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財訊 提供

聯電 18 年來最大轉型計畫:承認弱點、放棄先進製程,反而重新擦亮招牌

2021-09-13 財訊雙週刊 林宏達、財訊編輯中心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受惠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加上日前與面板驅動 IC 封測大廠頎邦宣布策略合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回顧過去 15 年的時間,聯電股價未受市場太多青睞,直到去年才又重新擦亮招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年大膽放棄先進製程的決定。2018 年《財訊》雙週刊 561 期曾深入報導,聯電放下 18 年台積電心結的關鍵轉折,以下為完整全文。

「不再投資 12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這是 2017 年 7 月,聯電採用共同總經理制後,新接任的王石和簡山傑隨即做了這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宣告聯電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要扭轉過去 18 年聯電的競爭劣勢。

延伸閱讀:全球半導體短缺背後的原因,竟可以用「紙尿布」來解釋!何謂「長鞭效應」?

這個宣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引起軒然大波,外資分析師看法兩極,《財訊》報導指出,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詹家鴻在 2018 年 7 月分報告中認為,聯電是「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上調聯電的投資評等;UBS(瑞銀集團也給予買進評等;花旗證券則持續質疑聯電在 28 奈米的競爭力,給予賣出評等。許多分析師的疑問是,「不投資先進製程,聯電還會成長嗎?」當中芯、格羅方卓、英特爾都不敢對投資先進製程說不,聯電竟然開了第一槍。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的這項決定,卻是企業經營策略裡,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財訊》透過正式發言管道,取得共同總經理王石的看法,他上任這 400天內,聯電幾乎是「換了一個腦袋」,追求成長的策略已和過去不同;聯電放棄一塊眾人都看到,實際上未必吃得到的市場,承認自己的弱點,卻可能打開全新的機會。

王石曾是美商 Trident(泰鼎微電子)的副總經理,在他任內,這家做繪圖晶片的公司在他重新定位後,從一度奄奄一息,最後市值增加 20 億美元。他 2008 年加入美國聯電後發現,聯電之所以持續在市場上輸給台積電,不在於企圖心,而是策略需要調整。

「18 年都是不斷追趕的策略。」王石分析,2000 年時,聯電選擇和 IBM 合作研發銅製程,台積電選擇自行研發,從此讓聯電在先進製程上處於落後狀況。

聯電放下對台積電心結 揭開18年來最大轉型計畫
財訊 提供

聯電換了一個腦袋,王石公開 400 天密謀計畫

「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製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他分析。如果把聯電和台積電比喻成戰艦。在先進製程的戰爭中,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台積電愈來愈大。過去 18 年,每當台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期待靠技術領先,擴大規模;但 18 年過去了,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

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於劣勢。「一旦客戶群變小,技術和資源就變少,你持續投入,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台積電最新製程時,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製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就以 28 奈米為例,曾是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聯電是少數緊追在台積電之後開發出28奈米製程的公司;但只要聯電一追上,台積電的 28 奈米就改版,「每次改版,客戶就會改用新製程,」聯電只好再投資一次,台積電光是用這個方式,就已經「累死對手」。

「我們到了不能不改變的時候。」接受《財訊》採訪時,王石直言,一個最明顯的指標是,由於過去的過度投資,聯電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 9 成以上,才能夠賺錢,「我們的 EPS(每股稅後純益)是用力擰毛巾擠出來的,」他認為,「以前我們是用犧牲獲利,來換取營收成長。」

「但不繼續追趕先進製程,是不是對的決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王石在公司內部已經追蹤了好幾年;他發現,破解台積電「累死對手」策略的關鍵,是用理性和紀律,扎實地建立聯電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財務紀律。

聯電放下對台積電心結 揭開18年來最大轉型計畫
財訊 提供

他把聯電的目標,從追求成為市場老大,變成追求投資報酬率(ROI),「ROI 是我們決策的重要指標。」上任後,他第一步先從改善財務體質,改善自由現金流開始,不再跟進投資7奈米等技術後,過去幾季,聯電累積現金的速度變快了,甚至有錢可以買庫藏股。

