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Intel 遭判賠 600 億!為何遭控專利侵權,還被判天價賠償金?
分享
近年已在晶片製程上陷入瓶頸的 Intel,現在屋漏偏逢連夜雨,因侵犯專利的訴訟敗訴,判賠 2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606 億元)天價賠償金,締造美國科技界史上金額最高的專利賠償案之一。
Intel 在與半導體公司 VLSI Technology 的專利訴訟中敗下陣,遭德州陪審團裁判應賠償 VLSI 約 21.8 億美元的天價金額。Intel 被認定侵犯 VLSI 的兩項專利,其中一項賠償金為 15 億美元,另一項則為 6.75 億美元。
VLSI 執行長麥可.斯托拉斯基(Michael Stolarski)表示,他們對陪審團認可專利背後的創新價值感到開心,非常滿意這次的判決結果;Intel 則措辭嚴厲地強調「強烈反對今天陪審團的判決」誓言將提起上訴,並有信心取得勝利。
使 Intel 遭判賠近 22 億美元的專利,究竟是什麼?
Intel 過往也不乏因專利爭議花錢消災的先例,如 2005 年與 MicroUnity 達成協議,同意為專利支付 3 億美元;2011 年也曾向 Nivida 支付 15 億美元以獲得部份專利交叉授權,但從未有一樁專利侵權案涉及如此驚人的金額。Intel 侵犯的專利究竟為何?為什麼令陪審團祭出如此重罰?
根據《ArsTechnica》報導,這兩項專利的核心都是降低晶片的耗能,其中一項是關於在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儲存記憶體晶片最小電壓的資訊,進而保證記憶體電路中有足夠電壓。
另一項專利則是透過調整時脈省電的技術,雖然更高的時脈可以有更高的效能,但也會提昇耗能,因此這項專利也是讓晶片可以彈性調整時脈,免去不必要的電力浪費。
雖然還不清楚這兩項技術為 Intel 的晶片帶來多大改善,不過耗電量高一直是 Intel 晶片技術上的痛點,也是這間半導體大廠為跟上行動時代腳步,多年來致力改善的方向。
這兩項專利最初並非 VLSI 所申請。其中一項專利於 2010 年授予 SigmaTel,而飛思卡爾則在 2012 年申請另一項專利。而後飛思卡爾收購 SigmaTel,2015 年又被恩智普收購,輾轉之下 2019 年兩項專利才讓渡給從恩智普拆分的 VLSI。
VLSI 認為,這兩項專利涉及晶片技術的「競爭核心」,並指控 Intel 故意對專利視而不見,是嚴重的刻意侵權。
告上 Intel 的 VLSI 是專利蟑螂,還是權益受侵犯?
Intel 在法庭上表示,VLSI 取得的這兩項專利 10 年來都沒有使用過,卻獅子大開口要求 20 億美元,這種蠻橫的要求使真正的創新者背負重大成本,強調 VLSI 獲得的金額不應該超過 220 萬美元,還暗示 VLSI 只是個專利蟑螂,這間公司 4 年前才成立,至今沒有任何實際產品問世,唯一可預期的收入就是透過這次訴訟撈一票。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媒體《CRN》指出,VLSI 背後的母公司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其上級機構就是日本軟銀集團。
即使 Intel 砲火如此猛烈,陪審團卻沒有站在他們那一邊,依舊判決 Intel 必須支付高達 21.8 億美元的賠償金,不過陪審團認為 Intel 並非刻意侵權,否則賠償金恐怕會比現在的數字高出許多。
21.8 億美元約是 Intel 2020 全年營收的 3%,以及淨利的 10% 左右,雖稱不上無法負擔但絕對非同小可。 Intel 過往是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但現今製程落後及產能無法提昇的現況下,前景並不被外界看好。
目前此案尚未定讞,Intel 已誓言上訴,但倘若上訴結果沒有翻轉,這次案件將締造美國科技界史上賠償金最高的專利侵權案例,超越去年裁定思科賠償資安公司 Centripetal Networks 的 19 億美元(仍在訴訟程序)。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