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製圖 / 張寬渝

原物料短缺、萬物齊漲,全球供應鏈到底怎麼了?經理人正面臨 3 大課題

2022-01-07 整理·撰文 張寬渝

今年1 月 7 日麥當勞部分門市貼出公告,因全球航運供貨不穩,將暫停供應薯餅,預計 1 月下旬才會恢復正常。而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去年 8 月中麥當勞就曾暫停供應薯餅過。這兩年全球供應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本文帶您一次看懂:

根據 KPMG 所發表的《2021 台灣 CEO 前瞻大調查》,其中「供應鏈風險」從當年度的第 3 大風險,躍升成為第一大風險,成為經理人最煩惱的問題榜首。疫情趨緩、產業需求逐漸回穩,許多地方的供應瓶頸卻持續惡化,超市空蕩蕩的貨架、港口塞船以及車廠停工等狀況不斷發生,最後甚至都演變成一個狀況:萬物皆漲價。

如 2021 年 10 月底,王品集團就發出聲明指出,「國際各項食材成本飆漲至前所未見的價格,」不僅飼料成本上揚,加 上2021 年美國飽受缺工之苦造成人事成本上漲,各項食材持續看漲,因此宣布調漲旗下品牌 5%。

接著 11 月初,日本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Toyota)亦宣布,旗下 5 款進口車由於晶片、原物料影響暫停接單,並宣布漲價消息,Camry 最高漲價 2.6 萬元,另外 4 款進口車分別漲價 5-6 萬元不等,漲幅約 2%到 3.4%。

「生意愈來愈好,但供應鏈狀況卻愈來愈糟。」其中有 3 大麻煩,成為經理人最頭痛的事。

全球供應鏈怎麼了?

疫情打亂許多服務的需求周期,即便當疫情恢復到可控程度、需求回穩,但經濟回彈的情況不如想像中的樂觀,主因是物流與貨品供給,趕不上回漲的需求,各國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美國與歐元區的通膨率達 6.8% 與 4.9%,均達十多年來的最高。全球供應鏈進入重組、大洗牌的時代,如何因應此不確定性因素、重新布局策略並調整市場與供應鏈?一再考驗企業的韌性與經理人的應變能力。

1200*628.001
全球供應鏈四大危機。
製圖 / 張寬渝

一、港口老舊、人力短缺,難應付變化太大的需求

2021 年 3 月,一艘從馬來西亞前往鹿特丹的巨型集裝箱船長賜輪(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河中滯留了 6 天,在一天內造成 150 艘貨船受阻,成為網友口中的「大排長榮」。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堵塞造成的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然而,這樣子的「塞港事件」並非單一事件。

早在疫情發生前,各國港口船期就常因大浪、大霧及暴風雨等因素而延誤。因應氣候、環境變化,以及愈來愈大的船舶設施, 港口早已面臨「基礎設施升級」的壓力。 新冠疫情只是加速凸顯港口基礎設備不足,為航運業帶來最大危機,嚴重影響到品牌端的生產、運輸等過程。

延伸閱讀:摩斯停售部分「薯條」商品!這給企業什麼警訊?

到了 11 月的購物季,加州最繁忙的洛杉磯、長灘兩大港口,有 111 艘貨櫃船排隊等候進港!相較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最高紀錄僅 17 艘貨櫃船等待靠岸。就算船進港了,貨櫃又因缺少拖車架(Chassis)無法卸貨,在碼頭堆積如山長達數周。

貨船塞港,還遇上了碼頭工人、卡車司機都有人力不足的窘境,使得作業流程變得極度緩慢,後續抵達的貨櫃船停靠及卸貨時程,也跟著被迫順延。需求居高不下、基礎建設投資又受限,導致整個物流鏈崩潰。

儘管拜登政府要求每周上班七天、24 小時輪班以加快排除港口壅塞問題,並對延遲處理的貨櫃公司開罰,但成效仍有限。航運問題不僅造成庫存短缺和交貨延遲,更抬高了物價,影響到消費者。

細探全球缺工原因,除了因為感染和隔離造成停工, 人們更以疫情為契機,開始反思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那些需要到現場才能執行的工作,人力持續短缺。 其中又以美國與英國的狀況相對嚴重。根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的說法,美國正創下歷史上最高紀錄,約出現 8 萬名司機短缺。日前英國更出現「汽油荒」,因為脫歐後其他歐洲國家的油罐車司機,不願再申請工作簽證回到英國,加油站缺人補充油料。勞動力短缺加劇了供應鏈的延遲時間,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導致產品與消費服務供應不及。

二、傳統管理制度失靈,零庫存使企業付出停工代價

在全球化的時代,供應鏈管理呈現極度專業分工,影響層面環環相扣、互相勾串,一旦一個環節遭到中斷,將直接關聯到下一個營運發展,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比如生產一部汽車,從原料、生產、組裝到銷售,都經過數十個國家的分工,最後才送到消費者的手上,當關鍵零組件發生短缺,或物流運輸遭到中斷,要「拿到車」可能就得再等等了。

過去以「及時生產系統」著名、努力降低庫存以壓低成本的豐田公司,也必須向「短缺」投降。自 2021 年夏天來,因疫情、加上晶片嚴重短缺,迫使豐田汽車(Toyota)持續減產,9 月份產量和去年同月相比暴減 55.3%、10 月也暴減 50.9%。到了 12月,豐田更表示:「因來自東南亞的零件供應持續短缺、加上國內物流緊繃,日本工廠將持續減產,兩座工廠部分產線已自 12 月 8 日起進行停工。」

在這類以「及時」為基礎的產線,低庫存的策略顯然從「最好的策略」變成了「最大的敗筆」,一旦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斷裂、停滯或超載,將會加速供應鏈上下游的混亂。

延伸閱讀:全球半導體短缺背後的原因,竟可以用「紙尿布」來解釋!何謂「長鞭效應」?

三、能源危機,供應鏈管理雪上加霜

當前的供應鏈危機,不僅僅限於疫情所擴及的影響,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全球能源供應」問題。由於全球政府與企業對「減碳」的承諾,必須削減傳統能源的使用量,導致傳統能源產量不足,但新能源的供應又趕不上,最終使得能源短缺。

由煤、原油與天然氣組成的能源價格,自 5 月以來上漲了 5 成;煤價飆升更迫使中國在 9 月限電、工廠停工,擠壓到全球供應鏈。展望未來,供應鏈的問題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全球對氣候變遷、環境永續設定的目標,勢必影響生產與貿易成本,當各國開始積極研訂課徵「碳關稅」、擬定「碳交易」的機制,最後,國際共識與相關規範將決定供應鏈的走向。

過去以「專業分工、朝向成本最小化」的全球供應鏈模式,顯然脆弱度也愈高,能否有足夠韌性面對未來風險,已成為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參考資料:labornotesasia nikkeimoneydjnytimesudnKPMG數位時代鉅亨網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