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撰文 鄭宇涵

30 歲後的友誼,重質不重量!一輩子留幾個知交在身邊最剛好?研究告訴你


隨著年齡增長,你是否覺得親近的友誼愈來愈難得?《社交囧星人的生存之道》引用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的柯爾內利亞.瑞薩斯(Cornelia Wrzus)的研究團隊資料顯示,10~24 歲人的社交圈最大,青少年平均有 9 位經常互動的朋友,到了 30 歲則降為 7 位,之後逐漸減少。因為工作、孩子種種因素,愈來愈沒有時間或精力維持人際關係。
其實在 30 歲後,我們若從關注友誼的數量,轉為質量,生活將會更加快樂。
年紀愈大朋友愈少!30 歲後的友誼,更該「重質不重量」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博士的研究,人類能擁有朋友的最大數量,受限於時間、精力和認知限制,大腦可以粗略地處理 150 段友誼關係。
然而這些友情,又有「親密程度」之分。《Psychology Today》引用一項研究,指出友誼關係的深度能分成 4 個層次:熟人、普通朋友、親密朋友以及摯友。
1. 熟人(acquaintances)
指的是經常見到的人,你們可以一起閒聊,但只稱得上是點頭之交,雙方沒有加深聯繫所需的慾望或情感依賴。
2. 普通朋友(casual friends)
與你一起活動,會定期見面的人,你們之間已經有足夠的了解,能稱呼對方為「朋友」。例如在某個活動上,你可能會和某人特別投緣,能在活動時有說有笑,甚至在活動外的時間相約碰面,但若你們之間沒了這個活動的聯繫,便不會特別牽掛。
3. 親密朋友(close friends)
親密朋友通常是從熟人開始的,雙方互相欣賞、彼此信任,漸漸地開始分享更多私事,享受彼此相處的時間。簡單來說,親密朋友就是當你情緒低落,即便是凌晨 2 點接到你哭訴的電話,仍傾聽、陪伴你的人。
4. 摯友(intimate friends)
摯友是一個人聯繫最緊密的朋友,如同你的家人般,知道你最深層的秘密,並且永遠不會讓你失望或背叛你。
交朋友不容易!人這一輩子,到底需要多少朋友才夠?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研究人員,分析了 255 位剛搬家不到半年的成年人及 112 位大學新生,了解他們認識陌生人的過程、相處時間及後續發展,發現兩個人從陌生人變為普通朋友需要 40~60 小時,再發展成親密朋友需要 90 小時,成為摯友則需要 200 小時;兩人共處約 80~100 小時後,從普通朋友變成親密朋友的幾率超過 50%,不過這些時間必須是「工作以外」的交集,如果關係只停留在工作之上,並不容易變成朋友。
想結交親密朋友,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現代工時愈來愈長,疫情又促使人們花更多時間在家工作、減少外出聚會的時間,交朋友愈來愈難,那如果「少一點」朋友,會怎麼樣嗎?人這一輩子,到底需要多少朋友才夠?
《Psychology Today》引用一項針對 30~70 歲成年人所做的研究表示,每個人一生只需要 3~5 個親密朋友,就能得到足夠的情感支持;其中,擁有 4~5 個親密朋友的成年人,對於生活的滿意度最高,擁有 3 個親密朋友的人也相差不少。
另外,研究也指出,只要有一個人將你視為最好的朋友,你對生活的滿意度就會明顯高於沒有的人。因此,為他人而存在,並在他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友誼地位,絕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請好好珍惜身邊的親密朋友,也建議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別忘了持續在新的友誼中尋找快樂。
參考資料 /《社交囧星人的生存之道》,時報出版、ABC Australia、Psychological Today、〈Friendships, Subjective Ag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Women in Midlife〉2020.4《Adultspan Journal》9(1):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