock

根據報導,在武漢弘芯爆發資金危機後,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便邀請 2016 年至 2019 年曾任公司獨董的蔣尚義回歸,並在昨日的臨時股東大會正式決議。公告提到,蔣尚義將獲得 67 萬美元的年度現金報酬及年度激勵。董事會通過任命決議後,梁孟松便當場遞交辭呈求去,目前中芯董事會尚未許可梁孟松的離職請求。

梁孟松與蔣尚義同為台積電出身,自 1992 年加入後在台積電工作 17 年,為每一世代的製程研發做出重要貢獻,是超過 500 項專利的發明人,並曾是蔣尚義的下屬。2006 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被視為是研發副總的候選人之一,結果由孫元成出線而與公司決裂。

後續更因梁孟松加入三星擔任研發副總,引發一場與台積電圍繞違反競業條款、洩漏營業機密的訴訟,甚至遭台灣媒體批評為「叛將」。最終梁孟松敗訴,法官裁定其至 2015 年底為止不得於三星任職或以任何方式提供服務。接著梁孟松被中芯國際挖角,於 2017 年 10 月開始擔任聯合執行長至今。

梁孟松的辭呈中提到,他在這三年內帶領中芯國際從 28nm 奔赴 7nm,完成 5 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上 10 年才有辦法達成的任務。且現在 7nm 技術也已經開發完成,即將在 2021 年進入風險量產階段,甚至 5nm 及 3nm 的關鍵 8 大技術也已展開,待 EUV 光刻機到來即可全面啟動。

在梁孟松的領導下,中芯國際已成功拉近技術差距,緊追在台積電的尾巴之後。

前腳被美國封殺、後腳高層不滿求去,中芯怎麼跨越內外紛擾?

不過,儘管製程技術大有斬獲,中芯國際目前也正面臨難關。美國正逐步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封殺,早在 9 月初便有風聲認為美國將封殺中芯國際。12 月初,這間中國最大半導體業者坦承,已被美國以與解放軍關聯為由列入黑名單。

美國總統川普 11 月 12 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為解放軍提供支持的企業股票。此外,如同華為的困境,美國企業若要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或產品,必須先獲得政府許可。

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721785511_trump.jpg
在傳出這起人事危機前不久,美國才將中芯放上黑名單,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股票,以及企業輸出技術與產品必須先獲得政府許可。
Drop of Light via shutterstock

拓墣產業研究院看法指出,禁止投資短期對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影響有限,不過第三季其約 18.6% 營收源自北美企業,遭受美國封殺可能導致這一營收來源繼續下滑。

在傳出可能遭受美國封殺時,投資銀行傑富瑞曾估計中芯國際約 50% 設備源自美國企業,即使被視為半導體命脈的 EUV 光刻機主要由荷蘭 ASML 提供,《路透社》今年初曾披露,白宮已開始對 ASML 施壓,試圖阻止光刻機售予中國業者。

在外部已陷入大國角力,面臨技術斷供危機時,原為延攬人才的一樁好事又成為內鬨戲碼,中芯國際這個冬天恐怕越來越難過了。

資料來源 / 第一財經新浪財經

相關文章:
1.蔣尚義明年轉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撇下「爛尾」武漢弘芯!劉德音也回應了
2.納斯達克移除中芯等4家中國公司!川普下令制裁涉及「解放軍」企業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台積電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Make Taiwan Great Again|顏志光與aeroride的信任實驗

2025-09-10 經理人X敦謙快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全球資本重新洗牌、本土創業生態尋求出路的當此刻,台灣正逐漸醞釀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不靠矽谷、不等外資,而是由在地資本、在地品牌與在地創業者共同編織的成長網絡。當大型創投收緊佈局,國際資金回流母國,對早期創業者來說,找到一位願意理解、願意陪伴的投資人,變得比以往更為關鍵。

陪跑式創業投資,為團隊敲開正確的資源大門

「我不缺機會去追求成功,但我更在意,能不能打造一個讓更多人成功的環境。」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這樣說。

他談的不只是投資,而是一份責任的傳承,希望為下一代創業者鋪路,讓成果能被更多人分享。過去,他曾是雀客國際酒店集團與敦謙國際智能的早期投資人,如今這兩個品牌皆已在各自領域成長茁壯、創造聲量。這些成功案例,更讓他篤定,真正的伯樂之所以可貴,不在於收割成果,而在於陪伴創業者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在顏志光看來,陪伴型投資不是對報表的斤斤計較,而是在關鍵時刻送上最需要的資源,為團隊敲開正確的大門,也在無數次的嘗試與磨練中,陪他們走向成功。 「像 aeroride想切入銀行通路,我就幫他敲門,但敲完之後是團隊自己去談、去拿下機會。」

