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 Y Chen

Delta 病毒、確診足跡讓你夜夜難眠?你可能需要與「壞消息」斷捨離


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你或身邊的人會每天查看多了幾個國內確診病例,也會關注各案例的足跡、接觸史等新聞嗎?疫情當頭,這麼做能讓我們心安,但有些人卻因此感到焦慮,想大量蒐集更多資訊,沒想到讀完之後更加不安,又想再尋覓更多新聞或佐證,陷入了「Doomscrolling」(末日刷新)的困境。
《BBC Worlife》就找到幾位疫情期間出現 Doomscrolling 傾向的人,他們也經常在媒體或社群平台,不斷瀏覽與閱讀負面消息,無止盡地搜尋各種疫情、隔離相關資訊。問起原因,答案都相當類似:為了安全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弄清楚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必須這麼做才能紓緩心情。
焦慮成為新常態!Doomscrolling 被牛津英文辭典列為年度字彙
Doomscrolling 不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甚至登上 2020 年《牛津英文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年度字彙,凸顯它確實成為一種「流行」習慣。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迪恩.麥凱(Dean McKay)解釋,害怕會讓人類處於高度警備裝態,有助於面對危險或未知的情況,反而會產生鎮定效果,現階段多數人就因為無法完全掌握病毒資訊,加上數位新聞、消息可以不受時間與地點獲取,難以從 Doomscrolling 中脫身。
不過,畢竟我們大多非疾病相關專家,很難在大量資訊中,判斷出真實且有價值者,最後只能帶來表面心安,卻不斷累積隱藏的焦慮。心理學家潔德.吳(Jade Wu)接受《BBC Worlife》採訪時就說,這樣沒有止盡「餵食」自己資訊的行為,已經類似「廣泛型焦慮症」(GAD),會導致心理狀態不佳、疲勞等,長期而言會導致身心靈狀態惡化。
訓練你的社群平台,與「壞消息」保持安全距離
事實上,Doomscrolling 不只限於疫情,任何能喚起人們不安、害怕的議題,都可能會引發人們走向這項行為。但既然它無助於我們真正免於恐懼,該怎麼管住自己,別一直在社群上重新整理、過度吸收負面諮詢?最重要的還是需意識自己處於這樣的惡性循環,了解花多少時間在悲觀或無用的新聞上,才能做出下一步改變。
再來,可以增加接觸正面新聞,但這不一定能無法完全抵消 Doomscrolling 累積下來的影響,《CNN》指出關鍵是從源頭控管資訊來源。一種方法為訓練你的社群平台,別再點擊負面訊息、讓平台知道你的口味正在轉移,停止推播會引誘 Doomscrolling 的相關貼文。
另外,更積極找出哪些人、管道或粉絲專頁,是助長你 Doomscrolling 的元兇,暫時停止追蹤或關掉他們的通知,盡可能減少其出現在眼前的機會,甚至離開網路、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都會有效降低我們沉迷於「末日新聞」之中。
資料來源/BBC Worlife、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