接著,他嚴格要求每項投資,都要符合投資報酬率的要求,不符合就砍掉。「投資技術研發相對便宜,我們在 12、14 奈米的研發還會繼續。」他分析,貴的是建置產能,12、14 奈米的產能建置相對就少,「要不要擴建,我會依 ROI 狀況嚴格控制。」

追求投資報酬率,不一定要是市場老大

如果現金流改善,聯電會再投入 7 奈米技術嗎?接受《財訊》採訪時王石堅定地表示,「不做!」因為他算過,聯電的規模,做 7 奈米沒有效益,中芯、格羅方德,背後有中國政府和阿布達比的資金支持,聯電沒有富爸爸,繼續追先進製程並不理性。

但是,不參與先進製程競爭,未來聯電該如何成長?王石的選擇,是回過頭來,把資源投在聯電擅長的市場上,把規模比他更小的公司擠出去!

王石分析,現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約為 600 到 700 億美元,最先進的製程佔去其中 100 多億美元市場,像 FINFET 的市場年成長率達 29%。但較為成熟的製程,市場規模也有 500 億美元,這 500 億美元市場,每年仍在緩慢成長,「未來也會到 600 億美元。」

他發現,在這個市場裡,聯電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聯電的研發資金,比其他所有經營成熟製程的公司加起來還多!」像世界先進等公司不靠先進製程,還是照樣賺錢,聯電擁有的12奈米技術,勝過許多競爭者,這都是聯電的優勢。

但過去聯電都忽略了這個大市場,「聯電在這裡(指12奈米以上的製程市場),全球市占率也只有 9.1%。」《財訊》分析,聯電現有的營收規模約為50億美元,如果市占率能從 9% 成長為 15%,聯電的營收就會變成 82 億美元,等於還有 6 成的成長空間。

同一時間,中芯等對手還忙著爭奪先進製程,會排擠他們對成熟製程的投資,聯電便有機會成為這個池子裡的大魚。

瞄準先進製程,爭取具戰略價值客戶為目標

「聯電要在成熟製程做出影響力。」這是洪嘉聰的盤算,例如,聯電宣布併購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 12 吋廠,併購之後,全世界 90、65 和 40 奈米的產能,聯電擁有 22%。買下這個廠後,聯電在12奈米以上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會突破 10%。

換句話說,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夥伴,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係,改善投資回報率。

根據《財訊》報導,當別人只看到傳統製程微縮的商機時,王石卻認為,下一步,還可以在現有的邏輯製程上,加上耐高電壓的製程、加上嵌入式記憶體的技術,就像堆積木一樣,每增加一項新技術,產品的價值就會提高。近期8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這個領域不缺成長題材。」王石說明,「嵌入式記憶體,RF-SOI 等技術,聯電都有機會。」

王石在內部開會時,反覆在內部盤點「決勝點在哪裡,如何贏(Where to play, How to win)。」這一次,聯電不是只要技術領先,而是每花1塊錢,都要把每一步想清楚,這筆投資能爭到什麼樣的市場,拿下哪些有戰略價值的客戶。

延伸閱讀:台積電出手喊漲,為缺貨潮緩解後打算?解析晶圓代工龍頭「漲價」的關鍵思維

未來投資人要如何看待聯電?王石分析,過去幾季,聯電手上現金累積的速度變快,對抗景氣逆風的能力變強,「有現金在手上,能做的事很多」,像聯電已經開始買庫藏股註銷,獲利配發的比率也在提高。

「中長期要看 EPS 的改善。」王石說,聯電從 2019 年下半年起,折舊的成本會開始下降,聯電手上的資金會更加充沛,王石和簡山傑上任後的改革,有機會讓聯電走出失落的 18 年,重啟成長。…(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

聯電放下對台積電心結 揭開18年來最大轉型計畫
財訊 提供

延伸閱讀:
聯電8月營收與前8個月累計營收再創新高紀錄
〈聯電頎邦結盟〉雙方換股合作 聯電成最大單一股東、取得頎邦9.09%股權
聯電攻上70元關卡!謝金河:過去台積電一枝獨秀,二哥崛起更加鞏固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

繼續閱讀 製造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