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167 年銀行陷存亡危機!市場對瑞銀收購不看好,瑞信的壓力還未解除?

2023-03-21 鉅亨網 張祖仁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繼美國 3 間銀行相繼倒閉後,有 167 年歷史的瑞信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也引發破產危機,由於瑞信在全球的業務規模廣大,以台灣 14 家上市櫃金控對瑞信曝險金額來看,目前以國壽持有瑞信債券約 340 億元最高,所幸國泰金表示,其中完全沒有瑞信被瑞銀收購後「減記為零」的 AT1 債券,目前債權完全確保。

在剛剛過去的周日(19 日),瑞士信貸的競爭對手瑞銀(UBS-US)在瑞士央行「大量流動性援助」下同意收購瑞信。

瑞士央行表示,瑞信將獲得最高 1000 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貸款,並提供聯邦違約擔保。瑞士政府還表示,將提供 90 億瑞郎,以彌補瑞銀在交易中可能承擔的潛在損失。

對於最近焦慮不安的投資人來說,現在的問題是,兩家瑞士銀行業巨頭的合併,是否能夠消除全球市場的壓力。

亞洲股市周一(20 日)普遍走低。中國 A 股市場滬指收跌 0.48%,深證成指跌 0.27%,創業板指跌 0.08%。香港恆生指數收跌 2.65%,恆生科技指數跌 2.75%,港股銀行股集體下挫。日經 225 指數收跌 1.42%。

歐洲股市周一開盤也下跌,歐洲 STOXX 600 銀行股指數盤中跌近 3%,抹去今年來全部漲幅。美股上市歐洲銀行股在開低後走升,似乎市場信心略見回穩。

Swiss Italy University 金融學教授阿德西 (Giovanni Barone Adesi) 說:

「在金融市場上,信任才是真正的資本。當人們開始失去對金融機構的信任,一切會很快瓦解。」

安聯 (Allianz) 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 (Mohamed A. El-Erian) 推文指出:「幾乎所有參加瑞士高層新聞發布會的人:政府官員、監管機構、央行行長以及兩家銀行的高管,都指責美國銀行業的動盪是『瑞士金融動盪的催化劑』。」

某些人認為,瑞信被收購的消息可能只會給投資人暫時帶來安撫。Bianco Research 總裁比安科 (Jim Bianco) 在推特上寫道:「說真的,如果每個人都真的相信『美國銀行系統的資本和流動性狀況都很強勁,美國金融系統具有韌性』,這還需要特別告訴我們嗎?他們說這些話管用嗎?還是說投資人希望看到巴菲特向地區性銀行開支票?」

福斯新聞 (Fox News) 和其他媒體上周末報導,波克夏控股董事長兼 CEO 巴菲特最近幾天一直在與拜登政府討論對遭受重創的地區性進行投資的可能性,並提出他自己的建議。

巴菲特曾在 2011 年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BAC-US) 因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股價大跌時向該行注資,並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向高盛 (Goldman Sachs)(GS-US) 注資 50 億美元。

延伸閱讀:2023 年成長最快速的職位之一!「員工體驗經理」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幫助?

部分分析認為,未來市場可能面臨更多壓力。

Tao of Trading 創始人李伊 (Simon Ree) 說:「矽谷銀行的潰敗可能會讓更多問題暴露出來,市場將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裡爬梳出這些問題。」

他的觀點得到許多分析人士的認同。分析人士指出,在 Fed 試圖平衡市場和經濟風險之際,未來怎樣應對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某些人目前預計,在銀行業面臨壓力的情況下,今年年底前 Fed 將降息至少 100 個基點。

LaDucTrading.com 創始人拉達克 (Samantha LaDuc) 專門研究重大市場波動的時機,她建議投資人持有現金「等待」波動過去。

她說:「短期美債殖利率已經達到 5%,在債市弄清楚衰退是否會來之前,『等待』可以為投資人帶來回報,上周發生的一切都讓衰退風險離我們更近一步。」

在矽谷銀行危機之前,拉達克一直建議客戶放空「通貨再膨脹」的股票,如銀行股、能源股以及金屬和礦業股,並表示她認為「股票或債券的風險回報都不夠吸引人」。

專注於全球資本市場的管理諮詢公司 Opimas CEO 馬倫齊 (Otavio Marenzi) 在談到瑞信帶來的影響時說:「投資者需要擔心的是危機重新蔓延到美國銀行系統並導致其崩潰的可能性。」

(本文出自鉅亨網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