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社男

40 歲轉職,如何將年齡、見識化為優勢?高年級面試生的 4 堂課


近半年分別推薦了 20、30、40 世代的人才到不同公司面試,分別來自本土、歐洲及日本,雖然年齡及文化背景不同,但他們在某些特質上還蠻類似的。相較於 20、30 世代,40 世代的「高年級面試生」K 面談時的內容豐富,讓跟著面談的我也吸收了不少寶貴的人生學問。
K 來自日本,我並沒有跟他一起工作過的經驗,是一位很幫忙的消費零售業長輩推薦才認識。我從 K 在面試中的表現,整理了能幫求職者在面試時加分的要點,分享給大家。
短時間內建立信賴關係:顧好外在形象、拿出代表作凸顯自身優勢
因為是透過介紹才認識,所以我對 K 的品質並不是那麼了解,為了減少風險,正式引薦前我先約了 K,了解他是有什麼特質的人。
雖然是 4 月,但那天還是有點熱,K 居然還穿深藍西裝外套赴約,褲子是卡其色,很日本風格的活潑搭配。穿西裝不一定能加分,但能讓對方清楚想像未來工作時可能會是什麼樣子,有畫面就能增加安心感。
K 雖然已經有 25 年以上的工作資歷,且之前還算是擔任大型企業的要職,但還是乖乖地跟年輕人一樣,做了些說明自己背景的資料,資料不走花俏路線,只有數張 PDF,以數字為輔,代表作為主的內容,很清楚地主張自己的職涯代表作是什麼。
面試時,集中火力說明自己的代表作很重要。要說明:為何這個能叫做代表作?跟其它經歷相比,困難度及貢獻在哪?才能讓對方很清楚、聚焦在你的「差異化」優勢。
展現想獲得工作的氣息:表態自己的熱情、以當事人角度發言
能爬到一定的職級,通常能力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在「熱情」這一項,總還是能分辨出不同「溫度」的差異。如果是新創或較困難的事業,要是沒交付給有熱情的人負責,存活率通常都不會太高。
「熱情」是很難用文字表達的,唯有透過面談才有機會深入了解。要如何讓對方知道你多有熱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表態」,用正面的方式說出:過去我這樣做,而未來我想那樣做!
不過「表態」是有風險的,因為有可能你的答案會跟雇主的方向不一樣。K 在這部分處理得很不錯,說出:為什麼年輕時會做這個行業、過去工作上遇到哪些困難、用當事人角度說出哪些地方是能在未來改善的,會讓人覺得他很熱衷在這個產業,且對未來的事有自己的想法,讓人感覺到希望。
雖然執行上不一定會完全成功,但表態會讓面試官覺得,求職者是能用自己的邏輯搞定的;濃厚的當事人心態,會讓人覺得你真的很想坐這個位置。
降低對未知人選的疑慮:提出自己的管理主張,涵蓋策略擬定、執行細項
大部分高年級白領的工作環境,都已脫離最前線的執行及製作端作業,升級到策略方向訂立或對執行結果的建議修正。但方向訂立跟建議修正的工作做太久,有時執行與製作的基本功就會因為練習時間減少而退化,可能衍伸出的風險就是眼高手底、說得一口好策略,但卻無法往下規劃並寫出配套的執行細項。
雖然高年級白領的主要工作不是微細的執行跟製作,但如果是轉職,基本上新雇主仍會期待高年級白領提供從上游到下游的整套服務,從策略訂立、建議修正、執行到製作,希望新將領說得到,執行上也做得到。而在短短的面試中,光是看過去的履歷或績效,是很難判斷出對方在這部分是否勝任的。
在這部分,K 很罕見地說了一個冷門的主題,降低了大家對未知對象的疑慮。他提出對未來「公司治理」的看法,並用豐富但又適可的文字描述,讓我們了解在某些決策上,K 能看到多細,且如何對這些看似對立的治理意見,做出有系統地整理。讓與會的人知道,他能站遠處觀看全貌,又能深入到前線做細微調整,
克服高齡轉職的劣勢:分享最新的產業觀察、非本業相關考照
高年級轉職的劣勢之一,就是可能被誤以為無法搭上潮流,不知道外面最先端的情報是什麼,尤其在後疫情與數位化時代下,消費流通產業幾乎被翻轉過來,過去可行的方案現在都需要重新檢視,看是不是已無法再有同樣效果,是不是有更多強力的競爭服務崛起。
K 在這個主題發揮了國籍跟語言優勢,馬上有順序地介紹了幾個目前日本最先端的消費流通服務,除了主導風向、讓與會的人聚焦在某個主題外,瞬間也建立了自己是「日本最新產業通」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還秀了自己近 5 年內考過的非本業、商業相關資格,從導遊、溫泉等應有盡有,讓人覺得他是一位有多元興趣,持續在進化的現役社會人。
數位時代下,多元的產業觀人才開始被留意,疫情更加速企業對於多元化人力的開發。只有持續學習,才能適當地表現自己在多元與進化這方面的特徵,為自己留下與他人不同的第一印象。
平時就要為下一份工作準備!高年級面試生的求職策略
簡單歸納 K 的表現,高年級的工作者在轉職前,能嘗試往下面 4 個方向努力:
- 40 歲前一定要找到能讓你創造出代表作的工作舞台
- 養成表態的習慣且正面發言
- 往上升遷也能維持基礎工作能力
- 持續學習並培養多元興趣
社會變化速度愈來愈快,提早準備,才有更多籌碼面對未來的變化。
(本文由「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