他口中的 aeroride,正是台灣首家整合機場接送、海外接送、機場貴賓室、環宇禮遇通關、旅平險與 eSIM 服務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如同他早年投資雀客與敦謙時所展現的眼光一樣,他在 aeroride 身上,看見了產業數位轉型的契機。

台灣過去的機場接送市場長期存在服務分散、流程繁瑣、體驗斷裂等問題,aeroride試圖從「最後一哩」重新定義出行的體驗,讓搭乘成為一種被照顧、可預期的完整體驗。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以自身的駕駛經驗為基礎,搶進第一線傾聽顧客聲音,目前已帶領團隊將服務拓展至全球18個市場。營收、毛利、訂單數與會員數都呈現穩定成長。

在顏志光眼中,商業模式可以被複製,但創辦人的領導特質卻無法仿造。他強調,正直、堅持與使命必達,是他願意投入資源的關鍵。「像 Charlie(楊翊軒)就很有行動力、使命必達,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打造信任共創的台灣模式

楊翊軒自述,自己沒有說服投資人的技巧,也不習慣「演戲」。從方向盤出發的他,靠著四萬趟服務經驗,無論是政要名流還是留學生,都從一次次接送裡學會了如何制定一個尊重細節、以人為本的出行系統。

「我們的 APP 讓旅客能決定每個細節:駕駛如何稱呼乘客、車上準備什麼飲品,甚至一些臨時的小代購需求,都能被滿足。」楊翊軒說。這份對細節的敏感,讓 aeroride建立起難以取代的品牌黏著度,也讓顏志光格外欣賞。他也談到,在與顏志光的合作過程中,最珍惜的是對方的信任與尊重。「顏董幫我們敲了很多重要的門,我也都很戰戰兢兢去完成,不能丟他的臉。」這份信任成為持續擴張的後盾,也說明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的不是監控,而是舞台。

作為 aeroride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 (Bart) 分享他作為產業方的觀察。「旅宿產業需要新的服務來創造體驗差異,而 aeroride的服務剛好契合我們的痛點。」他坦言,當時楊翊軒是主動來敲門的團隊,「市場上的選擇其實很多,不管是 USPACE、 UGO、 55688,還是傳統的肯驛,都有各自的做法。但真正第一個做到、而且真的解決問題的,是 aeroride!」

不僅如此,戴東杰也在關鍵時刻扮演引介者的角色,牽起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連結。「當時我覺得 aeroride的服務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便介紹他給顏董,沒想到他們的理念一拍即合。」這場看似無心插柳的結盟,意外構成一種嶄新的三角架構,以在地品牌為應用場景、創業者為執行者、資本方為後援,三者彼此信任且資源共享,展現出「在地資本 × 在地品牌 × 在地新創」的文化共振與實踐可能。戴東杰始終相信,新創團隊最需要的不是被檢視的框架,而是被信任的空間。他強調,他並非要找最會說服人的人,而是要找「最願意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中頁.jpg
由左至右分別為: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創辦人戴東杰、唯福投資董事長顏志光、 aeroride創辦人楊翊軒,因為對創業有共同的理解及願景,一拍即合,開啟在地品牌 × 創業者 × 資本方,以信任為基礎的合作模式。
經理人

打造承接創業夢的本土育成平台,共築創新藍圖

如今,這場關於資本與創業的跨域對話,沒有華麗的口號,只有彼此對「人」的信任。顏志光透過走訪世界各地的交流觀察到,無論是紅杉資本的分拆海外業務或 Y Combinator的策略轉變,都恰恰是台灣資本市場該把握的絕佳機會。

他亦表示,將持續關注創業育成,更期待能將觸角延伸至校園內,從更源頭開始注入資源與量能,協助台灣創新創業社群的穩健成長。「我真正想做的不是基金,而是打造一個可以承接創業夢想的環境,一個讓創業者有資源、有陪伴,也能面對真實市場的育成場域。」顏志光語氣平實卻帶有深遠的決心。他希望未來能協助建立更「接地氣」的育成平台,讓創業是能接受真實市場挑戰的項目。

此刻,由楊翊軒一手打造的 aeroride正是顏志光實踐這份理念的第一步。這場投資,將不只是財務數字上的往來,更是他為年輕人提供舞台、為台灣新創注入活水與活力的具體行動。透過將資源投向一位他所認可、具備「正直」與「使命必達」特質的創業者,顏志光正與一群有志青年打造一個共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台灣的未來描繪一個更具文化底蘊的可行藍圖。

3.jpg
經理人

經理人 x aeroride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