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想進公司、有人要遠距辦公!主管怎麼帶,才能維持團隊效率?


如果公司實施遠距辦公,你很可能每天都接到類似的訊息:
「在嗎?」
「這要問同事才知道,但他還沒回我。」
「老闆剛剛說的我不太清楚。」
以往大家都在辦公室,很多問題只要「走過去說一聲」就能搞定。當團隊成員常不在同一空間,時不時就要傳訊息確認事情。然而,每個人的工作排程愈來愈彈性,很有可能出現「時間差」、傳訊無回應、不在公司等「找不到人」的狀況。
對於主管來說,這是遠距辦公的一大痛點:耗費更多溝通成本。《遠距工作模式》指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於領導者要訓練員工的自主性與獨立工作態度。
刻意降低溝通次數,別「有求必應」
剛開始遠距工作時,由於不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又缺乏實體溝通的管道,結果往往是大量的 email 和訊息往返,讓主管疲憊不堪。但訊息量只是表層現象。更深層的問題是,如果團隊之間溝通太過頻繁,或部屬太常找你,或許意味著部屬對主管的高度依賴,大小事都要問,沒有自己判斷的能力。
《遠距工作這樣做》建議,首先可以減少溝通次數做起,一天降到2次以下,而且不必立即溝通。主管必須引導部屬,遇到問題時,先思考3件事,「你想得到什麼答案?」「你需要馬上知道答案嗎?」「公司有沒有資源可以幫助你?」確定問題的急迫性,才向外求援。
同時,因為訊息量暴增,所以也需要討論溝通禮儀與方式,才能精確闡述問題,提高溝通效率。比方說,線上問對方「在嗎?」聽者可能心想「又來了、又要做什麼」而心生排斥,不如直接把話說清楚,像是「在嗎?我想跟你討論某專案,15 分鐘就好,如果不行,我下午 2 點才有空。」兩者的區別在於,改善後的問法,一次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提供「封閉式選項」,使雙方容易快速得到結論,掌控溝通時間。
提升溝通效率,比較像是「治標」,「治本」還需要主管透過授權,提高員工自主性。
《給主管的教科書》指出,交辦任務時有幾個要訣,首先是「自己示範做一次」,接著「讓部屬自己做一次」(中途不指點),最後再「檢查、確認細節有沒有錯誤」。重複流程之後,就可以把某件事情交給其他人來做。授權的優點是,員工知道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才需要討論,團隊整體的作業速度也會加快很多。
5W1H法則交代工作,嘗試讓員工「自己來」
《別用你知道的方式管員工》舉例,美國電子遊戲公司維爾福(Valve)就高度授權,新人加入公司之後,會在各個專案之間輪調,等到熟練以後,可以自行決定要參與哪一個專案,擁有高度自主權。好的文化,也帶來好的成果,他們推出的遊戲銷售平台 Steam,如今占全球電玩銷售的70%。
交辦任務時,《當責主管就是要做這些事》指出,交辦事項應從低風險的團隊工作開始,並以 5W1H 的方式,告訴對方具體的工作方法,包括為什麼交給你、你要做什麼、怎麼進行、何時要完成、多久要回報一次、遇到困難怎麼辦。當員工做得好時,不忘加以表揚。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拉維.加金德蘭(Ravi Gajendran)曾說,主管可以每天調整員工需要交出的成果,把任務拆分成更小的單元,慢慢就可以放手讓員工完成,這就是授權的概念。如此一來,即使團隊處於四方,只要每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一樣能保持靈活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