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盧廷羲

40 歲以後,如何不被低潮擊倒?研華何春盛:接受最慘的情況、別被過去綁架


今年 67 歲的何春盛在職場超過 40 年,他在惠普十多年,進入全台工業電腦龍頭研華,一路往上做到執行董事,掌舵全球業務行銷與品牌,講起每件事都雲淡風輕。
看似平穩的職涯,但何春盛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起起伏伏,不太可能一帆風順,對他自己來說, 40 歲之後更能體會何謂「跌宕」。
為什麼是 40 歲?他解釋,這約莫是當上中階主管的年紀,必須獨當一面扛起責任,但也很容易成為組織裡的夾心餅乾,「老闆倚重你、員工也仰賴你,這會變成,你做得好,是理所當然的事;做不好,卻被大肆檢討。」
這樣的情況,曾使他陷入低潮、迷失自我,各種負能量湧現,好比生氣、怨懟、忌妒、悔恨。問他現在還記得任何一件事嗎?何春盛只說,人不要被過去綁架,過去就過去了。
認知到「最慘也不過如此」,就是重新振作的開始
為什麼可以「過去」?何春盛說,因為經歷多、看的也多,慢慢就找到處理的辦法。他說,走出低潮 第一步,就是捫心自問,「我現在很慘,那最糟的情況會怎麼樣,我能不能接受?」
何春盛解釋,當一個人跌到谷底,去思考「最慘也不過如此」,就是走出來的開始。這個體會來自他朋友的真實經歷。何春盛描述,這位知名企業家某次出差,突然接到噩耗,他的公司財務崩盤,欠了一大筆錢。他一度站在飯店頂樓,往下望,做好心理準備。但最後他問自己,跳了,問題能解決嗎?我的家人、同事會因為我這麼做而更好?思及此,他重新振作、慢慢還債,如今也還活躍在商界。
寫下來、說出來,讓事情「過去」
第二步是宣洩與傾訴。以前他會把所有不開心的事情,寫在「祕密筆記本」上,記下不如意的過程也好、用髒字罵別人也罷,書寫就形同對話,只要寫完、看完,他就告訴自己,過去都「OUT」了,不要再執著下去。
除此之外,每個人要找幾個知己,在低潮的第一時間,才有對象傾訴,「當朋友有難,我們會客觀給他建議,你遇到問題,同樣也能從他們身上,得到重要的反饋。」
最後,讓情緒變成幫助自己行動的助力。何春盛說,人行動之前必須思考,一思考,就會轉移注意力,淡忘情緒。例如,老闆嫌你能力不足,你「憤而」出國進修,這就是行動,接下來你得找學校、寫履歷、籌措資金,實施一連串的計畫,再準備出國的過程中,你會逐漸放下原本的情緒,化為執行力。
活出自己的價值觀,不比較、也不計較
除了緩解負面情緒,何春盛認為,更重要的是,人要有自己的中心哲學,像是他希望自己「對社會有貢獻」,只要所言、所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就能活得充實自足,沒什麼好跟別人比較。
負面情緒的源頭,很多時候來自「比較」,像是比財富、比權位、比成就。不過,何春盛說,多數時候,並不是努力就能成功,成功必須看機緣。也因此, 只要為自己活著,做一個有中心思想的人,過得夠坦蕩,也就可以了。
他舉例,有些醫生願意到偏鄉行醫,回饋社會,也是類似的哲學。又好比,有一次下雨天,他看到一位清潔工頂著低溫,在公園撿落葉,「其實天氣這麼冷,他不掃這個地,也不會有人責罵,但我想,這就是他對這份工作的貢獻,他想給市民一個好的環境,這就是價值。」何春盛說,愈年輕開始練習這件事,心態也會愈成熟。
何春盛
曾任惠榮資訊總經理、力緯實業總經理、研華科技大中華區總經理、研華科技集團總經理。現為研華科技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