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2022-08-24
編譯 · 整理 Kevin Liu
編譯 · 整理 Kevin Liu

Unsplash
你的員工是哪種人才?麥肯錫:想有效留才,先看懂 5 種人的需求
2022-08-24
編譯 · 整理
Kevin Liu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大離職潮持續進行中,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勞動調查報告顯示,逾 4 成的員工考慮在未來 3 至 6 個月裡轉換跑道。
面對大量工作者流入人力市場,企業招聘應該變得更加順利,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人才缺口愈來愈大,為什麼?
免費加入會員,一鍵解鎖會員專屬文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本會員專刊一次載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員工福利僵化,勞資期待難以對焦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截至 5 月底止美國企業開出的職缺已達 1130 萬個。而主動離職率對比疫情前上升 25%,也讓勞動力十分吃緊。
勞動市場已出現結構性改變,由於疫情衝擊,導致許多工作者重新檢討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往任勞任怨的傳統型員工大幅減少,企業卻未打算改善員工福利,仍嘗試以過去的方式招聘員工;在勞資期望產生明顯落差的情況下,也造成勞動市場「企業缺工」與「求職者不願回到職場」的現象同時存在。
企業想有效留才,先區分 5 大類型求職者
麥肯錫的調查報告將市場現有的勞動力區分為以下 5 種型態,建議公司必須了解這 5 種關鍵員工的需求,分別採取不同措施,才能逐步解決長期的人員流失、吸更多引人才加入。
1. 工作至上的傳統型工作者
傳統型工作者願意為工作犧牲,以換取公司優渥的待遇、職銜和生涯成就,大約 6 成的傳統型勞工在大離職潮中仍堅守崗位。只要提供合理的待遇,就能輕易防止這些人才跳槽。
2. 靈活至上的自由型工作者
自由型工作者主要分布在 25 到 45 歲的族群,受疫情帶來高壓的工作與生活型態;自 2020 年疫情開始,計畫創業的人數比以往多出了 280 萬。這群人相對重視自由的創業精神、工作上被重視的使命感;同時也不排斥接受較少的工資、工時,以握有自己生活的主導權。要找回這些勞動力並不容易, 比起提供優渥待遇,雇主必須展示出公司願意支持員工個人目標的態度,並提供足以讓他們發揮所長的職場環境。
延伸閱讀:HR 必看!2022 年 10 大人力趨勢:想留住關鍵人才,有件事比薪水更重要
3. 居家至上的彈性上班族
在疫情後衍生出一類注重於在家工作(WFH)、在意員工福利的上班族,這類型工作者的年齡層約在 18 到 44 歲,以女性較多。雖然他們也在乎待遇,但由於需要帶小孩,因此對於彈性工作環境、員工身心健康與福祉更為重視。 他們更傾向選擇能提供彈性工時和職場環境的企業,如果雇主願意提供兼職、一周四天的或彈性工時的工作制度,將有助吸引這類型員工應徵。
著名的企業例子,如 Google、思科(Cisco Systems)以及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提供了企業托兒服務、醫療福利和房屋清掃補貼,就是傾聽員工這方面需求的一種努力。
4. 理想至上的社會新鮮人
介於 18-24 歲,較為年輕且沒有家庭負擔,比起薪資待遇,社會新鮮人更在意職業升遷管道、工作發展潛力。這些年輕人也更在意職場上的互動與包容性,企業若想爭取這類年輕勞動力,最好能提供頻繁交流的工作環境、透過工作流程中,展現願意投資員工未來的態度,以更彈性的組織文化吸引他們。
5. 放鬆至上的提前退休者
這類型的工作者過去多半在職場經驗豐富,工作不再是第一順位。他們更在意工作所賦予的意義與靈活性:能不能持續與長期合作的夥伴共事、面對過量的工作能不能及時喊停。
因應疫情趨緩,這類選擇提早退休的工作者們,近來似乎又有重返職場的趨勢,原因可能來自於過去的薪酬優渥也可能是通膨帶來物價高漲,迫使他們必須再出來工作,缺工的企業主不妨爭取這類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重返工作崗位。
延伸閱讀:員工不進公司,會不利溝通?主管太古板,才會對混合辦公有這 4 種誤解
以上的調查顯示,在勞動力結構改變後,單一的求才條件已經無法為雇主爭得所需的人才。企業必須需要知道自己正在流失哪種族群的員工,擬出相對應條件,以便在離職潮中找到最符合公司的人才。
人才難招聘,留住「即戰力」同樣重要
即使成功招聘員工後,企業主並非就此高枕無憂,麥肯錫另一份針對勞工重返職場後工作狀況的調查指出, 這些重返工作崗位的員工中,有 25% 會在 3 到 6 個月再度離開,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就業市場機會大好。
為了留住人才,首先企業必須重新檢視公司的薪資結構,提供更完整的薪資福利方案,除了薪水,家庭及育兒照護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其次,企業可以嘗試提供彈性的上班時間,或是讓員工自由組建適合的工作團隊等,以建立出員工樂在其中、具有高黏著度的工作環境。
最後,對於一些非傳統員工,如兼職人員、工讀生或是曾為公司效力的前員工,只要條件適合,在這勞動力吃緊的時期,經過短暫訓練或磨合,他們也可能是公司很重要的即戰力。
資料來源:Mckinsey(1)、Mckinsey(2)、Mckinsey(3)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