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商學院

數位轉型的重點不是「數位」!專家:員工不懂為何而轉,科技再強也沒用

2021-10-19 撰文 周郁芬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全球持續遭受新冠肺炎衝擊,對所有企業來說,數位轉型不再是「應然」,而是一定要做的「必然」。而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只導入技術仍遠遠不夠,更必須籌組完整團隊,讓人才學習、提升相關技能,以具備數位素養。

由《經理人月刊》舉辦的「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特別邀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星展銀行、台灣資料科學社群、91APP、Agoda和DDG方策品牌顧問的六位專家,分別針對數位轉型中的數據決策、數位催化與數位賦能三大面向,進行專題演講。

未來企業競爭力 成為人機協作組織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徐瑞廷認為,未來十年,最有競爭力的公司將是仿生型企業,也就是人機協作的組織。這類組織的成分包括技術(technology)、人力(human)、成效(outcomes)和策略與初心。在未來的組織運營中,人是不可或缺的,與技術同樣重要,而人機結合將會看到創新的產品、全新商業模式、更上一層樓的客戶體驗與關係等具體成效。

徐瑞廷/BCG 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徐瑞廷認為,未來十年,最有競爭力的公司將是仿生型企業,也就是人機協作的組織。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技術、人和成效的靈魂,則是來自策略與初心,「企業須認知要提供客戶什麼?核心價值是什麼?策略上要清楚了解投入的資源與優先順序安排,否則會溺斃在數位大海裡。」

以電商龍頭Amazon為例,在Amazon的倉庫、物流中心裡,會由人機共同完成撿貨、送貨等工作,Amazon也藉由預測性模型,提供便捷的Prime一日到貨服務,「Amazon的策略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體驗是根本,進而帶來流量、吸引賣家,提供消費者更多更好的組合,以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為目標,」徐瑞廷說。

星展銀行貫徹轉型 培養同仁數位思維

星展銀行無疑是金融業數位轉型相當成功的實例。2014年,星展在印尼收購一間銀行未果,加上看到全球有阿里巴巴、騰訊、純網銀等平台出現,因此開始思考,想在金融業尋求突破,除了併購,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林鑫川/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透露,星展成功的關鍵,是提出「5C管理星法」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我們認為,要成為最數位化的銀行,才能達成目標,」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透露,星展成功的關鍵,是提出「5C管理星法」。

「5C管理星法」包含清楚知道數位轉型的緣由、從幹部實踐改變、使用控制塔的方式執行、持續與內外部溝通,不論成功失敗,都必須為整個轉型歡慶。

林鑫川解釋,轉型還是要靠領導主管的想法和決心,因此內部集結了100個幹部,成立專屬團隊,將想法傳達給所有同仁;所謂的控制塔,則是用科技、按部就班的方式實踐藍圖,例如設立數據、生態系等委員會,鑽研技術發展。林鑫川堅持,企業也必須持續與同仁溝通,並培養創新思維,一旦同仁更了解數位對自身的影響,就會更積極改變。進行數位轉型以來,獲得不少肯定,也成為帶領公司向前邁進的力量。

善用大數據 關鍵在賦能、優化和創新

在數位轉型中,「數據」被喻為新石油,是所有企業的重要資產。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創辦人管其毅認為,資料科學能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商業價值。

隨著計算能力和演算法提升、科技不斷迭代,當小數據累積成大數據,個人化如何做到極致?資料科學如何變成決策科學?

管其毅以LinkedIn為例,指出LinkedIn會針對數據進行賦能(empower)、優化(optimize)和創新(innovate)。首先,不論產品、行銷、客服等企業各部門,都要以數據為核心運作,以協助工作推進。優化環節的重點,則是擺在解決了什麼商業問題,而非產出沒用的AI模型,管其毅指出,LinkedIn有六億用戶,透過用戶的身分、在LinkedIn的互動故事和職場印象等三種不同數據,同仁優化各種AI模型,以實現更高的轉換率。

管其毅/Data Science Meetup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創辦人
小數據牽引大數據,培養團隊用數據講故事的文化 管其毅/Data Science Meetup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創辦人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創新部分,LinkedIn曾和美國洛杉磯市合作,藉由每個人的技能、在什麼時間內找到工作等數據,篩選出洛杉磯在哪些產業有人才需求,接著將訊息與政府分享,政府再和企業、學校洽談,思考如何產出更多相關人才,「透過各種合作,大家會意識到和工作有關的事就去LinkedIn找,這就來自創新,」管其毅透露。

擴展組織、交付價值 取得商業成果

今年五月上市的91APP,已成為國內SaaS領頭羊。看著公司從0走到現在,91APP產品發展聯合處資深副總林大維以他所在的產品發展部門,解釋91APP從草創期、Function型組織,發展到如今Feature型組織的過程。

