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社男

「愈貴,人們會愈幸福」日本迪士尼的策略拆解:人數大減 7 成,為何反而該漲價?


還沉浸在去年吃過半口熱賣蛋黃酥的氣氛,原想今年提早下訂,補足去年遺憾,才發現蛋黃酥老闆已經出來針對「製作量不足」致歉⋯⋯面對排山倒海擁上門的消費者,品牌有什麼對策可以因應?剛好聯想到最近一則新聞,報導日本迪士尼樂園又決定要調漲價格了。從蛋黃酥出發,讓我們看一下也有著「奢侈煩惱」的日本迪士尼,是怎麼看粥多僧少這件事的:
人數大減 7 成,反而變向漲價!日本迪士尼:為了讓遊客更幸福
自 1983 年開園以來,日本迪士尼已有近 40 年歷史。遊客從開園以來每年 1000 萬的造訪人次,透過增加海洋迪士尼園區、強化周年慶主題內容等,推升到一年的 3000 萬人次。
但疫情間,日本迪士尼還是深受打擊,最低潮的一年只剩 700 多萬人,跟全盛時期比足足少了約 7 成的顧客。在這個歷史新低的非常時期,確保來客數應該是日本迪士尼重要的工作目標,但它卻反向操作,做了一個可能影響顧客來園動機的決定:漲價。
漲價與日本迪士尼所提供的價值原點「幸福(ハピネス)」有關。日本迪士尼認為他們創造的企業價值,就是持續對社會提供幸福。為了維持這個價值,日本迪士尼持續地檢視、調整,票價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們認為票價調整後,能再提升顧客的幸福體驗。沒錯,變貴了之後,遊客能更幸福。
迎接報復性消費:調價是為了分流、降低排隊人龍
為何會這樣想?根據日本迪士尼官方資料,2024 年的營業利益預計從疫情下的 77 億日幣(2021 年)提升到 1,000 億日幣(約新台幣 219 億),將完全擺脫疫情影響,回升到疫情前的水準。但人潮帶動業績的同時,也會再堆疊出讓人掃興的排隊人龍,可想像解封氣氛下的報復性消費,排隊人龍只會愈來愈長。
如此一來,日本迪士尼的價值原點「幸福」體驗,可能就被排隊時的無奈、煩躁等冲淡。而要控制排隊人龍、維持入園後的幸福體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票價來控制入園數。
2021 年 10 月,日本迪士尼就把成人的一日門票假日票價從 8,700 日幣(約新台幣 1,913 元)調高成 9,400 日幣(約新台幣 2,067 元),同時把平日票價從 8,200 日幣(約新台幣 1,803 元)降價成 7,900 日幣(約新台幣 1,737 元)。
看起來好像沒差太大,但如果看日幣千分位,假日票價可是從 8 變 9,平日從 8 變 7。視覺呈現上應該能影響一些消費者,從假日移動到平日消費。假日人潮降低後,排隊壓力也能得到緩解,而轉移到平日消費的顧客,也能用較便宜的價格入園。價格往兩端調整,減少風評風險,觀感上也會比較好。
不只是為了遊客!調價也能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票價調整不只是改善顧客的幸福感,也能間接改善員工的幸福感。想像一個場景,如果一堆遊客在大熱天下排隊,要排隊的人都沒情緒應該是不容易的,如果不小心讓遊客情緒爆發,員工就必須去第一線安撫,員工要「幸福」也很難。
透過調價來控制人流,並移除讓顧客情緒爆發的因子,員工處理客訴的機會就會降低,心情就不會緊張,員工心情輕鬆、笑臉自然顯現後,被接待顧客的幸福感就能再變高,形成一個「幸福循環」。
其實不止是票價策略,日本迪士尼另外也開發出不少舒緩排隊人流的措施,例如強化飯店體驗、增加遊行活動之精彩度等,讓顧客重新發現,其實除了主題樂園外,還能用不同的方式玩樂、渡假,例如以住宿為主、玩樂為輔的行程計畫,體驗另一個不同的日本迪士尼世界。
回到蛋黃酥的議題,雖然食品製造不像遊樂園能在服務提供型態上有那麼多變化,但透過價格策略、包裝入數及搭配其它產品組合銷售等,這些有日本迪士尼影子的方法,某些面向仍有機會能讓顧客發掘最適合自己的方案,讓流程更順暢。
(本文由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授權刊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