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服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TOYOTA

顧客去坊間保養廠,「原廠 TOYOTA」只能剉咧等?和泰如何找回流失的老客戶

2022-01-28 今周刊 黃阡阡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和泰汽車蟬聯 20 年台灣車市龍頭寶座,其中 TOYOTA 品牌車主更是逐年增加;但面對售後服務量能飽和,和泰決定主動出擊,說服經銷商首創「社區型保修站」。

一個新策略,竟能把過去流失的兩成客戶找回來!這是和泰汽車近年推出 TOYOTA 社區型保修站的新服務後,最新交出的成績單。

過去 TOYOTA 在全台有 123 家、每家占地逾 500 坪的服務廠,每年最多能服務 230 萬輛車次,但隨著車主逐年增加,售後服務量能已逼近飽和。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720815413_toyota.jpg
josefkubes via shutterstock

不只如此,和泰汽車 TOYOTA 售後服務本部長吳家炎坦言,過去 TOYOTA 車主 1 年內回廠保養平均約 3 成,其中又以新車為主,流失的 7 成車主多到坊間保養廠維修,然而經調查發現,「價格、便利性、服務」3 大因素,決定車主回廠的意願,「如果我們要擴增現有服務量能,在不做價格競爭下,便利性和服務是我們要想辦法改善的兩大重點。」

「服務廠是不是也能走向社區,把流失的車主找回來?就像是大醫院與小診所,當我們小感冒就到家裡附近的診所看病,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我們也能轉診到大醫院。」吳家炎透露,和泰在 2017 年就開始研究解決方案。

原來,過去服務廠約 7 成顧客是來做定期保養,實際上不用進到「大醫院」,但服務廠由 8 大經銷商營運,使得和泰想推動「小診所」計畫並不容易。

擴充服務量能 不做價格競爭

除了要證明消費者是便利導向,而非單一的價格取向,和泰還要讓經銷商相信社區型保修站能找回流失車主,而不是瓜分既有服務廠的量能。

「2019 年,我們開的第一家社區型保修站,抱著只能成功的決心。」吳家炎很清楚,所謂成功不只是做到單店賺錢,而是能在保修站營運期間,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才有擴大設點的機會,「第一家保修站設立後,我每一天都看報表,以前的服務廠不需要我這樣盯著。」

為了清楚掌握車主動態,和泰每日統整到廠維修客戶建議,透過數據分析來掌握車主的消費心態。吳家炎也每天親自看數據分析,甚至到第一線與經銷商溝通修正。

舉例來說,社區型保修站的第一代招牌,原先為了要與服務廠區隔,以紅底白字的設計呈現,但顧客認為這對於原廠的辨識度較低,不如改回過去服務廠的白底紅字,這不僅得到 7 成車主認可,隨著保修站據點增設,有高達 98% 車主願意再次回到保修站保養,主因就在於地點便利、值得信賴、理解需求,以及保養維修快速。

「過去 30 年我們都習慣經營有規模的服務廠,現在有辦法做到像私人保養廠這樣嗎?」北都汽車服務部部長陳俊雄不諱言,對保修站的可行性剛開始存疑,但北都第一家基隆保修站開設後,流失顧客回流比率一度高達 4 成,像是吃下定心丸,緊接著在七張店、健康店相繼開設後,業績更在第 2 個月就達到百萬元,平均約有兩成流失客戶回廠,「現在經銷商對保修站很有信心,發展腳步會比和泰規劃的還要快。」

「保修站的成功在於兩大關鍵,除了據點要交通便利外,站長也扮演著很大角色。」吳家炎解釋,不到百坪的保修站人力配置不多,平均只有一位站長與兩位技術人員,而保修站站長就是一個小老闆,他需要做維修說明、接待、結帳、維繫顧客關係。

站長的人格特質是保修站的成敗關鍵,要快速擴張據點的關鍵,就在人才。

TOYOTA
TOTOTA

對此,和泰會先由經銷商就人格特質遴選建立「儲備站長人才庫」,再來針對儲備人才,進行零售通路等基礎教育訓練,並派至服務廠學習實務作業,才能確保開幕第一天,站長能獨當一面。

商業模式成熟 力拚插旗百家

在據點選擇上,則有兩大策略。吳家炎指出,首先尋找服務量能逼近飽和的服務廠,在鄰近的真空帶開設保修站,減緩服務廠供不應求的服務量能;另外,在花東等地區,還是會以長期投資目標,設立保修站服務在地的車主需求。

2019 年,第一家保修站開設後,截至去年全台已開設 30 家,而在商業模式成熟的今年,目標要快速擴張、翻倍至 60 家,預期 2024 年規模能達到全台 100 家。

「社區型保修站的投入成本約 200 萬元,平均半年就能達到損益兩平。」吳家炎透露,新北五股的保修站第一個月就做到百萬元的營業額。

翻開和泰財報,售服的合併營收是加總 TOYOTA、Lexus、Hino 等品牌零件銷售與售後,而公司並不願透露單一品牌的售服財務數字。

據了解,社區型保修站數量達到百家後,可讓和泰與經銷商的 TOYOTA 售服營收成長 8 至 9%,儘管這對和泰車財務貢獻不大,但仍是一門快速回收穩定收益的生意,更重要的是,能藉此建立服務廠與保修站間的服務網絡,有機會提供車主更好的售後服務。

延伸閱讀/
和泰車穩坐霸主位!LEXUS大改款挑戰今年銷破萬台  NX車系單月破3000訂單
自拍棒搞售後服務 比別家貴4倍也熱賣

(本文出自今周刊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