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賀大新攝影

台大教授張清溪辭世:經濟學不能教你怎麼賺錢,但能了解企業運作的原理

2022-01-17 採訪‧撰文 張玉琦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張清溪因心肌梗塞昏倒後搶救不治。他過去與吳聰敏、許嘉棟、劉鶯釧等共同出版《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一書,被稱為台大4人幫。台大經濟系官網公告表示,這本書開啟中文經濟學教科書百花爭鳴的時代,更是無數人學習經濟學的啟蒙書,《經理人月刊》曾訪問張清溪關於學習經濟學的價值,以下是過去的報導:

經濟學對人的根本假設是,人是理性的,會追求自己的利益極大化,而且他的行為合乎常理。

不過,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解釋,經濟學是從研究個人行為和人際關係出發,但把重點放在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情況。不過,經濟學從行為建立起的理論,可以回過頭來應用到個人行為和個別企業上。

人性理性自利,讓員工利益與組織相符

將經濟學人是理性自利的假設,套用到管理上,老闆就要承擔「當老闆看不見的時候,員工因為自利而偷懶」的風險,也就是在資訊不對稱(員工比老闆更能掌握自己是否偷懶的資訊)之下所帶來的「道德風險」,因此,在比較不容易監督員工工作情況的行業裡,會透過制度設計來降低風險。像是業務工作,就比較可能採用按件計酬,而非固定薪資。

不過,經濟學並非要老闆把員工當賊看。在制度的另一面,經濟學也談互信,因為互信可以讓企業運作得更有效率。在張清溪專長的勞動經濟學中,有一種勞工向雇主抗議的方式稱為「怠工」或「按章行事」,指的就是勞工雖然按照公司的規定工作,但放慢手腳使工作成效不彰。

「按章行事凸顯出,單靠法律不能維持社會秩序,雇主和員工之間培養出來的默契,才能讓企業運作順暢。」張清溪說,如果勞雇雙方沒有互信,企業就必須設置很多防範措施,內部交易成本便會增加。

因此, 從理性自利的角度出發,企業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員工的利益與組織的利益一致。

比方說,企業用員工入股、發給選擇權的方式獎勵員工,如此一來,只要企業賺錢,員工跟著受惠,員工向心力自然跟著提高。

同樣基於自利的假設,「我們也會問道德一斤多少錢?」在經濟學家眼中,所謂「道德」的意思是具有外部性的行為(externality,行為產生不屬於當事人的好處),這種行為在市場上很少,所以政府要設法鼓勵;相對來說,外部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y,行為創造出當事人不必負擔的成本)的事情,例如空氣污染,也需要政府管制。

考量邊際成本,決定這筆生意該不該做

另一個最基礎、但重要的經濟學原理是「邊際成本」,企業可以從中找出獲利之道,也可能因為輕忽而倒閉。

1974年,富蘭克林國民銀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存放款業務中,利差(存款利率與放款利率的差距)逐漸縮小,銀行主管計算出貸款的平均成本是7%,因此放款人員收到指示,只要利率高於 8% 就可以放款。

以為穩賺的生意,卻忽略了另一個關鍵數字:銀行拆款(向其他銀行借錢)的利率是9~10%。換言之,當銀行借出去的錢超過本身擁有的存款(存款利率是3%)之後,每多借一筆錢的成本是9~10%,利潤卻只有8%,怎麼能不倒閉。

每多生產一單位的成本,經濟學上稱為邊際成本,富蘭克林國民銀行沒有將放款的邊際成本納入考量,才做了賠錢生意。

反之,因為考量邊際成本而獲利的,是 1960 年代的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當時其他航空公司規定,乘坐率 65% 以上才開機,因為這樣才能損益兩平;大陸航空卻首開 50% 乘坐率就開機的政策,市場譁然。當其他公司都等著看大陸航空虧損時,它的利潤卻不斷增加,甚至加開航線。

為什麼大陸航空可以從看似賠錢的生意中獲利?這是因為,一次飛行的平均成本是 4000 美元,包括「固定成本」(不管飛不飛都要花的成本,如機場停機費)2000 美元,「變動成本」(飛行產生的成本)2000 美元,這表示飛機每飛一趟的邊際成本是 2000 美元。

既然 65% 乘坐率可以帶來 4000 美元的營收,50% 的乘坐率就能夠負擔 2000 美元的邊際成本還有賺。以邊際成本定價的大陸航空,搶走了其市場。如今,邊際成本法也成為航空業通用的班機決策判準。

「經濟學家不能教你怎麼賺錢,」張清溪說,「但是學了經濟學之後,可以比較不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也比較容易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在勞動經濟學,以及台灣與中國經濟結構。與吳聰敏、許嘉棟、劉鶯釧等共同出版《經濟學理論與實際》,被譽為經濟學的「入門聖經」。

繼續閱讀 思考術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