林大維/91APP 產品發展聯合處資深副總經理
技術管理加速策略推動:制度、技術與人才三大關鍵面向 林大維/91APP 產品發展聯合處資深副總經理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91APP產品發展部門在草創期,唯一的目標就是活下來,「草創期最大的優勢是彈性,那時千萬不要想設流程、做組織分工,」林大維提到,當人數成長到30至50人時,這套管理法會卡住,要進入專業分工、專業部門主管為主導的Function型組織,此時的人數天花板是100至150人。一旦發現事事都要主管做決定、缺乏效率時,則需要再往Feature型組織進化,在此階段,91APP導入敏捷工作法,將產品和技術部門合併,由產品線主管負責產品發展與組織管理。「擴展軟體組織是為了交付價值,而價值就是在商業上有成果,」林大維認為,價值是商業思維搭配人才、技術和制度的總和(價值=商業X【人才+技術+制度】),而管理則是串起一切的手段。

面對疫情動盪 Agoda用敏捷工作法應對

Agoda資深產品經理Laura Flores從泰國曼谷連線,分享Agoda的敏捷工作心法,「『敏捷』是創造和回應改變的能力,是面對動盪環境的方法,」Laura強調。

Laura Flores/Agoda 資深產品經理
既獨立又可團隊協作的敏捷式組織設計法 Laura Flores/Agoda 資深產品經理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她進一步指出,領導人想在公司推行敏捷工作法,必須自己先採用敏捷法,學習敏捷法如何運作,並了解何時可行、何時不可行,尤其要從小規模、可運行的事情做起。另外還要讓熟練的團隊自行設計做法,以及消除阻擋敏捷行為的障礙等。

實際執行上,Agoda採取SCRUM模式,時間通常以一季為限,每兩週進行一次Sprint。Laura提醒,Agoda相信Amazon「兩個披薩餵得飽」的理論,團隊不超過9個人,「因為每天要開站立會議,人多不好溝通和管理,」同時還要注意團隊設計,Agoda的每個角色只會在一個團隊裡工作,要是有多重報告管道,會引起溝通問題。

即使是疫情期間,旅遊業遭受極大衝擊,Agoda仍靠著敏捷工作法,維持和旅客、飯店的24小時即時溝通,「這是在新冠肺炎下,敏捷工作法被衡量、確認有效的參考。」

品牌協助數位轉型 先找出企業使命感

不論再怎麼善用各種工具、方法,例如分析數據、組織敏捷團隊,所有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時,首要重中之重必需知道自己「為何而轉」。DDG方策品牌顧問創辦人史孟康便一針見血指出,成功的品牌對產品/服務、市場、企業和人這四大元素有正確認知,包括知道自家產品的價值所在、培養企業創新能力、抓住市場趨勢,以及理解消費者需求,「所以品牌其實可以協助落實數位轉型,前提是企業在數位轉型前,要先知道這麼做的理由和使命感。」

史孟康/DDG 方策品牌顧問公司創辦人
DDG方策品牌顧問創辦人史孟康指出,成功的品牌對產品/服務、市場、企業和人這四大元素有正確認知。
2021未來經理人論壇

他呼應林鑫川的分享提到,星展銀行在數位轉型前,提出「塑造愉悅銀行體驗」的核心價值,並貫徹到組織中。因為他們發現,隨著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發達,人們的行為與需求有了轉變,若加入科技、數位元素,能讓客戶享有更好的金融體驗,「數位轉型重要的是『轉型』,轉的是商業模式、企業內部文化,而不是技術。」

史孟康提醒,對企業來說,「使命感」並非全新、憑空冒出的概念,其中要有未被滿足的部分,也必須和員工實際工作有關,才不會淪為空泛標語。

如今在疫情下,對企業來說,科技已經無所不在,即使從最簡單的遠距工作模式做起,企業都已開始數位化。身處這樣的時代,企業的自處方式,就是找出使命感與核心價值,接著掌握數據、保持敏捷、具備商業思維,以確保技術、人才、制度與工具都妥善到位,最終再成功執行。相信遵循這樣的步伐,所有企業都能持盈保泰、永續發展。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陳姿伶製圖

寫下你的 2026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累積 365 天小勝利,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2025-11-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 年來到尾聲。每年到這個時刻,總會冒出一句熟悉的想法:明年,我想過得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是更健康?收入更穩?心情更平靜?或是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沒有策略,「更好」常常只會停留在願望。今年,我們換個作法,用能執行、能追蹤、能累積的方式,踏實帶你走向 2026。

向大谷翔平學習: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投打二刀流的成就,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

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具體化目標,並持續行動。

這也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核心精神: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

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行動,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累積成可見成果。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經理人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6年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 4 大面向: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 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經理人

為了協助你思考,我們設計了 2 種九宮格邏輯: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AI 規劃管理師:透過提問釐清思緒,拆解目標與步驟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引,讓方向與步驟更清楚。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

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 20 分鐘」、「早晨冥想 5~10 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

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透過每日情緒、行動與反思紀錄,追蹤進步與調整方向。
經理人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 3 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 3 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你的 2026,從寫下第一格開始

經理人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